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被《纽约时报》评为中国最成功作家
2008-07-24司徒昕
司徒昕
不久前,美国《纽约时报》以《Chinas Pop Fiction》(中国流行小说家)为题报道了郭敬明,该报道评价他为“中国最成功的作家”,对于如此高的评价,很多读者意见不一。
郭敬明从出道至今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昨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让他再次成为热点,该报道评价他为“中国最成功的作家”,对于如此高的评价,很多读者意见不一。
《纽约时报》:“中国最成功的作家”
昨日,《纽约时报》以《Chinas Pop Fiction》(中国流行小说家)为题报道了郭敬明,文章的第一句是:“现今,中国最成功的(原文为most successful)作家是24岁的青春偶像作家郭敬明。”
报道中提到了郭敬明的异性化装束、他博客上的半裸照片以及他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被判抄袭庄羽的《圈里圈外》等,也指出他并没有得到读者的普遍认可。文中还表示,郭敬明的四部小说中有三部销量超过三百万,去年一年的收入为140万美元,位居作家收入榜的榜首,并称他是同龄作家中最成功的一个,被列为同龄作家的有韩寒和张悦然两人。文章的末尾还称,明年,郭敬明还将为青少年作家举办全国竞赛,以设立他自己的文学标尺。
国内读者:过于高捧了
对于郭敬明,圈内圈外一直不乏评价,之前有国内杂志评价他是“商业上最成功的少年作家”,一度引起争议。《纽约时报》作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大报,此次大篇幅报道郭敬明,并给予“中国最成功作家”评价,这无疑让他的很多粉丝感到高兴。不过也有很多不同声音指出,《纽约时报》对于郭敬明过于高捧了。
有网友称,郭敬明在文学上的成就肯定无法跟许多当代作家比,就连在商业上,比他成功的也大有人在。其中,在去年中国作家富豪榜上位列前三的分别是余秋雨(1400万元)、二月河(1200万元)、韩寒(950万元),郭敬明是以850万元的收入位列第五,这与《纽约时报》所报道的郭敬明去年以140万美元的收入位居作家收入榜榜首说法并不一致。
郭敬明:“我觉得很荣幸”
昨日记者致电郭敬明,由于他正在外地,不方便接听电话,但他仍以短信的形式回复了记者的提问。对于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最成功的作家”,郭敬明称还不知情,他表示:“虽然我还没看到这个报道,但能得到这样的评价,我觉得很荣幸,这让我觉得从另一个层面得到肯定,是种巨大的鼓舞,希望未来的自己会更强。”郭敬明称,自己有很多想法和计划,目前只是一个开始,希望未来能带给出版业和文化市场更多的改变和创新。
《纽约时报》的“最成功”,一定程度上是指商业上的成功,不过郭敬明对此并不介意:“并不是所有商业的都是不好的,书的畅销一定会带来商业价值,我觉得成功作家同时也一定深受读者喜欢,有巨大的消费群。”至于报道中提到的去年140万美元的收入,郭敬明称基本准确。至于文章最后提到的他明年将“为青少年作家举办全国竞赛”一事,郭敬明称目前暂时不方便透露。
“冤家”韩寒:怎么排都无所谓
郭敬明和韩寒一直是“80后”作家里的一对“冤家”,对于他们的成就谁高谁低外界争论了很久,可也没争论出什么结果。这次《纽约时报》把郭敬明列为比韩寒成功的作家,昨日记者为此致电韩寒让他谈谈看法。
韩寒接听电话后表示,自己不知道这篇报道,对于把郭敬明列在自己之上,韩寒称:“对我来说,完全无所谓,怎么排对我都无所谓。”至于报道把“中国最成功作家”的称号给了郭敬明,韩寒也不多作评价:“到底什么原因,这个得问《纽约时报》了。”韩寒还称,他自己不会去看这篇报道:“有关我自己的电视节目、报纸报道,我一律都不看的。”
美国读者:好奇郭的生活方式
对于发表在《纽约时报》文化版显要位置的这篇文章,美国的读者似乎并不感冒。在《纽约时报》网站上有关这篇文章的评论中,大多数读者表示并不认识郭敬明。
不过,对于中国这种青少年作家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美国的读者表示很惊讶。一位读者评论道,要成为一个有内涵、有深度的作家并不是写几篇小说就可以的,文化素养需要时间来沉淀。还有一部分读者似乎并不关心郭敬明的作品,而是更好奇他的抄袭风波和独特的生活方式,纷纷询问他中文博客的地址,想一探究竟。
《纽约时报》对郭敬明的“素描”
●年仅24岁的中国偶像作家郭敬明,总是穿着奇装异服,表现得极度自恋。
●郭敬明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在他的博客里贴出他半裸出浴、身穿名牌内衣和T恤的私密照。
●虽然他4部小说中3部的发行量都已经超过了100万,但是去年秋天,他仍然被中国最大的网络社区——天涯论坛评选为中国网友3年来最讨厌的男性名人。
●面对中国文学界众多名人和读者的抨击,郭敬明很坦然:“他们根本就不懂我的思想,我们不是一路人,所以我根本就不会去理会他们。”
●中国目前升起的新星作家均为90后出生,面对这些颇具潜在竞争力的群体,郭敬明表现得十分不屑:“我一点都没听说他们。”
【链接】
西方的媒体与郭敬明的“成功”
张一一
美利坚合众国的《纽约时报》,昨日以《中国流行小说家》为题,大肆渲染了一番郭敬明,文章开卷便自不凡,赫然是:“现今,中国最成功的作家,当属24岁的青春偶像作家郭敬明。”
《纽约时报》的依据是,2007年,郭敬明以140万美金的收入,位居作家收入榜榜首。《纽约时报》杜撰出来的这“140万美金”中有多少水分,恐怕只有郭敬明自己心里最清楚。然而,简单用“收入”来衡量一个作家是否“成功”,似乎太过偏颇,正如许多富得流油的暴发户,始终无法得到承认是“成功人士”一般。
我们不能否认,在商业运作上,郭敬明确实有他“成功”的地方。但如果把他认作是“中国最成功的作家”混淆视听,引得广大青少年竞相仿效,那绝对是未来中国的不幸。
郭敬明敛财的功夫确乎不错,但是“人以德为先”,君子爱财,应该取之有道。郭敬明却远不是这么回事儿。从《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全盘抄袭,到《最小说》的作奸犯科,郭敬明从全国读者口袋里榨取到的每一分暴利,无不打上欺诈的深深烙印。这样的一个人,也能配得上“成功”二字么?
鉴于西方媒体总喜欢歪曲事实、热衷把黑说成是白的一贯作风,对于郭敬明被他们粉饰成为“中国最成功作家”的险恶用心,我们不妨稍微动一点儿脑筋,不吝用逆向思维审视之。
《纽约时报》送郭敬明“高帽”谁不舒服?
边缘一蓝
一度中国人以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为荣。谁上了,国内舆论都是一顿热捧。今天,作家郭敬明上了美国《纽约时报》,并被该报称为“是中国最成功的作家”。同样是上了美国媒体,但边缘一蓝敢肯定的是,郭敬明不会受到热捧,搞不好是一顿板砖。
《纽约时报》送郭敬明“高帽”谁会不舒服呢?
著名作家不舒服——就像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们总是瞧着郭德纲不舒服一样,著名作家们也一直不看好郭敬明。要么以不屑的口吻——“郭敬明,他写的是小说???”要么以长辈的口气:“郭敬明,小屁孩,折腾不了几天。”而严肃作家则忧心忡忡地说:“郭敬明的作品不是主旋律,应该封杀。”
其实,郭敬明一出路就伴着争议。而就是在这争议之中,郭敬明一直走到了今天。出版小说,办小说杂志,奇怪装束,有时候你甚至搞不清郭敬明走进的是娱乐圈还是文化圈。直到被《纽约时报》捧为“中国最成功的作家”。
据称,《纽约时报》以《Chinas Pop Fiction》(中国流行小说家)为题报道:“现今,中国最成功的(原文为most successful)作家是24岁的青春偶像作家郭敬明。”报道中提到了郭敬明的异性化装束、他博客上的半裸照片以及他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被判抄袭庄羽的《圈里圈外》等,也指出他并没有得到读者的普遍认可。文中还表示,郭敬明的四部小说中有三部销量超过三百万,去年一年的收入为140万美元,位居作家收入榜的榜首。
通过以上成功元素来分析,美国媒体衡量一个作家成功与否的指标是个性化程度(异性化装束)、行为尺度(博客上的半裸照片)和获利指数(三部书销量超过三百万,一年的收入为140万美元)。显然,这样的成功元素与我们传统作家的成功元素并不一致。可能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纽约时报》的报道刚一出来,就有人“及时”地指出“对于郭敬明过于高捧了”。
不知道郭敬明本人会不会很在意《纽约时报》送来的这顶“高帽”。我只记得,郭德纲对“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的高帽并不感冒,并坚定地以“非著名相声演员”自称,还经常以调侃的口吻称自己“上礼拜就是著名了”。一笔写不出两个郭字,我估计郭敬明本人不会很在意,如果在意,也是公司会拿这事大做文章,但跟著名作家们的愤怒不一样,人家是商业行为,而不是“正义行为”。
尽管《纽约时报》定论成功的并不一定就真的成功了。比如,郭敬明的抄袭就很不光彩。但著名作家们除了一味愤怒指责外,还应该做点积极而有意义的工作。我的朋友王书春说过,嫉妒的最好方式是踹自己一脚,而不是下绊着、撤梯子或者起哄架秧子。面对《纽约时报》送给郭敬明的高帽,著名作家们稍安毋躁,应该静下来,想想郭敬明的好,一个能进入作家收入排行榜的人,毕竟不是“水货”。
(资料来源:重庆晚报、搜狐网、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