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策略

2008-08-12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7期
关键词:元素符号化学式用语

潘 凌

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符号,它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也是化学学习启蒙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初中阶段所学的化学用语主要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化合价等六种,具有简明直观、概括力强的特点.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第一个分化点,也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能否保持的关键点之一.因此,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要了解产生分化的原因和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以便使学生能准确、轻松地掌握它们,为学好化学打下基础.

一、分化产生的心理因素

1.学生的心理因素.初中化学的前三个单元,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许多从未见过的实验,它把学生带进一个神秘的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几乎所有学生都具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习充满信心.但在随后第四、第五单元中进行了化学用语的学习,课堂上无“戏”可看,内容枯燥,对那些仅靠直觉兴趣和好奇心为动力的学生,其学习积极性很快就落了下来,加上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元素符号还没有记住,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又接连学到.大量的符号像第二外语一样要求学生去强记,压抑了学生的认识兴趣.一部分外语基础差的学生由于负迁移而产生心理上的相抑作用,使化学用语的学习一开始就成为他们不愿意背的一个“包袱”,而使兴趣降低;即使对一些求知欲较强的好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正处在由抽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偏爱理解记忆,而化学用语的学习可以发展为理解记忆的范围比较小,这使得学生的理解记忆常常受阻,思维密度不够,因此,记忆的效果不佳.所以,化学用语的教学如不采取措施跟教学的枯燥、知识的遗忘作斗争,兴趣就难以强化,分化也就在所难免.

2.教师的心理因素.课标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重要的常用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一部分教师觉得要熟练掌握,就是要学生死记硬背,每节课前发下小纸条让学生听写或默写,学生就像学外语一样地学习化学用语,教得枯燥乏味,学得也毫无兴趣,致使课堂心理因素构成不佳,埋下分化的隐患;还有部分老师对“熟练”二字理解过头,求成欲过于迫切,在学生未掌握书写规律的情况下,一堂课给出大量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记忆,有的甚至把高中的要求放到了初中,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违背了学生追求理解记忆的心理.这种过于强烈的求成欲和责任感往往也压抑了其他心理因素的积极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了分化.

二、防止分化的教学策略

要突破化学用语学习的分化点,既要尊重学生的认识和发展的规律,还要创造课堂教学心理结构的最佳状态.

1.培养、帮助和发展学生的记忆,变高遗忘为高效记忆.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提出:“化学用语是第二外语”,说明化学用语在化学新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从接触化学的第一天起,就要引导学生认识“第二外语”的符号功能,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按照“编织——归纳——应用”递进发展态势,分散难点,逐步记忆.为了促进学生简便快捷记忆和书写化学用语,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记忆技巧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学习风格的记忆技能.

(1)归纳记忆

分析化学用语的不同特点,把握书写规则,适时引导学生归纳梳理同一专题,学会类比分析,然后迁移到具体问题的解答中,使形成的知识体系条理化、系统化.如,对化学方程式实行主题网络化,以问题为中心,以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主线,汇总出如含有碳元素的物质链,从而认识到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甲烷、酒精等物质问的相互转化关系,再联想到每种物质转变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一步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加深有关化学用语的记忆.

(2)对比记忆

充分调动学习材料的相互渗透作用,寻找相关化学用语之间的共同特性,注意比较类似用语的微小差别,强烈刺激记忆的兴奋点.如,将书写元素符号的规则缩写为“一大二小”法则,即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小写,若CO表示一氧化碳物质,而Co则是钴元素符号,形成鲜明的对比.

(3)谐音、口诀记忆

以阅读列举作为记忆化学用语的切入口,理解应用为记忆化学用语的最终归属,运用记忆的联想技巧,活跃创新思维.如可以自编化合价口诀:

钾钠银氢铵根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三铝四硅五价磷;

氟氯氢氧根硝酸根负一价,氧硫硫酸根碳酸根负二价,单质零价要记清.

电解水是为了研究水的元素组成,实验时发现水电解器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因此可以简化为“正氧负氢”,将其谐音置换为“政养父亲”(即政府养着我的父亲),这样进行牵强附会,翩翩联想,加强记忆方面的趣味性.

2.培养和发展学生心理动力因素,激发兴趣.

心理动力因素指教学过程中的目的、动机、兴趣、求知欲、责任感、理想等.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是为一定的动机所支配的,而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起主导作用的成分往往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有了认识兴趣,教学的引人入胜和成绩的取得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乐事,学生也就有了毅力和恒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1)用实验作为基本手段.实验是激发兴趣的主要手段。如,当我们做蜡烛的燃烧实验时,就在氧气的旁边标注O2,告诉学生写中文的氧气比较麻烦,而且不能在国际上通用,以后就用O2表示,希望同学们一定要记住.接着分析蜡烛燃烧的现象及实质,给出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水可以用H2O表示,二氧化碳可以用CO2表示,为以后书写方程式打下基础.

(2)用联想方式激发兴趣,避免机械枯燥的记忆.学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后,笔者通常要求学生把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与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联系起来.如早上起床后进行深呼吸时,一个个的CO2被呼出,一个个的O2被吸进,当用水进行洗漱时,就想到水是H2O等等,这样轻松学习,兴趣自然也提高了.

(3)不断变更教学内容安排和复习形式,使学生有“新鲜感”.如,在上课第一天就要求学生记几个元素符号,虽然人人过关很容易,但如不经常复习,也很容易遗忘,因此,要经常复习和检查.每次复习的形式和角度可以有所变化,有时由符号写名称或由名称写符号;有时请学生写出含有大写C的元素符号或写出有g的元素符号;有时故意写错符号让学生进行改错或进行元素符号默写小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3.培养和发展学生用化学用语进行思维的能力,把规律教给学生.

利用实验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是容易奏效的,但不持久,也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只有充分巩固学生的认识兴趣,把学生的兴趣引向揭露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因果关系中去,兴趣才能趋于稳定.通过让学生掌握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方法及各符号的意义,加深对概念、原则、定律、规律的理解,培养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在适当地多用多练中,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并具有驾驭知识的本领.如:通过原子结构,发展对化合价的理解记忆;通过化合价规则,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原则和方法;根据酸碱盐的性质,把握好各物质问转化规律的运用.这一阶段还要对具体规律作适当的补充和归纳,防止学生将规律绝对化,死套规律,乱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用语作为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环节的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化学素质的形成,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要统观全局,理清脉络,认清各种化学用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入和讲清新的化学用语.这样,从整体着眼,从具体入手,环环相扣,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准确、轻松地掌握和运用化学用语,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元素符号化学式用语
例举确定物质化学式的方法*
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元素符号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传承和创新
闯关!敢不敢
礼貌用语大家学!
化学元素符号的巧妙教学
确定物质化学式的十种方法
网聊用语荟萃
春节用语的英语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