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的探究
2008-08-12许瑞娟
许瑞娟
一、新课改下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在全国各地的推行,在化学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下,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化学教师应该重视化学课外活动,并且要善于组织和指导化学课外活动.
1.《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多种形式的趣味活动,是课堂活动的延伸.学生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广泛地吸取新鲜的知识,扩大视野,启迪和训练思维;学生还在课外活动中接触实际,增加感性知识,参与实际操作,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事实证明,很多专业人才,在他们还是中学生甚至小学生的时候,就是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分子.
2.早期爱好的形成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因素.化学课外活动是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对他们进行定向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学科教学和化学课外科技活动搞得好,是毕业生选择未来专业和职业的有力的促进条件.从效果来看,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活跃学习气氛和学校生活,带动全校(班级)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化学教学独特的形式和组成部分,它具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比较灵活,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以及学生自主性较强等特点.化学课外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配合课堂教学,实行因材施教,使学生扩大知识面、经受实践锻炼和发展智能,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发展特长和全面发展.
二、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的积极意义
笔者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十多年,在教学中重视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实践证明: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在配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1.利用课外教学活动,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而且学生智力也得到发展.如举办“化学晚会”、“化学专题节目”等,融知识趣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有的学生说:“我们喜欢这样的化学活动,再不觉得化学枯燥难学了.”
2.课外活动从准备到进行都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如实验小制作、实验竞赛等,教师限于指导,而且这些活动内容很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拓宽,给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和观察现象的机会,从而提高实验技能.
3.课外活动可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自学能力.在设计准备节目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再次学习课本内容,还需翻阅一些课外书籍,这些都属于自学.在活动过程中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4.课外活动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化学晚会、化学专题节目等都是由学生来表演、叙述,语言表达富有艺术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5.课外活动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开始学生都不知什么叫小论文,从不敢高攀到敢于参与,并写出有一定见解的小论文,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的实践探索
化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应该具有多样性,可通过参观访问,举办化学讲座、化学晚会,组织实验活动、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参加各级化学竞赛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在组织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途径,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组建化学兴趣小组
在同一年级中组织40~50人的课外兴趣小组,采取自愿报名的方法,主要对象是同一年级各班对化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地点都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措施.在活动中笔者注意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当学生从一堆黑糊糊的草木灰中提纯出清白的晶体,并经过检验验证确是碳酸钾时,其兴奋之情难以言表;结合高一教材中《碱金属》一章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盐中各成分的质量.(提示:碳酸钠熔点是851℃,当超过熔点时才慢慢分解,而碳酸氢钠超过100℃就开始分解,在170~180℃约经30分钟时,碳酸氢钠全部分解为碳酸钠.)针对课题与提示,学生认真讨论,设计出自己的测定方案并通过实验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含量.但各组的数据有一定的误差,这时笔者又引导他们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提出修改方案.又如,在化学小制作方面,先出示几种产品:固体酒精、简易肥皂等,再发放有关内容资料,让学生自己操作完成.①液体酒精固化,所需原料:工业酒精、三压硬脂酸、氢氧化钠等.调控好温度使硬脂酸全部溶解在酒精中,与等温的氢氧化钠酒精溶液混合,装进模里,冷却就可以得到同体酒精.但学生固化酒精的质量效果不同,笔者再在混合溶液时控制温度技巧方面指导一下,制出的产品就能达到要求.②利用皂化反应制造简易肥皂.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他们学化学、爱化学的兴趣.
2.举办化学晚会或专题节目
面向全体学生,每学年举办一次化学晚会,南兴趣小组的学生以演出的形式向同学汇报成绩.内容:魔棒点灯;空瓶取烟;烧不坏的手帕;不安分的樟脑丸;鲜花变色;会游泳的鸡蛋;引蛇出洞等等.也可以搞化学专题节目,如“氮、磷专题晚会”,内容:荧光显字;揭穿“鬼火”的秘密;粉笔炸弹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活跃学生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化学知识的教育.
3.举办化学墙报、化学竞赛活动
采取分组比赛的形式进行,按每期、每项得分多少,奖励总分最高的前三组.墙报内容:化学猜谜、化学抢答题、化学之最、化学与生活、化学小归纳、解题技巧、高考信息“3+x”动向等等.竞赛内容:①限用桌上的仪器和药品,请他们根据两种不同的原理,设计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测定氯化钾和氯酸钾混合物中氯化钾、氯酸钾的质量分数.②金属镁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的产物是什么?等.通过上述活动,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亲自体验艰苦劳动而获得成功的快乐,引导他们走向成才之路.
4.开展化学“小论文”撰写活动
采用自己布置“题目”,让学生撰写“论文”的方法,题目突出一个“小”字,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能动笔就某一问题进行论述,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行.论文取材主要有二三个方面:
(1)学习课本知识的心得、体会、总结.如:①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脱水实验为什么不宜用于课堂演示;②对不同学习阶段“燃烧”概念的理解;③做喷泉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等.
(2)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及生产实际中应用的体会.如:氯水对布料的漂白效果怎样;高锰酸钾和草酸可除去衣服上的黑斑点,自己操作后有何休会?
(3)学生对某一专题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实验后的感想.如:测定鸡蛋壳中钙的含量.
总之,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如何构建化学课外活动课,形成课外活动的操作体系,使其内容系列化,以便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理解,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以上仅是笔者个人的理解和具体做法,尚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因此愿借此机会向同行学习,进一步把化学课外活动搞得更好,以适应新课程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