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地方特色 谋求发展之路

2008-08-03汪海峰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

汪海峰

摘要 在结合定西师专和定西市经济文化发展形势的基础上,从院校特色和地方特色两个方面,探讨了定西师专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建设思路。建设思路的核心是始终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作为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一条基本依据。

关键词 定西师专 图书馆 特色馆藏 建设オ

甘肃省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定西师专)的前身是定西教育学院(创建于1979年),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建。定西师专是定西市唯一的高等师范类专科学校,肩负着为本地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重任。作为一所改建不久的普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定西师专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图书馆随着学校的发展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定西师专新建图书馆一座,馆舍面积12000多平方米,已经投入使用。新馆为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同时也成为本地区的文献信息中心,正在发挥其在本市的影响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定西位于甘肃中部,是西北的一个“苦瘠甲天下”的贫困地区,一个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注的地方,党和国家的历任主要领导人大多来过定西,对定西的脱贫和发展寄予深切希望和关怀。定西师专的发展受区域环境的制约,定西师专图书馆的发展,更是受到人力、财力、物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现有条件下,“大而全”是空想,“小而全”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发展特色馆藏成为突围之路。所谓特色馆藏,是指一个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信息资源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并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收藏价值[1]。定西师专图书馆要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发展和工作的重点,紧密结合定西市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有目的、有步骤地搜集整理文献信息,在某些学科、某些领域或专题内构建具有特别价值的馆藏体系,并履行独特的服务功能。定西师专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主要应从构建院校特色和地方特色两个方面入手。オ

1 特色馆藏宜突出地方院校特色

定西师专是一所普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是:立足定西,辐射周边,面向全省,培养专科学历小学、初中教师及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于基础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尤其要服务于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村经济建设[2]。根据这一办学方向,图书馆应从宏观到微观全面把好特色馆藏建设的脉搏,使之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具体说来,应包括以下方面。

1.1 服务地方基础教育

定西师专以培养中小学及学前教育人才为主,同时发展符合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的职业教育,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专门人才。最近,学校新成立科研机构“教育科学研究所”,主要以高专教育、基础教育、西部职业教育研究为重点,突出实践应用研究方向,设想把试验基地直接建到当地中小学和各类职业学校,开展联合研究。基于此,图书馆应与科研处携手,共同规划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整体思路,为学校的科研发展研究和地方基础教育研究做好文献信息的保障工作。

1.2 服务学科设置

定西师专现开设10个成人教育专科专业,7个高职专科专业(学前教育、会计电算化、计算机信息管理、作物生产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经济管理、园艺), 11个普通师范专科专业。学校的教学科研特色决定着图书馆特色馆藏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图书馆收集的文献信息资料必须与定西师专设置的专业学科和所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相适应。为此,图书馆要完善学科馆员制度,加强学科馆员的专业修养,使之广泛接触所联系专业,深入教学一线,加强与系主任及任课老师的联合协作,逐步丰富和完善各专业特色馆藏体系,本着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强学科馆藏建设。同时,也要积极参考同类院校的学科馆藏,尽量做到馆藏的精、准、适用。

在前两个特色的指导下,结合定西师专的具体情况,可着重开展以下几方面特色馆藏的建设。

首先,建设定西地区教育文献馆。定西师专是为地方基础教育培训人才的基地,这就要求必须随时掌握教育局和各中小学的需求,大力开展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应用研究,深入基层,深入教学一线,积极投身于中小学教学研究,取得较大理论成果,为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服务。图书馆需要紧密跟踪定西市教育局的工作动态、工作方向、工作思路,搜集整理与基础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料。收藏的内容包括省地县教育情况、现状,全市中、小学以及教育中心的情况,本地教育发展史,教育方针政策,各学校的领导班子,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优秀教案和讲稿,各类教材教参等。收藏的资料包括文献资料、各类照片以及音像资料等。边收藏整理,边筹建地方教育文献馆,逐步形成定西师专图书馆的地方教育特色馆藏。

其次,建设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特色馆藏。根据学校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一批核心课程、特色课程和选修课程”、“每个专业重点支持1-2门主要课程的建设,争取跻身于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行列”的方向[2],图书馆要了解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计划、科研领域以及所承担的课题,跟踪这些领域的省内、国内外研究动态,为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比如我校目前验收通过的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以及学校的重点主干学科,都亟需图书馆为其提供更为完善的文献资源和信息服务。这些重点、精品课程的快速发展,又会反过来推动和丰富图书馆的特色馆藏的发展。

第三,建设本校课程、乡土特色课程的特色馆藏。定西市特殊的经济环境、丰厚的人文历史、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学校教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学校鼓励教师建设本校课程,开设乡土特色的选修课程,编著乡土教材。图书馆通过建立相关特色馆藏,可以为本校课程的建设、乡土选修课程的开设架桥铺路。

第四,建设师生文库、教师教学资料库。全面收藏师生、校友的论文、著作及其他各类作品,在纸本收藏的基础上开发数据库,以便交流共享。同时,要建设本校及外校教师教学资料数据库。图书馆要搜集、整理、收藏校内外老师(特别是名师)的名课、教案、教学思路、教学设想,制作成电子版,用以传播、交流、共享。定西师专在教学资源方面相对贫乏,通过教师教学资料库的建设,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为本校老师扩大在校内外的影响力提供沃土。既要发挥现有名师的作用,图书馆也应为名师的成长提供阶梯。オ

2 特色馆藏宜突出地方经济文化特色

定西市在历史上一直是个多民族融合的地区,所辖陇西、临洮两县是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自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置陇西郡(郡治狄道,今临洮县),魏文帝黄初年间(220-226)将郡治迁至今陇西地域以来,临洮和陇西一直为历代陇山以西地区包括现甘肃境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文化积淀深厚,教育发达,富于优良传统和人文精神。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目前欠发达的现状,但是那种生生不息的本土文化、地域环境,却有极为特殊的价值。定西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需要高等教育的配合与服务,而定西师专的发展也需要定西市区域经济的支撑,这就决定了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要服务于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这一前提。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定西市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需要,作为当地高水平学术文献信息中心,定西师专图书馆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文化特点,深层次地考虑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文献、信息对当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围绕定西市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以及地方文化特色形成相对集中、相对系统全面的特色馆藏。

2.1 建设地方经济特色馆藏

地方文献是开展地方区域经济科研、生产活动的重要情报源之一[3],本着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思路,图书馆在现有馆藏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在资源收藏、信息搜集等方面的优势,建好地方经济特色馆藏,特别是大力建设特色产业文献库。在此基础上,图书馆还可利用自身的文献信息,为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决策提供特色信息服务,利用自身的优势,针对领导决策层关注的热点、难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定期编印信息简报,独立或合作开展各类培训等,从而多途径实现图书馆特色馆藏服务于地方支柱产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信息情报支持的目的。

2.1.1 建设地方特色产业文献馆藏

定西市作为全国的干旱贫困地区,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力度调整农业结构,加快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的发展[4]。定西市的安定、陇西、临洮、岷县、渭源一区四县分别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审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及马铃薯良种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花卉之乡”、“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定西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马铃薯最佳种植适宜区之一,所产马铃薯形整、质优、储存期长、淀粉含量高,已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主产区之一,有望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良种及商品薯生产基地。定西自古就有“千年药乡”之称,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已查明的野生中药材资源有300多种,尤以岷归、党参驰名中外。其中当归产量占全国的70%、全省的90%,党参产量占全国的40%、全省的70%。定西已成为西北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中占有的份额已超过20%[4]。马铃薯、中药材等的科学种植、采集、深加工利用、销售渠道及相关研究,无不需要文献信息的支持。但是,目前定西地区群众对农业科学技术、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普遍较少,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作为地方高校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为解决这一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定西师专图书馆可考虑自行或与农业科技等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合作,建好地方特色产业文献馆藏。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与农业科技部门合作,制定农民培训工程计划,定期举办科技文化培训班服务于农民,大力开展对农民和农业实用技术人才的全面培训,让农民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1.2 建设陇中旅游业文献馆藏

陇中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定西市的旅游景点已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以漳县贵清山国家4A级景区、漳县遮阳山、渭源鸟鼠同穴等自然山水的绿色旅游,以岷县三十里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通渭榜罗会议纪念馆、天险腊子口等与长征有关的红色旅游,以伯夷、叔齐采薇地首阳山和陇西仁寿山为主的历史文化旅游[4]。图书馆丰富的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自然、社会发展变化的缩影,通过开发利用地方文献,为旅游景区注入文化内涵,对于发展地方经济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1.3 建设干旱地区引水工程文献馆藏

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为了解决以定西为代表的甘肃中部地区严重干旱缺水的问题,国家投资的重点项目之一“甘肃省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已于2006年11月22日在九甸峡水利枢纽工地全面开工,在未来几年必将缓解定西干旱缺水的现状。引洮工程的追踪资料,引水后地域的变化以及经济转型、农作物重新部署、农民的转型发展等等,以及全国有先例的可资借鉴的文献信息、成功经验、失败教训,都可以作为特色馆藏。在文献收藏的基础上,可从信息咨询的角度,为各级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情报资源。

2.2 建设地方文化特色馆藏

定西市委、市政府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名市”的重大决策[4],旨在充分发挥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根据这一精神和目标,定西师专科研处正在校内积极筹建“陇中文化研究所”,准备整合校内人力资源,积极利用社会力量,挖掘地方文化遗产,形成重要系列成果。图书馆也应充分发挥特色馆藏,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努力配合市委、市政府和学校科研处的工作动向,做好文献资源的完善和信息服务工作。

2.2.1 建设史前文化馆藏

定西是黄河上游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新石器时代著名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和辛甸文化。其中,马家窑文化因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的马家窑村而得名。有人说,“世界的彩陶在中国,中国的彩陶在甘肃”,定西市也因临洮马家窑彩陶文化而成为彩陶的故乡。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珍藏有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国国家博物馆和甘肃、青海的博物馆收藏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尤为丰富珍贵。本馆计划大量收集整理有关马家窑史前文化和马家窑彩陶的文献资料、研究信息,以及甘肃史前文化的资料及其研究成果和各种信息,既可以作为教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又可以从中寻找文化资源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和规律,充实我馆特色馆藏的同时弘扬地方文化。

2.2.2 建设姓氏文化馆藏

姓氏文化在文字学、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教育学、民族学以及政治、经济、宗教等学科中,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作用和社会价值。定西市陇西县境内的李氏文化和汪氏文化,是全国乃至海外的两大姓氏文化。1993年甘肃省将“李氏文化”与全省的大地湾文化、伏羲文化、敦煌文化并列,成为甘肃的四大文化之一[4]。如今,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分别于1994、1997和2000年成功举办了“陇西李氏文化全国研讨会”、 “陇西李氏文化旅游观光节”和“陇西李氏文化第二次全国研讨会暨西部大开发陇西经贸洽谈会”。相对而言,定西市的汪氏文化研究尚少。金至元,陇右政治舞台上崛起的汪世显及其家族,前后鼎盛了一百三十多年,对陇右和西北地区的历史产生了颇大的影响。汪氏陵墓在定西市漳县境内,俗称汪家坟,是国内罕见的元墓群,专家称为“海内之最”。图书馆可逐步搜集和完善以这两大姓氏为龙头的地方姓氏文化文献、族谱、家谱、名人传记和研究论文,集成文献资源,成为研究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宗族制度、地方史的珍贵资料。

2.2.3 建设地方人物馆藏。

定西市地处历史上的陇右,属古雍州,开发较早,因而人文底蕴深厚。就陇西一县而言,历史上人才辈出,随便举几个文人的例子:李白祖籍陇西,自称“陇西布衣”;李朝威、李公佐、李复言,史称“陇西三李”,著名唐传奇作家;牛峤,唐宰相牛僧孺之孙,唐末五代时期著名词人;金銮 ,明代散曲家;王了望,明清之际与王铎、傅山诸家齐名的书法大家;王海帆,近代陇上诗文书法大家……当代,出于陇西,走向全国或世界,卓有成就的文人也非常多。定西一市,历代各阶层各领域的名人就更多了。图书馆要通过建设地方人物馆藏,弘扬地方人物,完善历代地方名人贤达著作、手稿及研究作品的收藏,为阅读、教学、研究提供便利的服务。

2.2.4 建设地方史料馆藏

地方史料文献是记载某个地区过去与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地理、重要人物事件、风土人情、民间习俗等方面的书刊文献[5]。从地方史料中,研读者往往可以找到其他典籍中所缺失的材料和若干史实的记载,其价值有时胜过官修的正史。图书馆可考虑进一步完善定西市及其各县、乡镇的地方志、地方史、大事记、地方统计年鉴、地方风情录、文史资料等地方史料的收藏,并纳入自己的特色馆藏体系。

2.2.5 建设民俗文化馆藏

民俗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历史积累,民俗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模式,具有世代相袭的稳定性,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积淀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民俗、民风、民情,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陇中的民俗文化十分丰富,包括说唱、小曲、戏剧、文学、舞蹈、皮影、剪纸、工艺、服饰、礼仪、节日等,大力挖掘这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民俗内容,有助于形成馆藏特色。例如定西市岷县、临洮所出产的洮砚,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名砚,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齐名,世称中国三大名砚。洮砚在宋朝时已闻名全国,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制造历史。以洮岷花儿为代表的民间艺术,植根于西北地区广大群众之中,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洮岷花儿”,追本溯源,原产地就在定西市洮河沿岸的岷县、临洮。2004年,岷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联合国民歌考察基地”,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花儿之乡”荣誉称号。今年,岷县二郎山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花儿传承基地”,“洮岷花儿”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通渭农民书画为代表的陇中书画。通渭早在1992年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习字作画之风在通渭历来盛行,“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全县9万多户人家,家家悬挂字画。现在,创作、交流、装裱、销售为一体的市场化格局在通渭已形成,书画作品集散地的地位初步确立。民俗文化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特色,因而民俗文化馆藏,对于定西师专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无疑,收藏和整理地方经济和文化内容,形成自己的特色馆藏,既有利于地方又有利于地方高校,更有利于图书馆。只要我们肯花大力气去做,那必然是一种多赢的结果。

总之,定西师专教学科研的需要和定西市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为图书馆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契机。值新馆建成之际,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大力完善和丰富馆藏建设,弘扬地方特色,联合定西市各县(区)图书馆和档案馆(室),整合资源,共建共享,为地方高校服务,为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服务。可以设想,经过三到五年的建设,定西师专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将会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各类特色数据库,通过特色馆藏数字化,方便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使用。在完善特色馆藏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培养和加强特色服务,使图书馆的工作更加人性化。定西师专图书馆将以自己的特色馆藏、眼界胸襟,为定西师专营造一种浓郁的人文学术气息,为学校和地方社会的发展助跑。图书馆所在的地域是贫困的,但所在地域的经济和文化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图书馆要化劣势为优势,努力探讨一条贫困地区的地方高校图书馆走出困境的发展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 曾晓珠. 浅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 前沿,2006(5): 236-238

2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十一五”规划.2006,5

3 胡英.地方文献特色馆藏建设研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6): 54-56

4 定西市人民政府.定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定西市发展和改革信息网.[2007-3-18].http://dx.gsei.com.cn/showart.asp?id=16

5 舒炎祥. 谈谈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建设.图书情报知识, 2003(1):81-82お

作者单位:定西师专图书馆,甘肃定西,743000

收稿日期:2007年3月20日

Find Developmental Approaches based on Local Distinctions:

On the Distinctive Library Collection of Dingxi Teachers College

Wang Haifeng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al requirement of both Dingxi Teachers College and Dingxi City, the author inqui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college and local region and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for facilitating distinctive library collection. The inquiry focuses on a foundational goal of the distinctive library collection for support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as valu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 libraries in those developing regions.

Keywords:Dingxi Teachers College; Distinctive Collection; Library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图书馆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图书馆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去图书馆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