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读,文言文教学之根本

2008-07-24周艳琴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6期
关键词:诵读新课标

周艳琴

【摘要】介绍一种引导学生学文言文的方法——诵读法。一、诵读前引导学生借助资料营造诵读情感氛围。二、诵读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构建诵读的语言基石。三、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味作者情感。四、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应用,读写结合。

【关键词】诵读;新课标;高中文言文教学法

千百年来,大浪淘沙,中国古代诗文中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艺术奇葩,令人百读不厌。这是我们国学的积淀和载体,是我国文人知识分子人生价值和情感世界的重要载体,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它已经成为了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的重要来源。因此必须学好、教好文言文。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传承国学精髓、延续中华文脉、精读人文典籍呢?笔者依据新课标理念,摸索出了一种引导学生学文言文的方法——诵读法。

所谓诵读法就是以诵读为核心,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惟其意;因声求义,由声悟情。下面,笔者以《陈情表》一文为例来谈谈这种方法的实际操作。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斧正。

一、诵读之前引导学生借助资料了解《陈情表》的创作背景、后人的评价,营造诵读的情感氛围。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李密的《陈情表》乃千古写孝至情至性第一文,“虽庸人读之犹为感动”,如果“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此表以拳拳真情终于打动了阴险多疑的晋武帝,使之叹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许不仕。学生通过了解这些评价,激发了诵读欲望。

二、诵读之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构建诵读的语言基石,即:

1.借助工具书,正字音,断句读,逐段逐段地读顺句子,积累文言词汇。积累文言词汇是文言基础知识教学中的重点。王力先生曾强调:“应该先抓词汇方面”的积累,“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提到:“古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积累词汇才能融汇整合文言文的阅读。

2.理清文章脉络。本文的脉络是:①先陈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祖孙关系特殊以此作为陈述的依据。②再陈述对新朝廷宠命的感激涕零之心,传达感恩尽忠之情。③又抬出朝廷以孝治天下的大理,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的心迹排除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道德因素。④最后提出解决方案——先尽孝、再尽忠,合情合理,顺理成章。

三、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即:缀句成篇、熟读成诵、感受语言、走进作者的心灵与古人对话。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本文多四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但在以四字为主的同时,又杂以三、五、七、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构成了句式的错综变化,使文章脉络流畅,音韵和谐。诵读时要加以体会,读出文章的节奏感。

其次,逐段地理解品味与熟读成诵相结合。

(一)诵读1、2两段,把握作者打动晋武帝的依据。

1.诵读1、2段,检查重点词语的积累情况。

2.读第1段,明确李密陈述的悲苦身世,理出背诵的思路。

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抓住“夙”字,概括本段内容。

明确:父死母嫁、祖母抚养、年少多病、无亲无戚、祖母卧病。

3.先让学生想象作者“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情景,体会作者孤苦之境,理解第1段所陈之实情:陈自己孤苦伶仃之悲,诉与祖母相依为命之情。然后诵读,提示学生在理解李密身世悲苦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时凄苦、悲凉的语速与语调。

4.筛选第2段信息,疏通文意、理解内容与体会感情同时进行。

(1)找出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态度的词语与李密对起用的态度的词语,分别归类串讲。

新晋: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李密:辞不赴命,辞不就职。

新晋:责、逼迫、催、临。

李密:进退、狼狈。

(2)想象祖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情景,体会作者内心的焦灼与痛苦。在此基础上理解作者此举旨在加强对皇帝的暗示:不出仕是情非得已。从中体会李密所陈之衷情:陈自己对朝廷恩宠的感激之情,诉奉诏与尽孝的两难。

(3)分析该段富有感染力的句子,最后齐读该段,读出作者进退两难的无奈心情。

如:结尾句“臣欲奉诏奔驰”中“奔驰”二字活画出了一位非常急切地希望立刻为皇帝奔走效劳的忠臣形象。此句既表达了自己愿意效忠朝廷的焦急之情,又委婉地诉说了祖母病情日笃的苦情,表明自己进退维谷的两难处境,令人同情。

(二)诵读3、4两段,把握作者说服晋武帝的依据。

1.李密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处境,该如何选择呢?齐读3、4两段,并讲解重点词语。

2.读第3段,理解三层意思,并找出相关语句;文势有三转,找出表示转换的字眼。

第1层:本人孤苦,需要怜悯。表转换词语:伏惟。

第2层:本人不矜名节,不敢盘桓。表转换词语:且。

第3层:本人区区不能废远。表转换词语:但。

3.第3段说理的依据是什么?情和理是如何结合起来的?

情理结合:将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结合起来,极尽陈情之能事,可联系该段文字具体分析。

4.既然决定尽孝而不能废远,那么如何尽忠呢?教师范读最后一段。学生赏析词句,体味作者的情真理切。

明确:最后一段开头陈述事实“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从事实中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理由恰当而中肯。“乌鸟私情”的措词委婉得体,以乌鸦反哺表达对祖母的拳拳孝心,令人动容。“愿乞”“愿矜悯”“愚诚”等一连串词语,让晋武帝看到了一颗极其谦恭的降臣之心。“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则表现出李密对晋武帝的无以言表的忠心。

5.理解最后一段所陈之理:先尽孝后尽忠。

6.诵读全文,读出情真意切的语气。

四、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应用,读写结合。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自学古文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已有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进行拓展和知识的应用。

下课时,我留给学生的作业是完成课文后第三题,翻译所选《孝经》的文段,将你对“孝”的认识写在随笔里。事后,我在读学生的随笔时颇受感动。其中有一个正与母亲赌气的学生深深自责,并感悟到:一个人只有孝顺父母,才能进而关爱他人,报效祖国。也读到了学生随笔中充满真情实感的句子:“孝是一首余韵不绝的歌,把浪漫的情怀和严峻的现实交织在一起,拨动人们的心弦,孝是江河里奔涌的激浪,天地间回荡着澎湃的激情。”“孝让我体会到母爱的博大,孝让我成熟,孝教我理智。爱源于孝!”

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而它的育人功能有别于其他思想工作,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走进意境,为学生创设浓厚的美感气氛和兴趣氛围。积极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让学生在感受鉴赏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思考,并领悟其深刻的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及时代精神,以利于学生人格的形成,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诵读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