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数学课的导入
2008-07-11赵庆川
赵庆川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所以说,在课堂开始时能否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把他们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对新课的导入要新颖.导入的形式很多,关键是要掌握“变通”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课程,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尽量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才能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温故而知新.这是我们最常用到的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以旧入新,搭桥铺路”的方式,即在开始新课之前,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或者是跟新课程相关的原来学过的内容,进行回顾.因为都是学过的课程了,所以相对来说,学生都比较熟悉,这样很容易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再顺势由浅入深地导入到新课上来,过渡自然,而且可以消除学生对新课的恐惧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在课前多下点工夫,设计好过渡的内容,让学生感到新知识只是比原来的知识深了一点点,不要让他们感觉到太大的差距.
2.提问“开场”.有些教师为了给学生制造“压力”,会以提问的方式开场.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问要有目的性,不能想到哪里问到哪里,那样反而容易打乱学生的思维.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引入新课.例如,教“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这样设问:(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2)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3)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4)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5)怎样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6)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能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设置悬念.悬念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人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设置悬念是教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发人深思.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做的:在投影上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块玻璃拼成的),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教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探究.算一算:拿出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教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帮助学生验证探究结果.这堂课非常成功,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利用悬念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入情景表演.情景表演非常生动有趣,可以利用道具,通过表演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例如,在讲“有余数的除法”时,我是这样安排的:当天我准备了一些糖块和一些小器皿,并引用“小白兔分糖块的故事”,安排一个学生进行表演,分两次.第一次把20块糖分到5个小器皿里面,他很快就完成了;第二次,把20块糖分到6个小器皿里面,结果剩下2个糖块无法分配,急得“小白兔”直挠脑袋,我趁机找学生来帮助“小白兔”,并提示他们仔细回想两次分糖的不同之处,很快他们就理解了什么叫做“整数除法”,什么叫做“有余数除法”.学生普遍反映对那堂课印象特别深刻.
5.引入要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如果能把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更有利于学生的接受.教学中教师联系实际生活导入新课时,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讲到多位数的写法与读法时,我把它跟体育彩票联系起来,我拿了好多数字让学生做练习,并通过实践告诉他们数字的重要性,如果少读一位,或者多写一位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总之,新课的导入要有趣味性、针对性,对学生来说要有吸引力才行.学生只有对要学的知识有兴趣才会愿意学、想要去学.新课的导入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设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材、不同的客观条件、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而耽搁了其他的教学环节.“教无定法”,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创新、开拓,在教学上取得更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