APP下载

“火轮三昧”与“一指禅”

2008-09-02卞勇骞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08年7期
关键词:灸法针灸

卞勇骞

关键词火轮三味一指禅相关性

医无高低,药无贵贱,法无定法,能治愈病者,皆良医良药法也。本文就“火轮三昧”与“一指禅”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如下。

1火轮三昧

药,治病草也。我们的祖先在生活、生产过程中,经过数十万年的实践,发现了治病的草药,然后积累、口头传承以及文字记载,逐渐形成了草药文化。在许多先秦文献中,都有记述。在公元前二世纪随葬入墓的《五十二病方》帛书中,就记有药物240余种。

药难效,针灸之所以用也。“火轮三昧”出自宋朝陶毂所撰写的《清异录》。《清异录》专门收集唐及五代出现的词语、典故,各为小标题,下注释事实缘起,共三十七门。在药这一门中,记载了“火轮三昧”:“风病膏盲之际,药难效,此针灸之所以用也。”

针灸与药相比长处是“针长于宣壅滞,灸长于导气血。古人谓之延年火,又曰火轮三昧。”也就是说,病人膏与肓的会合处心肺气血壅滞、不流畅,比喻难治之症,无药可施,这时候就要用到针和灸了。针的长处就是疏通郁瘀和壅滞,灸的长处就是引导气血流畅。延年,即延长寿命;延年火,就是把灸称为延长寿命的火;用艾叶制成艾柱或艾卷,按穴位烧灼,有病治病,无病延年。火轮,指太阳,也指灸;三昧,佛教语,梵文音译,又作“三摩提”或“三摩地”或“三摩帝”,意为“定”、“正定”等,即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

针灸各有其长。当代中医药名师、著名针灸大家、博士生导师李鼎教授在《针灸学释难》(重修版)中写道:“针法与灸法相比较,针法多用于‘出血、‘出气,其作用长于‘泻实;灸法主要为温热祛寒,其作用长于‘补虚。”“灸法区分补泻,最早见于《灵枢。背腧》篇。”五脏背腧即:胸中大腧、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这些腧穴,都在脊骨的两旁左右,穴位相距三寸。张介宾在《经络类,十一五脏背腧》中曰:“五脏居于腹中,其脉气俱出于背之足太阳经,是为五脏之腧。”张介宾还讲了一个故事:“唐太宗读明堂针灸书云:人五脏之系,咸附于背。诏自今毋得笞囚背,盖恐伤其脏气,则伤其命也。太宗之仁思被天下,于此可想见矣。”正因为如此,为了安全,背部不可深刺,否则容易刺伤心肺等内脏。“五脏背腧,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也就是说,在治疗上最好用灸法,不要用针刺。用灸法时,邪气盛的可用泻法,正气虚的可用补法。用艾火为泻法时,当艾火燃着后,迅速用口吹旺灸火,随时加上艾柱而灸,使之急燃而又迅速地熄灭;用艾火为补法时,当艾火燃着后,不要用口吹灸火,让艾慢慢地燃烧,以待其自灭。由上可见,补法用的艾火较为缓和,泻法用的艾火较为剧烈。

灸火能延年,亦不会成灸癖。灸火能延年,主要是通过灸火温热祛寒,引导血气疏通,新陈代谢,吐故纳新。张介宾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气血是人体的气和血。气是人体内能运动变化的精微物质,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血是人体内为水谷精微所化生,由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成。血是生成精的基础物质。灸火能延年,同时需要灸和被灸的人都要“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只有心神平静,体内肝火才能不旺,肾水才能不耗,才能达到温热祛寒、疏通气血,才能达盈精、盛气、全神、健身、少病,神气坚强,老而益壮,健康长寿。灸火能延年,并不是提倡有病必灸、无病亦灸,不问青红皂白都来灸,这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宋朝陶穀就告诫说:“今人有病必灸亦艾癖也。”

2一指禅

旧医书上把推拿和针灸进行比较后说:“推拿宣而不泻,故优于针,通而不燥,故优于灸。”也就是说在某些方面一指禅推拿优于针灸。

由舒新成、徐元浩、沈颐、张相等主编的《辞海)(1936年缩印版全二册)在“一指禅”条目中写道:“按摩术,亦称一指禅,按摩创于岐伯,至达摩大备,于按、摩、推、拿四法之外,复增搓、抄、滚、捻、缠、揉六法,名曰一指禅。岐伯之术,施术者无须习内外功;而达摩之一指禅,则须先练外功,使两臂及十指骨节,能柔屈如绵更练内功,调匀气息,贯全身之气力于一指之尖,使直达病源之所在,其功效有过于药石。”

近代著名的一指禅推拿医家黄汉如,江苏邗江(今扬州)人士。在1933年黄汉如反复著书曰:“照古--时医籍所载,‘推拿一科,发明于岐伯,著书十卷。一日按,二曰摩,三曰推,四曰拿,及梁武帝时,达摩以为旧法过简,不敷应症,复取旧法而光火之,增入搓、抄、滚、捻、缠、揉六法。”

近代著名人士康有为曾在1924年说:我读了黄汉如先生所著的《一指禅推拿说明书》知道黄汉如先生的一指禅推拿,的确“系古时一指禅之正宗也。

关于《一指禅推拿说明书》的内容,在2007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一指禅高级研修班上,研究一指禅推拿的专家、上海培训保健按摩师创始人之一的赵毅教授全文进行了介绍。

一指禅推拿老先师李鉴臣,相传曾受业于清朝太医院后授技于丁凤山。丁凤山继承了李鉴臣的一指禅推拿之精髓,并在1894年编著了《一指定禅》,自称为“趾道人”、“邗江钓叟”。

《一指禅》、《一指禅推拿说明书》和《黄氏医话》都为一指禅推拿流派的发展、光大奠定了理论基础,确实是一指禅推拿流派行动的指南、航海的灯塔。一指禅推已被千百万次医案所证实“行之有效”。八十多年之前就被人称为“国医之光”、“杏林指南”。巴县曾砚愚曾在1929年写道:“壬戍之夏”(壬戍年指公元1922年)“吾蜀麂烈拉传染至速,余妻娠中被疾,浸浸危矣,疾己而娠不育,医者注射速其下,然消毒未净,虽获生全而腰以下则僵冷,一转侧则痛彻骨髓,咳嗽喝饮,腹胀如痞”、“自秋徂冬,华色日减。日瘦削殆,己邻于绝望。”经黄汉如一指禅推拿,“治之二三日,腹热内鸣作嚏,其始腰以上汗腰以下亦继续汗,渐能知觉,咳止痞亦徐消已,而两足能先后屈伸,能转动,能步,不需人眠食,血泽亦渐复原状,盖不三月,而霍然愈矣。以是观之,气化之学诚东人所独擅,而具神秘之功,孰谓必不能证验于医学生理哉?”黄汉如在答“一指禅推拿和寻常各种推拿的比较如何?”中说:“在推拿的本身上,按摩推拿四法还只是‘偏而不全。所以一指禅推拿,比较寻常推拿,从医理上讲,来得洛外深,从效力上讲,来得格外大,换句话说,寻常推拿,有不够用的地方就非用一指禅推拿不可,寻常推拿不能治的病,也就非用一指禅推拿不可。”

3火轮三昧与一指禅

火轮三昧、一指禅出世的年代都是在唐朝。有关天龙和尚和俱胝和尚的公案介绍笔者已在《唐代俱胝和尚与“一指禅”》(载于《中医药文化》2007年5月P28~29)中叙述过。

起名的内含与外延亦相同。火轮指一轮太阳。一指指一个指头,都意为万法归一;三昧,佛教语,梵文音译,又作“三摩提”,意为“定”、“正定”等,即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禅,也是佛教语,是梵语“禅那”的省称,又作“三摩禅那”,意为“思维修”,即静思息虑;火轮三昧指中医学中的针灸,主要是指灸,一指禅指中医学中的推拿,主要是指一指禅推拿。

它们的医理相同,都是以阴阳五行、经络腧穴为基础,施术时都需要“心神平静”、“静思息虑”排除一切杂念,都要有一定的内功。

“火轮三昧”与“一指禅”技术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以医理为基础,以老前辈为榜样,刻苦钻研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古籍,持之以恒地练习先辈传承的内外功,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黄汉如老前辈在年轻时为了“以一指禅正宗为鹄的”而“旋遇良师,访秘籍,习内外功”,在学习和钻研中,“乃废寝忘食,穷日夜之力以赴之”,整整花了十年,“瘁十年的心力”。黄汉如的长子黄一照,为了致力于一指禅推拿,与整整花了二十年之心力。掌握了一指禅推拿术以后,为“百千万亿有病而求医之人”和“百千万亿无病而防患未然的人”着手成春、避病造福、健康长寿。丁风山一指禅在1915年被人惊叹为仙技;黄氏父子在1935年被人誉为“杏林指南”、“神乎其技”、“仁心神术”、“推拿圣手”;朱春霆在1988年被陆定一称为:“朱春霆大夫能治顽疾,确为其他医疗方法所不能治,推拿之能独树一帜,非偶然也。”这些评价并不为过。

猜你喜欢

灸法针灸
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联合针刺、灸法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的临床效果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观察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针灸
《肘后备急方》灸法学术思想浅析
针灸结合耳穴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灸法治疗进展
浅析温针灸的治疗机理及温度控制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