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先从教师做起
2008-08-07周振华
周振华
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因此广大教师要承担起开发青少年的创造潜能,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神圣使命。
教师的创新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要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先从教师做起。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应具有创新理念,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同时,教师要积极参加进修、短训等,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身的创造教育理论水平,提高自身的创造素质以及创造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中小学的学科创造型教师和创造教育的学科带头人。
一、教师要善于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如:小组讨论(其实在聊天),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一堂课下来,什么问题也没解决。教育教学及其改革实验总是按一定的模式进行的,实施素质教育也应当有一定的教学模式。创造教育应当通过什么样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呢?近年来,国内的一些中小学对此做了有益的探索。例如,“自主创新学习”的教育模式。
到了九年级下学期,大多教师都忽略了化学课的创新教育,只进行应试教育。因而,课堂上总是满堂灌,一天一次练习,讲评、考试没完没了,何来创新教育?其实,每一个合情合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例如,在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笔者改变先背诵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后进行相关的系列练习以巩固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巩固。首先准备好药品:铁片、铜片、银、稀盐酸、稀硝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等。然后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证明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提出了多种方案:①铁和盐酸反应,铜、银不和盐酸反应,而铜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②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③铜不和氯化亚铁溶液反应,而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等方法。对此,笔者都给予热情的鼓励。同时,把教师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演示,让学生三人一组到讲台前演示并讲解他们的设计原理及思路,另外由其他学生点评实验方法的优劣,并提出更好的方法。教师适时质疑,如:“为什么不用稀硝酸?”“为什么不用硝酸银、硫酸铜的固体而用它们的溶液来做实验呢?”最后由大家评选出最佳方案:铜在氯化亚铁溶液中不反应,而能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银。这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铁>铜>银。方法简单、现象明显。通过转变教学模式,不但使学生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而且明确了本章置换反应的条件,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可见,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别人是否提过,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教师通过努力,完全能够挖掘教材,创新教法,高效地驾驭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师要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并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例如,上试卷讲评课的普遍方法历来都是逐题讲解,教师问,学生答,然后纠正错误,这千篇一律的讲解模式有碍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笔者让学生自己先提问,尤其是选择题,每道题都让学生轮流如实说出自己的选项,自己分析错误原因。如,有的学生说看错了,有的说不理解题意,甚至有的学生认为题意不明确。然后他们向笔者质疑,向做对的同学质询,展开讨论。对于学生的求知、求思,笔者都及时给予肯定,并常用“大胆地说”“你是怎么想的”“你不是找到了答案吗?”“非常好”等一系列激励的语言,欣赏他们敢于提出问题,积极探索,面对自己的错误的勇气。笔者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补漏,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在这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就可以借此掌握学生思维的全过程,对症下药,以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师要抓住契机不断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而化学教学过程恰好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思维过程,教师只有把创新思维的培养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高层次的思考,才有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每堂课都要进行各种总结,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了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和新颖程度。如:复习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四种气体的性质、制取、收集方法时,笔者充分利用学生的内在资源,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请一些学生上台进行归纳、串讲。他们往往能举一反三地借助知识迁移探索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如:氯化氢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因为它极易溶于水等。他们不但会分析题意,还能综合小结全章的知识脉络。上面的学生讲得头头是道,台下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收获不小于教师在上面讲的效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会令我们赞叹不已。当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将会发现学生身上隐藏着的巨大的潜力。充分发挥优等生的资源,以优导差,以差激优,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团结协作、师生互动的课堂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因此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教师,只有广大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作风,具备较高的创新才能,才能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启迪学生的智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更多的适合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作出我们人民教师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