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打垮了南极法兰西

2008-08-14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29期
关键词:维勒法兰西科隆

康 慨

先来说故事。16世纪的法国,两个孤儿—哥哥朱斯特,妹妹科隆布,被预谋侵吞家族产业的狠心姑妈欺骗,作为待培养的翻译(因为孩子学起印第安人的语言来,要比成年人有更大的优势),登上了前往红色巴西的远航船。那里的红树林,令法国画家和冒险家们深为着迷。这支船队由海军少将维勒加侬率领,怀着为国王在新世界开疆辟土的凌云壮志,经历千辛万苦,抵达里约热内卢外海的一个小岛——“南极法兰西”唯一的立足之地。

且不说维勒加侬在岛上如何苦心经营,大搞基建,修筑要塞,单说这一对苦命的兄妹:哥哥总算时来运转,被将军选中,做了他的副官;女扮男装的妹妹却被送入食人的印第安部落。虽然这些生番“不再吃法国人”了,但科隆布一入其中,竟然立刻如鱼得水,在原始天地里找到远比欧洲文明更为真实的感受。她很快熟悉了印第安人的语言,习惯了他们的生活,更去除了衣服的束缚,裸身穿行于丛林溪涧。

《红色巴西》写的是一段今日法国人几乎遗忘的殖民史,深埋于故纸堆中的南极法兰西,最后结局是可悲的失败,因为维勒加侬的要塞没过多久,便被葡萄牙人的坚船利炮摧毁。但是,如果让—克利斯托夫·吕芬仅仅写了一些惊涛骇浪,奇风异俗,甚至童话般的爱情——朱斯科和科隆布最后成了雨林中的情侣,那么,《红色巴西》断然难人龚古尔学院老爷们的法眼,在2001年拿下法国最尊贵的文学大奖。

让我更感兴趣的,是南极法兰西的内部瓦解。欧洲来的人贩子将内陆的土著女奴带到岛上,于是,在维勒加侬眼里,士兵和手艺人忘记了挖土,将圣洁的、负有光荣使命的新世界变成了淫乱的猪圈。将军转而向经书和教义指南寻求帮助,下令凡是与女人结合者,必须在上帝的面前与她结婚,违者会受到严惩。而当另一支援军抵达小岛时,更严重的争执随之而起。两支人马因为纯粹的神学分歧陷入了旷日持久的论战,在诸如圣餐仪式、圣母玛利亚的神性、教皇的权威等问题上争执不休。“神学的混乱使小岛陷于瘫痪……在这只有十阿庞面积、两个海岸相距不过两百步之遥的小岛上,一条看不见的界线将两个阵营分开。”

这小小的、天涯之外的荒岛,就像16世纪法国宗教战争的微缩景观,天主教传统与深受加尔文教义影响的胡格诺派信徒势不两立,更有教廷的幕后黑手与葡萄牙人的阴谋隐没其间。两派信徒终于兵戈相向,酿成血光之灾。维勒加侬剿灭了不敬而狂妄的新教徒,但南极法兰西也已破败不堪,风雨飘摇,不堪一击。唉,人类历史上,常见主义横行,观念恶斗,唯我独尊,水火难容,不包容,也不宽容。劳民伤财,涂炭生灵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更可怕的是,国王如此,加尔文亦然!1572年的圣巴托罗缪节,两千胡格诺派信徒惨死于巴黎,而塞维特斯何尝不是被加尔文活活烧死在了日内瓦的火刑柱上?

《红色巴西》写的是殖民史上的一个小小插曲,并未借此控诉殖民主义的罪恶。吕芬以多少带些喜剧性的眼光,审视了一番殖民大潮的荒谬。当不可一世的欧洲文明因为圣餐和圣油问题摇摇欲坠时,少女科隆布却逃向丛林深处,过起了赤身裸体、无拘无束的生活。看到这里,我们这些疲惫的人,也仿佛得到了某种解脱。

(作者为《中华读书报》编辑)

猜你喜欢

维勒法兰西科隆
材料星故事(一)
法内政部长称明年辞职
不睬无理抗议,科隆大办“中国节”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理论方法浅析
科隆城里的小矮人
2015年科隆展览取得历史性突破
“32小时围捕”震惊法兰西
列宁与他的“法兰西”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