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文阅读训练设计三则

2008-08-05陈玉中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 2008年7期
关键词:春风心灵妻子

陈玉中

一、春风暖

丁立梅

春风是什么时候吹起来的?说不清。某天早晨,出门,迎面风来,少了冰凉,多了暖意。那风,似温柔的手掌,带了体温,抚在脸上,软软的。抚得人的心,很痒,恨不得生出藤蔓,向着远方,蔓延开去,长叶,开花。

春风来了。

春风暖。

一切生命,都被春风抚得微醺。人家院墙上,安睡了一冬的枝枝条条,开始醒过来,身上爬满米粒般的绿。是蔷薇。那些绿,见风长,春风再一吹,全都饱满起来。用不了多久,就是满墙的绿意婆娑。

路边树上的鸟,多。啁啾出一派的明媚。自从严禁打鸟,城里来了不少鸟,麻雀自不必说,成群结队的。我还看见一只野鹦鹉,站在绿绒绒的枝头,朝着春风,昂着它小小的脑袋,一会儿变换一种腔调,唱歌。自鸣得意得不行。

卖花的出来了,拖着一拖车的“春天”。红的,白的,紫的,晃花人的眼。是瓜叶菊。是杜鹃。是三叶草。路人围过去,挑挑拣拣。很快,一人手里一盆“春天”,欢欢喜喜。

也见一个男人,弯了腰,认认真真地在挑花。挑了一盆红的,再挑一盆紫的,放到他的车篓里。刚性里,多了许多温柔,惹人喜欢。想他,该是个重义的好人吧,对家人好,对朋友好,对这个世界好。

桥头,那些挑夫——我曾在寒风中看到他们,瑟缩着身子,脸上挂着愁苦,等着顾客前来。他们身旁放一副担子,还有铁锹等工具,专门帮人家挑黄沙,挑水泥,或者,清理垃圾。这会儿,他们都敞着怀,歇在桥头,一任春风往怀里钻,脸上笑眯眯的。他们身后,一排柳,翠绿。

看到柳,我想起那句著名的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喻成剪刀,极形象。但我以为,太犀利了,明晃晃的一把剪刀,“咔嚓”一下,什么就断了。与春风的温柔与体贴,离得太远。

还是喜欢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里面,用了一个“绿”字,仿佛带了颜色的手掌,抚到哪里,哪里就绿了。《诗经》中有《采绿》篇章:“终朝采绿,不盈一掬。”说的是盼夫不归的女子,在春风里,心不在焉地采着一种叫绿的植物,采了半天,还握不到一把。我感兴趣的是,那种植物,它居然叫绿。春风一吹,花就开了,花色深绿。这种植物的汁液,可作染料。我想,若是春风也作染料,它的主打色,应该是绿吧。

而在乡下,春风更像一个聪慧的丹青高手,泼墨挥毫,大气磅礴。一笔下去,麦子绿了。再一笔下去,菜花黄了,成波成浪。

我的父母亲呢?春风里,他们脱下厚重的棉袄,换上轻便的衣裳。他们走过一片麦田,走过一片菜花地,衣袖上,沾着麦子的绿,菜花的黄。他们不看菜花,他们不以为菜花有什么看头,因为,他们日日与它相见,早已融入彼此的生命里,浑然一体。他们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们说,天气暖起来了,该丢棉花种子了。春播秋收,是他们一生中,为之奋斗不懈的事。

(选自《盐城晚报》2008.3.20)

1.通读全文,说说“春风暖”中的“暖”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一切生命,都被春风抚得微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文章的语言特点,并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语段作简要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和“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的作者分别是谁?这两首诗的其他诗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同意作者关于“二月春风似剪刀”和“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心灵的花园

梁晓声

我爱我的儿子梁爽。他上小学五年级,这正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形成的时期。我也常常教他如何“侍弄”他那心灵的苗圃。“侍弄”这个词用在此处是很勉强的,不那么贴切,姑且用之吧!意思无非是——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惰于拂拭,是会浮尘厚积、杂草丛生的。

一次儿子放学回到家里,进屋就说:“爸爸,今天某某同学的红领巾被老师收去了!”

我问为什么。

儿子回答:“犯错误了呗!把老师气坏了!”

那同学是他好朋友,但却有些日子不到家里来玩了。我依稀记得他讲过,似乎老师要在他们两者之间选拔一名班干部。

我又问:“你高兴?”

他怔怔地瞪着我。

我将他召至跟前,推心置腹地问:“跟爸爸说实话,你是不是因此而高兴?”

我说:“你学过一词,叫‘幸灾乐祸,你能正确解释这个词吗?”

他说:“别人遭受灾祸时自己心里高兴。”

我说:“对。当然,红领巾被老师收去了,还算不得什么灾。但是,你心里已有了这种‘幸灾乐祸的根苗,那么你哪一天听说他生病了,住院了,甚至生命有了危险了,说不定你内心里也会暗暗地高兴。”

儿子的目光告诉我,他不相信自己会那样。

我又说:“为什么他的红领巾被老师收去了你会高兴呢?让爸爸替你分析分析,你想一想对不对——如果你们老师不打算在你俩之间选拔一名班干部,你倒未必幸灾乐祸。如果你心里清楚,老师最终选定的肯定是你,你也未必幸灾乐祸。你之所以幸灾乐祸,是因为自己感到,他和你被选拔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甚至他被选拔的可能性更大些。于是你才因为他犯了错误,惹老师生气了而高兴。你觉得,这么一来,他被选拔的可能性缩小,你自己被选拔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你内心这种幸灾乐祸的想法,完全是由嫉妒产生的。你看,嫉妒心理多么丑恶呀,它竟使人对朋友也幸灾乐祸!”

儿子低下了头。

我接着说:“如果他并没有犯错误,而老师最终选拔他当了班干部,你现在的幸灾乐祸,就可能变成一种内心里的愤恨了。那就叫嫉妒的愤恨。人心里一旦怀有这种嫉妒的愤恨,就会进一步干出不计后果、危害别人、危害社会的事,最后就自食其果。一切怀有嫉妒的愤恨的人,最终只有一个下场……”

接着我给他讲了两件事——有两个女孩儿,她们原本是好朋友,又都是从小学芭蕾舞的。一次,老师要从她们两人中间选一个主角。其中一个认为肯定是自己,应该是自己,可是老师偏偏选了另一个。于是,她就在演出的头一天晚上,将好朋友的舞裙,剪成了碎片。另外有两女孩儿,是一对小杂技演员。一个是“尖子”,也就是被托举起来的;另一个是“底座”,也就是将对方托起举起来的。她们的演出几乎场场获得热烈的掌声,可那个“底座”不知为什么,内心怀上了嫉妒,总是莫名其妙地觉得,掌声是为“尖子”一个鼓的。她觉得不公平。日复一日,那种暗暗的嫉妒,就变成了嫉妒的愤恨。她总盼望着她的“尖子”出点儿什么不幸才好。终于有一天,她故意失手,制造了一场不幸,使她的“尖子”在演出时当场摔成重伤……

最后我对儿子讲,如果那两个因嫉妒而做伤害别人之事的女孩儿,不是小孩儿是大人,那么她们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了……

儿子问:“大人也嫉妒吗?”

我说大人尤其嫉妒,一旦嫉妒起来尤其厉害,甚至会因嫉妒杀人放火。也因嫉妒太久,又没有机会对被嫉妒的人下手而自杀的……

我说,凡那样的大人,皆因从小的时候开始,就让嫉妒这粒种子,在心灵里深深地扎了根。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是花园,不是苗圃,而是荆棘密布的乱石岗……

儿子问:“爸爸你也嫉妒过吗?”

我说我当然也嫉妒过,直到现在还时常嫉妒那些比自己幸运或某方面比自己优越比自己强的人。我说人嫉妒人是没有办法的事。从伟大的人到普通的人,都有嫉妒之心,没产生过嫉妒心的人是根本没有的。

儿子问:“那怎么办呢?”

我说,第一,要明白嫉妒是丑恶的,是邪恶的。嫉妒和羡慕还不一样。羡慕一般不产生危害性,而嫉妒是对他人和社会具有危害性和危险性的。第二,要明白,不可能一切好事、好的机会,都会理所当然地降临到你自己头上。当降临在别人头上时,你应该对自己说,我的机会和幸运可能在下一次。而且,有些事情并不重要。比如当不上班干部,并不能说明什么。好好学习,才是首要的……

儿子虽然才11岁,但我经常同他谈心灵。不是什么谈心,而是谈心灵问题。谈嫉妒,谈仇恨,谈自卑,谈正直,谈宽容……

邻居们都很喜欢我的儿子,认为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同学们跟他也都很友好,觉得和他在一起高兴、愉快。

我因此而高兴而愉快。

我知道,一个心灵的小花园,“侍弄”得开始美好起来了……

(选自《读者》2007.11,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揣摩“儿子”“怔怔地瞪着我”和“低下了头”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概括“从伟大的人到普通的人,都有嫉妒之心,没有产生过嫉妒心的人是根本没有的”这句话所揭示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邻居们都很喜欢我的儿子,认为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中,你明白了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我”对儿子的教育方法如何?请发表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报 答

王琼华

他跟妻子说:“钱只拿了一半给爸过年”。“好不容易才回趟老家,还把一半的钱又带回来干什么呢?”妻子有点奇怪。他迟疑了一下,才告诉妻子,乡下老家祖屋背后巷子的一个念高二的男孩家里穷,那当娘的把过年买肉买油买米买对联的钱全省下来,也没法凑齐学费。于是,他把一半的钱塞给了那个学生。

妻子说:“给了就给了吧。”

没过多久,他接到那学生写来的一封信。有一段话让他感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是你拉了我一把,否则,我的双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永远不能迈向美好的生活。我这一辈子都要记住你,报答你!”

妻子说:“还有人想着报答你,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几个月后,他想起这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那个学生又该为学费犯愁了吧。他托老家的人一打听,果然如此。他跟妻子说:“不再帮一把,前面的忙岂不是白帮了?”妻子点点头,又犯愁地说:“只是这手头……”他显然已经琢磨好了,说:“要不,让女儿不再上全托了,反正幼儿园离家也才四站路,以后我骑单车接送吧。”

当天,他就把钱汇了出去。

不久,他又收到那学生的信,当然是口口声声要报答他。

后来,那学生再次来信,说他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可家里人跑断了腿也没法子凑齐几千块学费。他看了,双眉紧巴巴拧着。妻子看完信,说:“再帮人家一把吧。”

他说:“可我们也凑不齐现钱。”

“找楼下老张借吧。”

“这钱说借就能借到?”

“嗯,老张不是看中咱们那间小门面房了吗?卖给老张算了。”

“我先前有个想法,要是厂子真的不行了,还可以把小门面房改成一家小饮食店。”

“可眼前碰上火烧眉毛的事……”

他犹豫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晨爬起床就去找老张。没多久,他拿着一沓钱回来了。

那学生又来了一封信,说全家人都非常感激他,全家人都要报答他。学生还发誓,大学毕业后一定要给他直观的回报。

“什么是直观的回报?”妻子问。

他一笑:“不是东西就是钱,十有八九是钱吧。”

“这孩子!”妻子虽然觉得那钱不能收,但学生这封来信让她感到很满足。

终于,那学生再上一个学期就要毕业了。

那学生又来了信,说自己家里遭了灾,几头牛冻死了,弄得最后一个学期也没法再上了。他呆了,怎么办呢?妻子得了急性肾炎,一直在吃药。眼前,他正打算去给妻子买下一个疗程的药,而且,他手上也只有给妻子买药的这笔钱了。

他叹了一口气,出了门。回来时,手中提着一袋子药。

当妻子吃了新买回的药几天后,他在睡觉前问妻子:“吃这药没什么反应吧?”

“没有,跟上回的药一样。”

他咬了一下牙,又问:“这回的药你还是一次吃两粒?”

“嗯。”

“跟上回的药相比,这回的药要一次吃四粒才符合医嘱。”

“我知道,你这回买的药单位含量比上回的少了一半。”

他一惊:“那你怎么不说我?”

“我看到了那个学生的来信,我猜,你肯定把钱省下一半给那学生了。你做得对,最后一把拼了老命也要帮!”

这晚,他的眼睛湿润了。

后来,那学生来信,说自己与母亲要来他家。他跟妻子说:“这家人也太性急了,才毕业就要登门报答。”妻子也挺感动,说:“不管怎么样,给钱就不能收。才毕业几天,能有几个钱呢?”

没几天,学生和他母亲来了。

母亲说:“我这儿子不好开口,我这当娘的就陪着来了。”

他一时还困惑着:“还有什么不好讲的?”

“你的大恩大德,我们是要报答的。唉,只是毕业半年了还没有找到一只好一点的饭碗。帮忙帮到底,这次只好再请你这位城里的大恩人在城里帮他找一只结实的饭碗。”

他蒙了,脑海里一片空白……

(选自《2006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梗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情节,概括“他”和“学生”的性格特征,并作简要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的情节十分精巧,结尾也很有特色。请分别概括它们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以“报答”为题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读了本文后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这里的“暖”一方面写出了春风的特征,另一方面写出了作者的心理,表现了她对春天、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心头总有一种暖洋洋的感觉。

2.总起下文的作用。(具体分析略)

3.多用节奏感很强的短句。(对具体句子的赏析,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1)贺知章、王安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千垂下绿丝绦。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明月何时照我还。(2)略(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能表明自己的观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二、1.文章通过对“我”与儿子的一次谈话的记叙,告诉我们要时刻注意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美化自己的心灵。(意思相近即可)

2.(1)表示惊讶的心理。他心想:我心里想的怎么被你猜中了呢?(2)表示惭愧的心理。听了父亲一番话之后,默认了父亲对自己的批评,内心感到惭愧。

3.示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4.说明“我”经常对儿子进行的耐心细致的心灵教育起到了作用。或:经常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灵教育是何等的重要。(意思对即可)

5.略(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三、1.小说讲述了“他”节衣缩食甚至将孝敬父亲、给妻子买药的钱省下来资助一位贫困生读完了高中、大学,而被资助者不思自尊自强,反而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意思相近即可)

2.“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舍己为人,体现了人类纯朴、高尚的品德。“学生”不思自强,心地冷漠,暴露了人性里自私、丑恶的一面。(意思对即可)

3.(1)小说采用了民间故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情节设计,给人以悬念迭起的感觉。(2)小说采用了逆转式的结尾,既出人意料,又符合情理,让人警醒,引人深思。(意思对即可)

4.突出故事的结局,给读者以警示的作用,也有着微微的心酸。讽刺了那种以“报答”为幌子,利用别人的善心而一味索取,不思自强、没有自尊的人。(意思对即可)

5.略(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作者地址:江苏射阳县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春风心灵妻子
我胖吗
春风将送你们归来
怀才不遇
春风沉醉的夜晚
春风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心灵小语
妻子的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