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伤胃服用别超过3天等篇
2008-08-06蒋肖男等
蒋肖男等
有人一旦感冒,就每天喝两袋板蓝根。其实,板蓝根并不适合所有人,应合理服用。
板蓝根性寒,味苦,具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效,主要用于温热病发热,头痛,喉痛。据现代研究表明,板蓝根确实具有体外广谱抗菌作用(包括痢疾细菌、沙门氏细菌、溶血性链球菌),能抗病毒同时具有消炎、止痛、退热等作用,适当服用可防病治病。板蓝根冲剂可治疗病毒性感冒、扁桃体炎、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肝炎、丹毒等疾病。
由于板蓝根性味苦寒,较适于体内热邪导致的风热感冒,而对于风寒等其他类型的感冒则不一定适合。人在健康状态下服用板蓝根过多,会伤及脾胃,反而容易引发某些疾病。如果属于体质偏虚寒的人,常感脾胃不和、容易腹泻、身体怕冷,就不适宜多喝板蓝根冲剂,服用最好不要超过3天。因其苦寒伤胃,会带来一系列胃肠道反应。尤其是小孩,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多服板蓝根,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其次,对板蓝根过敏者,要避免使用之。过敏反应绝大多数为板蓝根注射液所引起,表现为头昏眼花、气短、呕吐、心慌、皮疹,有时为全身多形红斑型药疹,严重者血压下降并出现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还会有生命危险。此外,患有糖尿病的人也不宜擅自服用含糖的板蓝根颗粒剂。
(编辑兆文)
吃药顺天时,疗效更显著霍雨佳
不同气候区域的人,生活习惯不一样,对同一种气象条件的适应能力也不太一样,所以中医强调,对于人体病症,无论内伤还是外感,皆应考虑地区的气候差异,综合而治。
中医治病最主要的手段是吃药,所以“吃药顺天时”,也是历代名医的共识之一。《内经》提出:“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李东垣《补中益气汤》一书中也有根据区域气候调整药剂量的具体论述。以外感风寒(即感冒)为例,在用药上,南方用辛温轻剂就够了,而北方人则需用辛温重剂。尤其是气候寒冷的西北地区,人的皮肤腠理致密,平时不易感冒,一旦感冒,药剂量就必须加大,才能达到发汗的目的。近代名医张锡纯说,江南之人,其地气候温暖,其肌肤薄,麻黄至一钱(3克)即可出汗;而到黄河南北,用麻黄约以三钱方可:至东北三省人,须于三钱之外,再将麻黄加重,始能发汗。
现代医疗气象学研究证明,气象因素可影响人体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细胞对药物的吸收速度。所以,同一浓度的同一种药物给同一人使用,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可以产生不同的反应和效果。例如,在暴风雨来临之时,洋地黄的毒性明显增加;而当冷空气过境后,容易发生阿托品中毒;在夏天给同一高血压患者服用的降压药,如果仍沿用冬季时的剂量,就可能引起药物过量而产生副作用。对发热病人来说,服了退热药后,如果体温高于环境温度,出汗量多,降温效果就较好;当体温低于环境温度时,退热药的作用就会受到一定影响。当然,除了环境温度外。影响退热药效果的主要气象要素还有空气湿度和气流(风),当湿度较小、风速较大时,汗液容易蒸发,降温效果就较好。
正因为气候条件对药物的疗效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吃药“顺天时”的患者,疾病常常容易康复。当然,广义上的“顺天时”,也应包括吃药时间讲究科学性。例如,哮喘病人最可能在夜间发病,所以一些有经验的医生,常常在上午对患者减少药剂量,而在下午3~4时加大药剂量,从而避免或减轻哮喘病的夜间发作。
(编辑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