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景抒情 构思精深

2008-08-23

关键词:临川望眼用典

雅 敏

【原文】

登飞来峰①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②,

闻说鸡鸣见日升③。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④身在最高层。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江西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侧重,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注释】

①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②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寻等于八尺。③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④缘:因为。

【翻译】

飞来峰顶耸立着千寻的高塔,听说鸡叫时在塔上能看见朝阳升起。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双眼,只因为身体站在山的最高峰。

【赏析】

这首诗的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山峰已够高,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

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千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这就更合现实规律,且又押韵。转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

结句用“身在最高层”来美化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

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借写景来壮怀,句句入扣;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猜你喜欢

临川望眼用典
石榴花
缅怀谢灵运在临川
忆太平山顶
雷发扬
用典犹如用比兴
张居正的误会
戊戌初雪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书法展作品赏析
赏一赏纳兰性德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