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鉴赏、仿写
2008-08-05李弗不
李弗不
【美文】
我的老师
——贾平凹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孩为师,是我疯了,或耍矫情。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是以小认大?孙涵泊!孙老师,他是该做我的老师的。
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疼不疼?”对于美好的东西,因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觉得它的美好,不爱惜,不保卫。有时是觉出了它的美好,因为自己没有,生嫉恨,多诽谤,甚至参与加害和摧残。孙涵泊却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尊重、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晚上看电视,七点钟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国歌,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嗤笑,目不旁视,双手打起节拍。我是没有这种大气派的,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点事业,时时小心,事事怯场,挑了鸡蛋挑子过闹市,不敢挤人,惟恐人挤,应忍的忍了,不应忍的也忍了,最多只写“转毁为缘,默雷止谤”自慰,结果失了许多志气,误了许多正事。孙涵泊却无所畏惧,竟敢指挥国歌,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在他家书写条幅,许多人围着看,一片叫好,他也挤了过来,头歪着,一手掏耳屎。他爹问:你来看什么?他说:“看写。”再问:写的什么?说:“字。”又问:什么字?说:“黑字。”我的文章和书法本不高明,却向来有人恭维,我也是恭维过别人的,比如听别人说过某某的文章好,拿来看了,怎么也看不出好在哪里,但我要在文坛上混,又要证明我的鉴赏水平,或者某某是权威,是著名的,我得表示谦虚和尊敬,我得需要提拔和获奖,我也就说:“好呀,当然是好呀,你瞧,他写的这副联,‘×××××××,××××××春,多好!”孙涵泊不管形势,不瞧脸色,不慎句酌字,拐弯抹角,直奔事物根本,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街上两人争执,先是对骂,再是拳脚,一个脸上就流下血来,遂抓起了旁边肉店案上的砍刀,围观的人轰然走散,他爹牵他正好经过,便跑过去立于两人之间,大喊:“不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不许打仗!”现在的人很烦,似乎吃了炸药,鸡毛蒜皮的事也要闹出个流血事件,但街头上的斗殴发生了,却没有几个前去制止的。我也是,怕偏护了弱者挨强者的刀子,怕去制伏强者,弱者悄然遁去,警察来了脱离不了干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一走了之,事后连个证明也不肯做。孙涵泊安危度外,大义凛然,有徐洪刚的英勇精神,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春节里,朋友带了他去一个同事家拜年,墙上新挂了印有西方诸神油画的年历,神是裸着或半裸着,来客没人时都注目偷看,一有旁人就脸色严肃。那同事也觉得年历不好,用红纸剪了小袄儿贴在那裸体上,大家才嗤嗤发笑起来,故意指着裸着的胸脯问他:这是什么?他玩变形金刚,玩得正起劲,看了一下,说:“妈妈的奶!”说罢又忙他的操作。男人们看待女人,要么视为神,要么视神是裸肉,身上会痒的,却绝口不当众说破,不说破而再不会忘记,独处里作了非分之想。我看这年历是这样的感觉,去庙里拜菩萨也觉得菩萨美丽,有过单相思,也有过那个——我还是不敢说——不敢说,只想可以是完人,是君子圣人,说了就是低级趣味,是流氓,千刀万剐。孙涵泊没有世俗,他不认作是神就敬畏,烧香磕头,他也不认作是裸体就产生邪念,他看了就看作是人的某一部位,是妈妈的某一部位,他说了也就完了,不虚伪不究竟,不自欺不欺人,平平常常,坦坦然然,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话少,对我没有悬河般的教导,不布置作业,他从未以有我这么个学生而得意过,却始终表情木然,样子傲慢。我琢磨,或许他这样正是要我明白“口锐者天钝之,目空者鬼障之”的道理。我是诚惶诚恐地待我的老师的,他使我不断地发现着我的卑劣,知道了羞耻,我相信有许许多多的人接触了我的老师都要羞耻的。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
(选自《贾平凹散文自选集》文汇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赏析】
贾平凹真不愧为是老写手,在看似毫不起眼、毫不出彩的普通又普通的琐碎生活里,却写出了如此令人耳目一新,妙趣天成的美文。
谁会一板一眼、正正经经地认一个三岁半的孩子为老师呢?一般人都不会,但贾平凹会,这就是他的独特之处。写《我的老师》的文章可谓是多如牛毛,其中当然不乏名篇,但有几个人像贾平凹这么写过?
平时,我们谁都会说“写文章要以小见大”,要“从一滴水里看到一个世界”,要怎么怎么样……可是,真到了我们自己写文章的时候,又笔头滞涩,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假如我们也能像贾平凹这样,真正能够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细节里,看出玄机,写出如此之美文,那我们又何愁作文不成,考试不过呢?
作者真可谓是独具慧眼:一个三岁半的孩子,他具有慈悲、无所畏惧、毫不势利、勇敢、坦然、真挚、正直等许多优秀品德。我们平时说某某有如何如何的优良品德,可能都要打些折扣的,而“我的老师”孙涵泊的优良,却是丝毫不打折扣的,难怪作者在文中一再地说“他真该做我的老师”。是啊,老师是不分年龄大小的,俗话不是说“能者为师”么?韩愈《师说》说得更明白、清楚:“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更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作者处处写三岁半的老师的品格时,处处关联了自身的弱点,于三岁半的老师身上,去对照挖掘出自身的丑陋和虚伪,这自然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总之,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毫不起眼的地方,发现有警人醒悟作用的生活材料,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于看似了无可写处翻出一层新意,写得与众不同,写得观点新颖而独到,就一定能使你的文章获得成功。
另外,《我的老师》一文,在组织材料、构思层次和语言特色上,也值得我们借鉴。文章一共7个自然段,一头一尾总说,中间5段分说,很明显地显示“总·分·总”的层次结构和文章脉络。而中间分说又分别选择了这样几点缀句成文:孙涵泊慈悲、孙涵泊无所畏惧、孙涵泊具有勇敢精神、孙涵泊坦坦然然。可以说层次是非常清晰的。本文的语言流畅、通俗,具有生活化的显著特色。当然,作者毕竟是一个学养丰厚的作家,像“转毁为缘,默雷止谤”(将诋毁看作缘分,用沉默制止诽谤)、“口锐者天钝之;目空者鬼障之。”(口齿伶俐的人,上天会使他言词愚钝;眼光高的人,鬼神会给他障碍)这样的文言警句,也能随手拈来,显得大气而又游刃有余。
【仿写佳作】
在那青春叛逆的日子里
袁双霞
读初三时,我们班乱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潇洒倜傥、风趣幽默却管不住学生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挥泪和我们作别,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很土气的老头。凭心而论,他的课讲得很明白,很难懂的问题,他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可惜的是他从不说一句笑话,和原来的数学课堂相比,郁闷得令人窒息,于是我们给他起了一个非常难听的外号“老闷”。但我们最不能忍受的是他的刻薄,同学们有时回答不出问题来,他便一改沉闷的样子,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令我们恨不得找地缝钻进去。有一次他让我背诵一个定理,我背错了,他居然拿着教鞭指着我的鼻子说:“呵呵,你看人家袁双霞同学,自己开创了一个袁氏定理。”全班哄堂大笑,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滚落下来,他并没因为我的眼泪而产生恻隐之心,而是变本加厉,故意拉长了语调,加重了语气,说:“别哭,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那一刻,我心底恨透了他。
我几乎是带着仇恨学习数学的,我要让他看看,我不是他说的那样无能与可笑,我要让他知道,我不是一个只会哭鼻子的小女生。我疯了似地学数学,所有的课余时间,我都用在了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定理公式上。期中考试的时候,我的数学是全年级唯一的满分。
我买了一大袋糖果,在课余的时候发给同学们,我站在凳子上,高举着我的试卷,大胆而嚣张地说:“各位同学,我要让‘老闷看看,我的眼泪不是流给莫斯科的,我的眼泪是我前进的动力。‘老闷,他可以打击我的心灵,但打不倒我的精神。”同学们边笑边鼓掌,但后来,都蹑手蹑脚地缩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教室里一下子就静下来了。
我看到,“老闷”很茫然地站在我的面前,我的腿一软,咕咚掉在凳子上。“老闷”指着我手里的糖果,居然是一副开心的样子:“是该请客啊,这次你是全年级唯一的满分,告诉你句实话吧……”他说了一大串,我没有听清,我死死地咬着下嘴唇,什么也不敢说。
“老闷”笑嘻嘻地从我的袋子里挑了一块白色的奶糖,当众剥开,放进嘴里,对着寂静无声的我们说:“同学们,下次,谁考到袁双霞这么好,我——请客。”说完,他背着手,哼着小曲出去了。但我的心却越发的沉重,我们谁都搞不懂“老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那段日子,我不敢看“老闷”一眼,看到他我就低头装作没看见。他上课的时候,我也是一直不敢抬头,我想他肯定会找机会报复我的,我默默地做好了承受一切的准备,包括叫家长,甚至是,退学。“老闷”却没表现出一点异样来,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批评同学,一切都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但我的数学成绩在急剧地下滑。
一次,“老闷”讲课的时候,提了个问题,同学们一起回答,“老闷”却愣愣地说:“大家声音再大点,我听不清。”同学们愣了,我也愣住了,声音这么大,“老闷”居然没听清。于是我们提高声音重复了一遍,“老闷”这才说:“这个声音还差不多。”隔了一会儿,“老闷”说:“有件事不能不告诉同学们一下,医生说我最近由于上火,引发了一个毛病,叫间歇性耳聋,也就是说,我的耳朵,经常会有听不清的时候,希望同学们回答问题尽量大声点。”那一刻,我如释重负,难怪“老闷”还那么快乐地和我们一起吃糖,难怪“老闷”没对我采取任何行动,原来他没听见我那段“精彩的演讲”。
当窗外的小白杨出落得青翠欲滴亭亭玉立的时候,我们迎来了没有硝烟的战斗。因为“老闷”的严厉与挖苦,我们班打了一个漂亮仗,一张张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让我们理解了“老闷”的苦心:那样松散的一个班级,如果没有严厉这把上方宝剑,怎能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快速转变。告别母校的时候,“老闷”笑容满面地和我们说再见,我们也很快乐很大声地和他说再见,这时“老闷”说了一句话,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我。
“老闷”说:“拜托同学们了,我这个耳朵再也受不了这么大声了。”然后,“老闷”居然孩子似地向我做了个鬼脸。
我的笑容傻傻地凝固在脸上。一个老师,在一个孩子叛逆的青春里,为了她的前途,压抑了火气,牺牲了自尊,用宽容和谎言,无怨无悔地为她编织一个成长的摇篮。
我轻轻地说:“‘老闷……”全班同学嘴巴张成了O型,像望着外星人一样望着我——我居然有口无心地喊出了老师的绰号。“老闷”又一次哈哈大笑,“没关系,我有间歇性耳聋,没听清,你声音大点。”我害羞地擦去泪水,顾不上为自己的口误解释什么,用清晰的声音盖过同学们善意的嘲笑,大声地说:“老师,我愿意永远做您的学生。”
【技法点拨】
写老师的文章是非常之多的,名作也不乏其例,再写,一般就很难写得出色,写得超过以往那些名篇了,可此文却非常出色,决不亚于以往的一些名篇佳作。是什么原因成就了此文的这种出色、不俗呢?我觉得,以小见大,从琐碎的生活中择取独特的人物个性,精雕细刻,是其成功的关键。
很多同学写老师,赞扬老师,总喜欢大写特写老师如何如何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如何如何地熬夜批改作业、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几乎把老师写成了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人物,似乎天底下的老师都是这么样的,几乎完全消弭了每个人的个性。此文作者极其聪明,摈弃了一般性的手法,紧紧抠住人物独特的个性来写,写得婉转而动人。“老闷”——这是同学们给他取的外号。他,似乎有很多缺点:一本正经、不苟言笑、挖苦学生、严厉、耳聋……可这些,恰恰正是“老闷”的独特个性。文章十分精彩地设计了“老闷”“耳聋”的一个典型细节,将“老闷”对学生的一片苦心和慈祥,写得极其动人。就在“老闷”的“耳聋”中,“我”那叛逆的青春野马,得到了驯服,“我”终于明白了“老闷”的苦心,并发自内心地、情不自禁地呼唤出“老师,我愿意永远做您的学生”。文章情真意切,自然天成,丝毫不让人感到做作、别扭,真正是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一首老师的颂歌。
(作者地址:江西樟树市清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