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英咀华醉人游
2008-08-11曹津源
对古诗,可赏析,可吟诵,是情的陶冶、美的享受、理的升华,怡人,醉人,启迪人。这里单讲“分门别类辑古诗”这一活动。编辑古诗有几种方法:
一是化大为小,人有我新。教材上的提示,范围还相当大,你必须有所舍弃,专攻一点。例如“古诗中的风花雪月”,若四种都涉及,肯定力不从心,不如就选一个“雪”,口子就小得多,方向也更集中;又如“古诗中的名胜古迹”,也是个范围很广的概念,名山、名水、名楼、名塔等都可列入,你不妨根据你的爱好选择其中一样。须知:入口越小,越易开掘,越能显现特色。
二是设计好编辑的主题和亮点。例如你若编“古诗中的离愁别绪”,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亲人间的真情(着眼内容);情景交融(着眼手法);由亲情至爱国情,由亲情至哲理(着眼立意);比喻、比拟、夸张等辞格的运用(着眼语言)。
三是要融入自己的研究。或作归纳,或作比较,或作品析,可以诉诸文字,也可以形诸图画,谱成歌曲。这里的关键是要“入乎其中”,与古诗产生共鸣,亮出属于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四是在研究过程中要多与同学切磋交流,取长补短。能做到这几条,你就肯定能进行一回“含英咀华醉人游”了。
“分门别类辑古诗”可以有多种方法,“同异比较”就是其中之一。例如李绅和杨万里都写过《悯农》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可以作同异比较;中秋望月,苏轼和王建都写过七绝,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又有各自的特色。你可以“同异比较”为选材标准,或着眼于题目相同,或着眼于所咏之物相同,或者眼于所写之景相同,将同类型古诗编辑到一起;然后析其“同”,品其“异”,悟其“因”。研究的成果,除了所辑古诗外,可以是两首古诗的同异比较,可以是“前言”、“编后记”,对研究过程作说明,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并蒂莲古诗中的同题佳作》编后记
陈建辉
我在分门别类编辑古诗时,发现不同的作者写了题目、题材相同的诗,例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和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便是。这两首诗题材相同,都以军营生活为吟咏对象,都善于以边关特有景物勾勒边塞风情,都善于用音乐来渲染气氛,感情抒发的凭借或依托各有特色,真是“同曲同工”的并蒂莲。于是编一本《并蒂莲古诗中的同题佳作》的念头油然而生,在比较中鉴赏,不是很有意思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诗海探宝,包括30多首同题诗的《并蒂莲》终于和同学们见面了。
《并蒂莲》的这种编选体例有什么特点呢?我在编辑过程中的最大体会是:将同题古诗编在一起,可以通过同异比较,进一步理解作家作品的特色,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例如上面的两首《凉州词》,初读感到格调都比较高昂,诗中塑造的战士形象冒寒戍边、拼杀沙场而不顾自己;再仔细比较品味,又发现同中之异:王之涣的诗欲倾吐一个“怨”字,战士们吃苦流血并不在乎,他们不满的是统治者的昏庸,这给我们的联想是,如果皇恩能稍稍顾及一下“玉门关”外,那战士们会更加斗志昂扬。那么王翰的诗呢,我体会重在表现一个“壮”字:出征之前,将士们豪情壮饮,琵琶声声则壮其行;醉卧沙场则是豪迈者特有的壮举;而随时准备捐躯战场的思想则活生生地表示战士的“壮心”。读这首诗,我并不感到其中有哀怨和愤激,而是感悟到一种悲壮之情。通过这样的比较鉴赏,对两首诗的主旨和感情基调的把握,的确深刻得多了,此时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喜悦——原来古诗还可以这样读!
《并蒂莲》虽然编好了,但较为深入的比较鉴赏才开了个头。例如李白与杜甫都写了五律《登岳阳楼》,风格和情怀有什么不同?王之涣与畅当都写了《登鹳鹊楼》,各有什么构思特点?这些课题的研究都很有意思。有兴趣的同学,一起到诗海中去遨游吧!
在编辑的过程中,张老师和很多同学帮我搜集资料,上面提到的两首《登岳阳楼》和两首《登鹳鹊楼》,就是分别由张老师和沙成同学提供的。在这里,我向大家由衷地道一声:“谢谢!”
这篇文章符合编后记的写作要求。作者先介绍“古诗中的同题佳作”这一编辑体例的缘起和编辑过程;然后重点阐述了这本古诗选对提高鉴赏水平所起的作用,以两首《凉州词》为例谈了比较鉴赏给作者带来的深刻感悟,体现出作者自主探究的精神;接下去的一段由现在说到今后,希望与同学一起充分利用《并蒂莲》作进一步研究;最后一段既表示感谢,又显示出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互助合作精神。条理清晰,承接自然,详略安排得当,语言也较流畅,是一篇成功的实践探究之作。
(曹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