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社会视野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2008-07-14陈碧钦

安全与健康 2008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陈碧钦

摘要 :培养高职学生健康心理品质,是现代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人的自身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分析,提出和谐社会视野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与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技术技能,又要有健康的体魄较好的心理素质,高职学生处于青年期,青年期是个体走向独立和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在人的一生发展中也是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观念、态度和经验将对今后的人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甚感棘手,但又误区不少。例如高职学生的求学动机、学风养成、角色认同、情感困惑、成就抱负等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学校,学校也因此而进行了大量的转化工作。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

1.自卑厌学心理

高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处于18-22岁之间,虽然其生长处于稳定期,但他们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存在着社会认知偏离的现象,常常“以偏概全,对社会持怀疑、否定的态度”。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自卑心理比较严重。近年来,由于社会上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使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处于劣势,不少高职学生都有一种“非正规”大学生的感觉。有不少学生称:看到课本封面上印着的高职高专教材的字样,心里就感觉特别自卑,当向别人说起自己在职业技术院校读书时,就觉得丢脸;高职院校学生以考场上的失败者居多,多数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自卑感较强,一些学生是出于无奈进入高职的校门。高职学生的自卑感主要表现在:过低评价自己的智力、能力、意志力。因此,与普通大学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上动力不足,对自身的潜力、自我实现意识的认识等相当朦胧。一些学生面对就业的挫折、工作的压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有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心理疾病,严重者将影响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由于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导致了对学习兴趣不浓,对自己的前途感觉渺茫。不少学生由于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出现上课听不懂,下课无法自主学习、考试挂红灯的现象,无法适应高职教育实用性、实践性、广博性、专业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特点,学习上较为盲目,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另外,还有的大学生因自己出身农村、家庭贫困而产生自卑。

2.人际交往中的扭曲心理

人际关系是指学生之间以及与其他人之间沟通、交流、表达情感、协凋行为的互动过程。处于青春发育后期的高职学生自尊心和好胜心都很强,现在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疼爱、父母的娇宠,使现在的学生普遍缺少磨炼,表现为个性孤僻不合群、偏执、以自我为中心,适应能力差,在小学、初高中阶段一直忙于学习,与其它同学交往少,因而与人打交道能力、调节能力差,对大学陌生环境适应能力弱,自理能力差,使得他们对人际关系十分敏感,自尊心较强。研究表明,有30%的高职学生在交往上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表现在对找到知心朋友抱有太多的期望;对他人的缺点缺乏忍耐性,甚至过于挑剔;对他人给自己的帮助不善于表示感谢,甚至有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懂得与人合作,较少为他人着想;缺乏处世技巧。

3.择业焦虑心理

毕业分配制度改革使大学生求职择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拓宽了大学生职业选择面。而对职业选择自由度越大,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越重,择业心理压力便越重。高职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就表现在就业上。面对重点大学、普通高校毕业生强有力的挑战,大部分高职生缺乏必要的自信,表现得忧心忡忡。大多数毕业生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主要问题是: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是否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业特长、工作环境优越的单位;用人单位能否选中自己,屡屡被拒绝怎么办;选择的单位是否是最 佳的选择方案等等。特别是一些基础学科专业、或学习成绩不佳、学历层次不高的高职学生 表现得更为焦虑。处于焦虑状态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紧张不安、神经紧张、失眠、胸闷、心跳加剧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正常择业。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1.自我价值评价有失偏颇

自我价值评价是对自我价值目标的恰当选择和追求,是人们在价值选择和追求过程中的行动方向和动力。然而,在高职学生中真正能够准确地进行自我价值评价的并不多见。有些学生为自己是高职生而惭愧、自卑,缺乏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他们所看到的都是灰色的一面,消极的思想充斥着他们的头脑。高职学生在校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心理发展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真正成熟。他们比较自由和开放,不喜欢老师和家长的管束;不易深刻体会社会的准则及他人的思想感情;总以为社会就应该是和他们自己设想的一样;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说话和行事都力求带有成人的味道。但从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来讲,他们只能说是“准成人”。他们和其他的大学生一样,从上小学开始,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家长的溺爱、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阅历的缺乏,难免会致使他们在远离家人的陌生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感到不适,在大学校园的生活、学习、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就足以让他们中的一些人不能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家出走、自杀等。

2.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薄弱环节

学校是教育的场所,应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教育体系,需要对不同群体存在的问题有相对的措施和解决的预案。然而,纵观高职院校,很少有针对不同群体存在的问题建立相应的教育措施,尤其缺少相应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机制。如果人的本能欲望得不到宣泄和升华,就会产生焦急不安的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自卑、孤僻。在高职院校中极少设立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也缺乏相应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措施和预防对策。

3.社会环境的变化,压力越来越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积极而深刻的变化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带来深刻的影响,使他们面临的挑战更多。加之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本身不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普遍较低、高职院校自身的软硬件的薄弱、人们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偏见等,高职学生的压力源加大。压力可以给人以动力,然而压力过大,学生会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产生心理障碍。另外,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的形成时期,面临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的碰撞、冲突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往往缺乏一定的适应性和调节性,就会出现心理障碍和生理异常。同时随着“市场导向、政府控制、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模式的逐步确立,大学生的择业压力日益增大,随之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过于自卑、自负、盲目从众、投机取巧等等不良心理问题使大学生承担着比以往大得多的心理压力,可能会导致他们一系列的行为反应,轻者精神萎靡不振,灰心丧气,不知所措,重者还会产生自杀倾向。

三、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1.全方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如何在高职学生人生最关键的阶段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

(1)自我调适,持之以恒。多途径、多方法地指导和训练学生学会独立探索、规划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和课余生活;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抵制生活中尤其是网络中的负面诱惑、消极影响;指导他们在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有意识地磨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刻意培养个人的心理适应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

(2)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克服畏难心理、自负心理、自卑心理和依赖心理。辅导老师可以根据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类型和原因,有意识地营造活动情境,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要根据各个学校的条件,尽可能地多组织一些如知识竞赛、体育比赛、技能比赛等竞争性强、参与面广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通过公平竞争,感受到苦与乐、喜与怒、胜与负的酸甜苦辣,体验到追求成功的乐趣,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竞争能力、应变能力、挫折等负性生活事件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3)丰富校园文化,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来自个体内因,也来自所生活的环境。因此,如何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融洽的心理健康环境,是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问题。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

2.开展多种社团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协作,现代人更加需要人际交往。高职院校应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帮助学生挖掘潜力,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以改善他们的孤独心理。因为参加社团活动不但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往来,还能够给“种子”以发展的环境。通过社团组织的文体活动、学术交流、科技服务、志愿者服务,有助于淡化同学中间原有的抑郁情绪和紧张气氛,转移兴奋中心;有助于缓解焦虑的心理,释放多余的心理能量;有助于培养多种业余爱好和广泛的生活情趣。特别是借助学生社团的组织作用,开设专家讲座、学术论坛、热点讨论、偶像追踪、卡拉OK比赛、文艺晚会、知识竞赛、论辨竞赛、演讲比赛、游戏、情景模拟、球赛等各种文体活动。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方法,还要教会他们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学会驾驭情绪的科学方法。学会用“自我心理暗示”、“适度宣泄法”、“ 注意转移法”、“ 放松训练法”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保持良好的心境,提高情绪效能。培养他们具备自信信人,自尊尊人、自助助人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更新择业观念,树立择业信心

许多学生对目前的市场调节、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尚未适应,加之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使本无优势可言的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道路上更是困难重重,倍感个人前途渺茫,信心丧失.大学生中诸多心理障碍往往是由于择业观念不正确而产生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择业中,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个人需求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其次要改变过去那种"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思想,对于毕业生,不必向以往那样看重毕业时的第一次就业,因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流动日益频繁,人们择业的空间和选择余地也在逐步地扩大;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机会也在增加。因此,高职学生必须从实际出发,更新择业观念,正视社会现实。 同时高职学生应该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把客观条件和个人理想结合起来,树立择业信心。特别在面对挫折时,要善于积极调整自我的心态,客观分析,积极进取。

4.建立学校心理健康的三级保健网,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困扰排解、心理疾病预防相结合

初级保健是指由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在学生中通过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培养骨干,通过学生心理健康骨干的协助,及时发现学生中心理异常的表现,做到及时干预;系统保健是指对各院系与学生接触密切的学生管理干部、机关人员进行培训,掌握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校级保健指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开展培训工作、咨询.首先科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其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医教结合、教管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再次健全机构,做好学生心理档案归集工作,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采取专人负责的方式,制定干扰方案,防范危险事故发生。

(编辑/胡珺)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