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记者乎?通讯兵乎?
2008-07-23周青先
周青先
5月13日清晨6点,我和同事一行4人赶赴成都去灾区采访,临行前我一个随意的举动成为我们随后能够进军汶川并向外传稿的关键打开我的车后备箱,拿出很少使用的车载逆变电源,以及手机和电脑问的数据线,把它们塞进我已经十分沉重的摄影包。此时,我并没有意识到大地震会如此惨烈导致大范围的通讯、电力设备均被损毁。
穿越317国道生死线,我们成为从西线陆路第一批到达汶川的记者,但从一踏上西线之路,就没有地方再给手机和电脑充电。此时我的车载电源和手机数据线就开始发威了。这个能够把汽车的12伏特直流电源逆变为220伏特交流电的宝贝是我前几年在淘宝网上淘的。买回来试了试,就被丢进了轿车后备箱,很少有露脸的时候。漫漫长征路,大家的笔记本电脑、手机充电得靠它,一拖二一拖三地辛苦着。后来连军队的宣传干事也拿着摄像机来找它于活,结果它操劳过度,在离开汶川前一天牺牲了,从此,我们就得抱着笔记本、手机等满街溜达找地方充电,这在断水停电的汶川谈何容易?
另一个功臣是我的老CDMA手机和那根电脑数据线。这个手机一点也不时髦,买的时候店家送了我这根不起眼的数据线,可以把手机和电脑连起来代替无线网卡上网。但是济南的CDMA速度太慢,无法使用,被我打入冷宫。
踏上西行绕道路一路到汶川,就只能靠这个临时决定带出来的、慢得如同蜗牛的无线上网发稿了。汶川县城的CDMA信号恢复较早,联通公司不惜血本通过卫星通讯恢复了临时信号,就是信号强度很弱,留给上网的带宽很小,但这就是我们的发稿生命线。
同事和同行的军报记者小张发现这个东西发图片很艰难,发文字倒是很快,顿时对我客气起来,“周老师”、“周大哥”叫着,我也就乐于给他们服务。有时候半夜我已经酣睡,他们写完稿子再把我叫起来发稿,面带愧疚的样子。但我很自豪:看看,我的破手机厉害吧?
我的图片文件大小已经从两三兆压缩到不足原来的1/20,不敢再压了,怕影响报纸质量。发100k左右的图片稿很麻烦,汶川县城的手机勉强通话,信号很不稳定,每秒速度只有2-3k,还不好找。我经常哀求司机开车满城转,如同间谍侦测一般到处搜寻手机信号。我曾经深夜淋着小雨在一处破桥的台阶上坐着发稿,因为那里信号最好,就这样两张图经常要发十几分钟还失败,上网费耗费惊人。
感谢CDMA,尽管它很慢,但是灾后的汶川只有它能够让我们与总部后方连线,使我们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死亡线的举动有了价值。军报小张说,他的军报同事都是从灾区坐直升飞机回成都发稿,我的上网手机让他牛得很。
回想起来,在汶川我的图片发表得不多,兼职通讯兵倒做得不错,让同事的稿子可以快速发回总部,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