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诗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008-08-05刘彬
刘 彬
在写作教学中,适当引入唐诗,诗文结合,引导学生感悟诗中蕴含的美,既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使学生在情感、道德修养、审美观等方面有所提高。下面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1.通过唐诗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感受色彩美。
在指导命题作文“我心目中的家乡”时,先引述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学生思考。这样,学生在探索出自然景色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时,也领略到枫叶似火,莲叶如碧,荷花如日的绚烂景色,体会其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感受到一种灿烂的色彩美。
2.巧析唐诗的画面,体验和谐美。
在指导学生以“人与自然”为话题写作时,为了帮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入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接着和学生一起分析:鹅,“曲项向天歌”时是多么地欢畅啊!为什么呢?因为有绿水,有清波,白鹅有一个宁静、安详、舒适的自然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悠哉悠哉地戏水、觅食,能不欢畅、能不引吭高歌吗?鹅是这样,人更是如此。接着,引入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引导学生感受春风细雨、鸟鸣雀歌、香甜酣睡的美景,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之美,进入“我为花醉,花为我开,鸟为我鸣,我为鸟歌”的纯美境界,激发学生为建设一个美好生态环境而努力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借助唐诗中如画的景色,领略自然美。
在指导学生以“环境保护”为话题的写作时,指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温室效应、酸雨、水土流失、山洪暴发、资源匮乏、能源危机、人口爆炸和环境污染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究竟该怎样与自然相处呢?历史上是不是一直都这样呢?此时引入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再引导学生想象:清晨日出时候,江边盛开的花朵,在朝阳的辉映下,简直比火还要红艳。春天来了,江里的水,清绿得就像是蓝色的一样。江边,各种动物在尽情地嬉戏、玩耍,不时传来鸟鸣、鸭叫、鸡啼……好一幅江南水乡美景!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污染,远离人类的掠夺和破坏,这就是自然美、生态美!学生在发出由衷感叹的同时,心底自然也会升起保护环境的愿望。
4.巧借唐诗对生命现象的描述,感悟生命美。
在指导以“生命的意义”为话题的写作时,引用白居易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中描述了古原上的草,无情的野火烧也烧不尽,温暖的春风一来,又唤醒了它们的生命。小草这种坚韧刚强的生命力,会强烈地感染学生,使之产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敢于奋斗,勇于拼搏,追求生命之美的美好愿望。
5.巧用唐诗中涉及的植物,领会亲情美。
在指导以“亲情”为话题的写作时,先介绍茱萸:一种小灌木,味道极香,可扦插繁殖,古俗重阳节时人人都要佩带。然后,让学生回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中想象兄弟登高采摘茱萸时,清点人数,就少了自己一个的场景,从而巧妙地表达了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深挚感情,感染力极强,学生可从中领会到浓浓的亲情。
(作者地址:山东邹城市尚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