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的几个主要特点

2008-09-01黄志亮

关键词:区域创新欠发达地区特点

黄志亮

摘要:欠发达地区的总体特点是二元经济在同一区域并存,其区域创新存在需求水平低、生产要素质量差、产业落后、硬环境条件差、组织机体不活、制度陈旧、文化保守等七个方面的功能性障碍。因此,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创新与发达地区不同的特殊性是:初级、中级要素主导阶段的创新对它具有普遍意义;城市是区域创新的主导,农村是区域创新的主战场;制度、体制、文化创新重于需求、要素、产业、硬环境等因素创新;优先实现特色产业的创新和现代化比建立全面现代化产业体系更重要;实施以学习型、模仿型二次创新为主体的创新方略;选择城乡互动的合作创新模式;基层政府、技术推广机构、基础教育培训机构、家庭对区域创新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特点

中图分类号:F061.5;F0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39(2008)03—0003—05

欠发达地区是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指发展中国家内部尚未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后进区域。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创新既要体现区域创新的共性,同时又有由它的具体特点所决定的特殊性。

一、欠发达地区的基本特点

欠发达地区的总体特点是二元经济在同一区域并存,主要表现在:

1欠发达地区总体上处于较低发展水平。欠发达地区处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化之中。与发达地区相比,该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等均处于较低阶段,低收入人群和贫困人群在居民中的比例占了大多数。该地区人均GDP低于6000美元,农业增加值仍占GDP的15%以上。

2少量的先进技术和占优势的传统技术并存。在欠发达地区,存在着城市中少量引进的或原创的先进技术,以及相应的较高素质劳动者。但在多数农村地区,传统的、后进的技术则依然占统治地位,且该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于15年。

3发展中的现代产业和大量传统的、近代的产业部门并存。工业化启动后,在欠发达区域的交通要道或资源富集地的中心城市,出现了一定的现代工商业,相应的金融业、科教产业也逐步建立,但对大多数小城镇和农村地区,传统的、近代的产业仍然占统治地位。

4城乡差距呈扩大的趋势。在工业化的初、中期,城市的繁荣主要是以农村的衰落为代价的。在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超过50%,城乡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上均有较大的差距。

5地方政府及市场主体的实力均较弱。在欠发达地区,企业和各种经济主体,非政府组织普遍存在资金少、技术含量低、人员素质低、规模小等问题,居民及家庭的知识拥有、购买力等均是较低的。不仅如此,地方政府也因可支配的财力有限和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而发挥的作用不大,中央政府对改变欠发达地区落后状况心有余而力不足,地方政府更缺人力、物力、财力以推动后进地区的区域创新。

6存在发展的巨大压力和利用外部资源的可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欠发达地区发展创新的外部环境利弊皆有:一方面,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市场等的掠夺对欠发达地区形成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也有利用外部资源加快本地发展创新的可能和机遇。

二、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的主要障碍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的基本障碍是区域创新存在严重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

1欠发达地区大多数居民的生产、生活处于停滞状态,需求的总体水平低。在欠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已有较稳定水平的社会需求,但这种社会需求多是与当地的整体经济脱离的,它不利于拉动整个地区的增长和创新。区域内大多数居民们在沿用传统知识、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处于“静态均衡”状态。

2不仅高级生产要素短缺,而且初、中级生产要素亦存在结构性短缺。突出的表现是:欠发达地区一般存在丰富的、独特的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水能电能资源、旅游资源,但其最短缺的是将这些天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资金、适宜的初中级技术和掌握相应知识技能的劳动力,影响创新的要素缺乏内在联系。

3大多数欠发达地区的传统产业、近代产业仍然占有优势地位,现代产业体系尚未建立。对于大多数农村地区,传统农业和手工业、近代工业依然占统治地位,不仅缺乏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甚至多数地方连现代的主导产业也未建立。在少数中心城市,虽然已有电气化的工业、现代服务业,但是这些产业之间往往缺乏内在的经济联系,尤其是与农村产业的联系较弱。而有的老工业基地则因资源供给枯竭,需求升级或转移而出现原主导产业老化,与之配套的产业体系亦随之衰落,出现产业外流、资金外流、人才外流等状况。

4不仅缺乏高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而且初、中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亦严重短缺。在欠发达地区,城市中已有一定的网络设施、高速路及现代机场等等,但存在着高级的文体设施短缺和生态环境较差的问题。在农村,不仅公路、水利设施等严重不足,就连基本的中小学教育用房、一般商业设施、图书文化设施等同样严重短缺。

5创新主体总体上缺位。既缺乏开拓型的、强有力的地方政府,亦缺乏学习型、开放型的企业、家庭、科教机构和中介组织。欠发达地区的政府、企业、家庭、社会组织多数均是传统型的,内部组织结构及机能基本上是旧式复制,表现为外在行为的保守,充满暮气、萎靡不振,缺乏闯劲和冒险精神,有的地方政府甚至腐败。尽管在欠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已有了一定的开拓型政府、开明的企业家和学习型家庭等等,但它们尚未成为区域内组织的大多数。

6新的制度、体制已在少数现代城市及现代产业部门出现,但旧的制度、体制仍在多数欠发达地区处于统治地位。在欠发达地区的广大小城镇和农村,家族式的企业制度、家长式的基层地方政府体制、家长式统治的个体农户、不守法规的工商户几乎比比皆是。城市里的现代产业部门已有了现代企业制度、商贸金融制度的因素,地方政府的调控体制也在建立发展之中,但是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投入保障体制,人性化的失业、医保、养老保险制度等仍千疮百孔。

7传统观念、旧文化依然主宰着多数人的精神世界,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每天均碰到层层阻力。欠发达地区多数居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多数成年人处于对外部世界和新知识的无知或少知状态。他们习惯了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思想观念,对较差的自然条件、旧式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习以为常,甚至无可奈何,听天由命。虽然在城市和条件较好的乡镇,已有了技术知识的传播、民主法制思想的传人,但这些新的理念知识常常碰到人们在习惯行为上或心理上的抵触。

总之,在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存在七个方面的功能性障碍,即使是少数城市,也存在难以逾越的功能障碍。因此,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创新不能不是困难重重。

三、后发地区区域创新论——欠发达地区实现

区域创新的主要特点

根据欠发达地区的特点,以及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的主要障碍,欠发达地区在实施区域创新的战略上,将呈现出与发达地区区域创新不同的一些特殊性。主要是:

1欠发达地区总体上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因此,初级、中级要素主导阶段的创新对它具有普遍意义。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空间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21世纪,发达国家及区域的创新,更多的是在高级创新意义上展开的。但对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的初期或中期,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追求的生活目标是温饱加小康。因此,这些地区的区域创新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区域全局的初级创新或中级创新,永远告别传统社会和落后区域。

2主要城市的创新具有示范作用,但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创新更有全局意义,城乡两类地区可以实施不同的差异化创新战略。战后,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和平发展,城市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城市创新进步依然有示范作用。但对于人口占大多数的农村地区来说,加速发展和创新,早日告别愚昧、落后和贫困,对欠发达地区更有根本意义。而且,在有欠发达地区内中心城市的支持、国家的扶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可供利用的条件下,欠发达地区有可能实现城市创新和农村创新的双突破。在工业化中期,城市是区域创新的主导,农村则是区域创新的主战场。但是,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必须实行符合区域实际的、侧重点和发展阶段不同的差异化创新战略。比之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欠发达地区可能缩短创新突破的时间。

3相对于已有较完备的制度、体制的国家和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制度、体制创新和文化创新重于需求、要素、产业、硬环境等因素创新。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已较配套,市场经济体制、法律制度已较完善。因此,它更强调技术创新、环境创新。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欠发达地区,最根本的问题是观念陈旧,制度体制僵化。制度体制问题、思想观念问题不解决,在需求、产业、硬环境、要素、组织等方面的创新根本无从谈起。所以,对欠发达地区,观念转变、思想解放、制度革新、体制改革是区域全面创新的先导和前提。

4产业创新是区域全面创新贯穿始终的中心内容,但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欠发达地区优先实现特色产业的创新和现代化比建立全面现代化产业体系更重要。欠发达地区的创新多数处于区域创新的初级、中级阶段,资金、人才等资源均是有限的。、因此,在一般的基础设施初建的条件下,欠发达区域要取得产业上的创新突破,最佳的选择是选择那些有当地自然历史、文化基础,又有区内外市场拓展的广阔空间的特色产业,如特色农产品、特色手工艺产品、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等等。一旦选定,就要集中优势的人力和资金,使之尽快实现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当然,对于人口超百万、幅员较大的区域,应同时,或在特色产业强大之后,选择在基础产业、机械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领域取得创新突破,创造新的优势和行业特色。总之,在初、中级创新阶段,较小区域的单一特色产业和较大区域的特色及多元产业集群均是十分重要的。

5从欠发达地区具体情况出发,实施以原创型自主创新为先导,以学习型模仿型二次创新为主体的创新方略。对于刚刚起步工业化的欠发达地区,最好的战略是全方位实施学习模仿型二次创新战略。但对于已经过五、六十年发展,已具备相当基础的欠发达区域,最好的战略是在个别重大战略产业领域中,以原创型自主创新为先导。这就是说,区域创新是国家创新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较大的欠发达区域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中,也只是承担国家自主创新框架内的局部功能或局部责任,对国家自主创新提供局部支撑(颜延标.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对区域意味着什么N.光明日报,2006—11—27)。同时,对于区域发展有特别意义的特色产业及相关技术领域,也要确立以原创型自主创新为先导的战略,这样的特色产业在国家层面和世界层面才越来越具有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大多数产业领域和大多数创新子系统来说,以学习型模仿创新为主体,这种选择更具有全局意义。这亦意味着,就需求、产业、要素、环境、组织、制度、文化等子系统的多数领域,没有必要每一领域都去自主创新,而要借助与历史传承的,尤其是引进的元素进行学习型模仿创新,通过向先进发达地区学习,引进、消化,并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改进,实现二次创新,这就会在区域全局上产生“后发效应”。

6在区域创新中级阶段,欠发达地区实施城乡互动的合作创新战略是区域创新的主要模式,亦是一个迅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大战略。在区域创新中级阶段,欠发达地区的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城乡差距扩大是主要矛盾。而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条件下,欠发达地区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每天均存在。因此,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的模式不仅是城市中个别产业和领域的自主创新,也不仅仅是广大城镇和农村中多数产业和领域的模仿创新,更为重要的还是城乡互动的合作创新。这种互动的合作创新战略模式的实施将有利于调动城乡双方诸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在较短时间内推动城市成熟的知识、技术、信息、文化、文明向农村的流动,推动农村一方面向城市转移劳动力,另一方面主动吸纳城市的创新资源和产业要素来加快农村发展。

7在欠发达地区的初、中级创新阶段,基层政府、技术推广机构、基础教育培训机构、家庭对区域的创新将发挥出更突出的作用。一般认为,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中介组织等是区域创新的主体。但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中央政府缺乏足够的财力以进行区域贫困地区的扶持;大学和科研机构尚未建立或数量极少,影响有限;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而且多是家族式管理结构及家长式管理;中介机构普遍未建立或具有传统性质。因此,在这些地区的初、中级创新阶段,基层政府、技术推广机构、基础教育机构、家庭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这是因为:

(1)家庭是最基本、最普遍存在的生产和生活的组织实体。在工业化起步后,许多重大的初始决策和经济行为均是由它最终做出。如是否面向市场进行多种经营,是否将剩余资金投向工商业从事企业创办活动,是否首次迁到城市就业居住,是否接受一种新的知识技能并首次用于生产或生活,是否接受一种新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承担决策及行为过程中的风险等等。可见,在初、中级创新阶段,家庭是十足的学习主体和创新主体,它是新观念的接受者,新生活方式的追求者,新知识的消费者,新技术的应用者,新产品、新产业的开创者,新产业劳动力的孵化者,具有其他任何组织不能替代的作用。

(2)基础教育培训机构是欠发达地区最大的启蒙组织、思想解放组织,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的传播组织。它是新知识的传播者、新文化的宣传者,新技术的倡导者,新生活方式的启蒙者,新环境的推动者,新制度的呼唤者,新劳动力的培育者,新产业的播种者。同时亦是初、中级劳动者培训组织,它的教育培训对象具有全民性,影响具有深远性,而且,即使从教育投资和收益的角度看,基础教育的投资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均远远高于高等教育。因此,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每一个基础教育的组织者和教育工作者均是区域创新的积极主体和革新家。

(3)技术推广机构是欠发达地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对于欠发达地区,原创技术在多数领域是不可能的,也无必要。而技术推广机构的中心工作是将发达地区的成熟技术向欠发达地区推广示范,它是十足的成熟技术传播示范中心,是生产一线(田间、车间)技术障碍的排除者,是传统产业的革新者,是新知识的推广者,亦是国家或区域创新难题的发现者、呼吁者。由于贴近小城镇、贴近农户、贴近用户,因此,它是区域创新的基础推动力量和基层革新的主体。

(4)在工业化的初、中级阶段及区域创新的初、中期,中央政府的人力、物力均主要是用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因此,基层政府不能不在区域创新中承担起主要的组织发动者作用,它是区域创新思想解放的发动者,是区域产业创新、环境创新的主要鼓动者和支持者,是向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争取积极的区域政策的有力推动者,是地方模仿创新和学习的主要推动力量。而且,在人才十分稀缺的条件下,各个地区的知识精英、管理精英也相对集中于基层政府。

猜你喜欢

区域创新欠发达地区特点
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