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民社会在行动

2008-08-13

自然之友通讯 2008年1期
关键词:立场气候变化公民

一、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受到的气候变化影响尤为严重。而中国的环境污染原本就已经陷入危机状态。对中国来说,气候变化呈现出一种和其他环境问题相互作用,因而后果更加严重的特点。

——气候变暖增加了中国达到未来粮食生产目标的困难。2007年4月23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中国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在中国气象局就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亚洲区域研究最新进展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在到2020年和2030年,中国温度会增暖0.5-4.2度,将使中国农业减产5%到10%。气候变化对作物病虫害的影响会使农业树木遭受病虫害,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大幅增加。气候变化也可能使农民破产,致使气候难民大量涌入其他地区。

——气候变化增加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加剧供需矛盾,也会引发社会震荡。目前中国还有2.8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初步统计,中国70%以上的人口,80%以上的工农业和80%以上的城市均受到多种灾害的威胁。

——中国将是受海平面上升威胁最大的国家之一。在中国32000公里的漫长海岸线上边,分布的是人口密集和经济贸易发达的地区,直接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二、气候变化对中国弱势人群的影响

气候边界地带与生态脆弱带是最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冲出的地区,中国中西部的脆弱生态县与贫困县成高度重叠。研究成果表明,在划入生态敏感地带的人口中,约有74%的人口生活在贫困县内,占这些省区贫困县总人口的81%。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报告,拥有资源越少,就越缺乏适应能力,因而也就越脆弱。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最脆弱的社会不是最贫穷和最不发达的社会,而是那些正处于迅速向现代化过渡的社会,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传统的社会体制已经遭到破坏,而比较现代的、积累起了相当的社会财富并且具有响应能力的社会,尚未发展到能够取代传统社会的程度。中国正处在这个阶段中。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经济增长速度令世人瞩目,贫困率也从31%下降到2.8%,但社会差距依然很大。根据《2005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在城乡差距方面,中国城市人口的人类发展指标为0.81,而农村人口的人类发展指标为0.67。报告显示,不平衡现象同样显著地存在于东西部和不同省份之间,比如上海的人类发展指标已经能够和葡萄牙这样的中等发达国家持平,而贵州的人类发展指标刚刚超过纳米比亚。转型中的不平衡和不稳定的因素,加大了中国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难度。

三、中国公民社会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实践

中国公民社会作为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的一支新兴力量,能够弥补制度缺失,提供多元社会协调,成为弱势群体的代言人,还可以根据自身灵活的特点提供特定产品与服务。

此前几年,一些本土民间组织和国际组织在华机构已经开展了多种有助于减轻气候变化影响的工作,因各类NGO的资源、发展程度不同,可以在不同层面和领域开展工作。一般来说,本土NGO在公众倡导、社区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推广方面有独特的优势。2007年7月,中国40家环保NCO联合发起了“节能20%公民行动”,从公民社会角度来响应政府的节能号召。国际组织在华机构则利用信息和专业上的优势,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参与国际谈判,在国际舆论中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在国内,NGO也通过研究、咨询等方式,推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出台。

为应对气候变化给农业带来的影响,NGO在华北干旱地区资助当地农民购买抗旱种子,通过村民共同讨论、决定项目的实施与管理,体现民主,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在救助西南遭受洪水、泥石流等灾害的地区时,NGO根据贫困程度发放救援物资,使最需要救助的人得到帮助,同时有意识地使妇女参与到救灾管理当中来;在中国西部地区开展工作的NGO,修建水窖、太阳灶、沼气池,成为社区综合发展的重要内容,解决了当地部分农民的生计,减少了妇女、儿童的劳动,减少了农村温室气体排放。

四、中国公民社会的立场

为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严峻后果,各国应立即采取行动。中国公民社会就此重大议题做出以下呼吁。

立场一:

◎各国政府应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制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立场二:

◎区别对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中所负的责任。

◎发达国家必须率先采取行动,大幅度减少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并通过有效机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探索全球的低碳型可持续发展。

立场三:

◎中国政府应当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在维护国家发展权的同时,承担全球气候保护责任。

◎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结构改革,切实落实节能目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立场四:

◎依据社会公平的原则,来制定、实施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提高弱势群体和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条件、在采用应对政策、市场机制和技术手段时,预防和缓解对社会、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立场五:

◎政府应鼓励并保障公众和民间团体参与应对政策的制定以及实施过程的监督。

猜你喜欢

立场气候变化公民
《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扬善
2007:绿色企业
草地
WHO: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气污染
谷歌数据显示:美国人不懂气候变化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
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