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目一行”的天才

2008-08-11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08年24期
关键词:西卡行万里路神童

刘 墉

“你听到雨声了吗?你听到雨声了吗?”

去年四月十一日,七岁的美国小女孩洁西卡在电话里对她的母亲说。

然后,洁西卡在父亲和教练的陪同下,坐上飞机的驾驶座,冒着雨雪起飞,几分钟之后坠毁,成为惊动全美的大新闻。

前一天,洁西卡还对记者说,希望成为最年轻的驾机横越美国的飞行员,并且希望飞到华府,请克林顿总统坐上她的飞机遨游天空。

后一天,她在万千美国人的叹息声中,睡进了小小的棺材。

我当时剪下了报上的新闻,夹在笔记本里,每次无意中翻到,都一惊,也都想:

那是一个才跟我女儿一样大、刚进小学一年级的小女孩。我的女儿还在玩“乐高积木”拼成的飞机,她却已经受过四十小时的驾驶训练,立志成为世界纪录的创造者。

到底是谁把洁西卡送上驾驶座?是谁鼓励她缔造世界纪录?是谁为她发布新闻?是谁给她无数的掌声?是谁逼她非得冒着风雪起飞?

是谁害死了她?

从“小时了了”的孔融、“能识之无”的白居易、“山近月远”的王守仁,到音乐神童莫扎特,古今中外不知传诵着多少天才儿童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勾出一个可爱的孩子,在众人惊叹声中露出得意笑容的画面。每个故事的背后,也都浮现出一些强势的父母或师长,为自己的虚荣,把孩子抛向天空。

在美国大学里,我也教过这种“资优生”。十二三岁,一手拿着玩具,一手抱着教科书,坐在一群二十岁的大哥哥、大姐姐之间听讲。

那小天才可以跟我辩、跟同学辩,说得头头是道,然后,在下课铃响之后,看着那些大哥哥、大姐姐,有说有笑地离开,再一个人收起东西回家。

每次看那天才孤独的背影,我都想:他是不是失去了什么、错过了什么?而且再也拾不回。

每次看报上登出有关十三四岁就拿到博士学位的天才的消息,我也都纳闷:为什么从没见以前的这种天才,而今有什么了不得的成就?

这种天才会像爱迪生一样,被误认为“低能儿”吗?会像牛顿一样,看到苹果落地而不解吗?

只怕他们都因为太聪明,聪明得“不会不解了”。

过去我也迷恋速读,希望能做个一目十行的人。可是当我已经能看得相当快的时候,却产生一个困惑——

那些美丽的诗篇和深奥的哲理,只有我慢慢吟咏和细细推敲,才能有收获,如果“一眼带过”,似懂非懂、学而不精,岂不是要错过许多精华?

也记得以前教过一个学生,非但不能一目十行,而且十目也看不了一行。叫他读文章,他常把字母颠倒;给他考试,他总最后一个交卷;别人一看就懂的,他要反复看半天才弄通。

但是他写出来的东西,常吓我一跳,我发现自己从不怀疑的东西,竟能让他找出全新的观点。

他,不是天才吗?

小时候,人们也说我是天才,可是我父母让我在幼稚园多读一年,使我能长大一些,再进入“小学的战场”。

我儿子小时候,也被报章赞美为神童,可是当他到美国,别人的孩子都跳级的情况下,我却让他留级一年,因为我希望他打下更坚实的语文基础。

至于高中,他明明提早毕业,而且被哈佛大学提前批准入学,我却带着他回到大陆,从北到南,旅行了一个月。

因为我要他寻根,知道自己生命的源头,知道作个炎黄子孙的骄傲。

固然“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以成绩为第一的目标之外,行万里路是不是也很重要呢?

人生就像个登山的旅途。如果你以山顶为目标,只因为你的体力过人,就拚命跑,一路跑到山顶,缔造登山的纪录,还是可以一路走、一路看,而且利用多余的体力,也走向山林间的小路,欣赏别人见不到的风景呢?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智慧过人,觉得学校老师教得太浅,自己两三下就会了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多找些课外读物或多学几样技艺、多交几个朋友呢?

人生有很多东西,一错过,就拾不回。如同在那只能往前走的人生旅途上,错过的风景与情怀,就再也不能“重新来过”。

我常对自己,也对学生说:“笨人用聪明方法治学,聪明人用笨方法治学。”意思是,如果你笨,就要使用各种读书的技巧,使自己不落人后。相反地,如果你很聪明,则应该比别人更脚踏实地,用“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态度,一点一滴,发挥个人的创见。

今天在报上见到一则美联社的消息,太妙了!

英国出现了一位五岁能把脑中旋律化为音符、十二岁为伦敦交响乐团作曲的神童。但是当这位名叫厄博的孩子三月一号发表作品《无言之歌》,获得两千观众的掌声,而被赞美为“莫扎特第二”时,他的母亲却很严肃地说:

“看,莫扎特的下场,三十四岁就潦倒而死。这世上最危险的就是把孩子捧太高,可能让他到下个星期,都没办法恢复到脚踏实地。”

各位年轻朋友,每当有人赞美你是天才时,请看看自己的脚,有没有实实在在地站在地上。

你不可因此而轻飘飘地飞,反而要走得更实在!

猜你喜欢

西卡行万里路神童
树洞里的皇冠
神童诗(二十五)
阅读是行万里路的明灯
全家过年抢红包
“行万里路”的意义
都是神童
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