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教法与学法初探

2008-08-12何赤心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7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究

何赤心

改革教学方法,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针对初三化学的教与学我谈以下几点,与同行一起探讨.

一、努力改进教法,开拓学生思维

1.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2.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夯实基础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的落实,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每个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缩小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认真抓好“读、做、议、讲、练”五个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个作用紧密结合的过程,也就是传播知识、发展思维与培养能力的辩证统一的过程.如何使这个过程做到科学、优化?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做到“读、做、议、讲、练”相结合.

“读”是各个环节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每章节我都列出阅读提纲,教会学生围绕提纲阅读课本内容,思考疑难问题,找出答案.在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中,也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做”是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感知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是发展思维的基础.根据初中学生兴趣广泛并喜欢自己动手的特点,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实验组织教学,让学生有更多实验的机会.

“议”是“读”与“做”这两个环节的深化,也是师生交流的环节,旨在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问.

“讲”是水到渠成的阶段,也是梳理知识点、交代规律的环节.学生在“读”、“做”、“议”的基础上对教材有所感知,如果能得到老师的点拨,对知识的理解将会实现新的飞跃.

“练”是运用知识的实践阶段,也是对知识的巩固深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练”,首先要加强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做到“读做议”中有“练”,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编选基本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有计划地布置给学生练习,这样既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又有利于对尖子生的培养.

4.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对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的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中考化学试题中常出现科学探究的内容,这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5.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多听课,多探讨,听完课后要与上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其不足之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6.加强实验教学

在中考试题中,实验题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应当引起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如果加强了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力度,对中考成绩的提高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7.理直气壮地抓好学有余力的学生

鼓励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这可为培养化学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化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三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法有一个认识和适应的过程.有的学生说:“学化学跟学英语一样,枯燥无味.”把化学看成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这就暴露了学生存在学习方法的认识问题.因此,我们为师者不能一味向学生灌输死的知识,而是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学习化学的“钥匙”,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1.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

在教学中,尽可能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多提几个为什么,让学生用眼看,动脑想,动口议.在实验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在每一个实验中,都从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反应原理、结论和处理方法几个方面加以研究,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实验去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观察,掌握实际现象,理解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学会用实验去鉴别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勤于思考的习惯.

2.指导学生会记忆,减轻学生负担

学化学要强调必要的记忆.学生初学化学时,元素符号、化合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接踵而来,所以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3.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两者可以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内容丰富充实,教师指导得当的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展开智慧的翅膀,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鼓励、启示,诱发兴趣和灵感,产生创造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