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生解物理题常见错误分析

2008-07-07徐光乔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8年4期
关键词:综合题电动势电荷

徐光乔

高中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出现各种错误.有些是由于基本功不扎实;有些并不是缺乏所必要的知识,而是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思路无序,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解题依据不足,以及粗心大意等问题所致,这些情况完全可以克服.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原因作以下的分析.

一、概念不清,乱套公式

这类学生主要是基础差,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公式、定律含糊不清.遇到物理题中可能涉及求某个量,就把学过的涉及该物理量的公式乱套求解.

例1如图1,一矩形线圈abcd,总电阻为R,面积为S,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有界匀强磁场中,ad边恰好在磁场边缘,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当线圈绕ad边以角速度ω从图示位置匀速转过90°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错解:先求电动势根据E= 得E= ,再求电流I= 和时间t= T= ,最后求产生的热Q=I2Rt.

解析:线圈绕ad边匀速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交变电流在转过90°过程中,产生正弦交流电,正好是从零到最大值,时间为 T.因此应用有效值进行计算:电动势有效值为E= BS?棕,电流I= , 时间t= T= ,最后求产生的热Q=I2Rt.

二、死记公式,没有把握公式的适用条件

这类学生在学习时,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定律,但没有更深入地理解定律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似懂非懂.形式主义地理解某些概念,遇到具体问题硬套公式.

例2两个半径为0.25 m的铜球,球心相距1 m,若各带1 C的同种电荷时,相互作用力为F1,若各带1 C的异种电荷时,相互作用力为F2,则().

A.F1=F2B.F1<F2C. F1>F2D.无法判断

误解分析:学生一看题就用库仑定律解,由于没有把握公式的适用条件很容易选A.

解析:由于两球心相距较近,不能把两球视为点电荷,真空中库仑定律也不适用了,当两球带同种电荷时,由于静电力作用使电荷间距离较大(大于1 m),而带异种电荷时,电荷间距离较近(小于1 m),使静电力变大.答案为B.

三、思维缺乏合理的顺序,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对一些难度较大,物理过程相对复杂的综合题,分不清物理过程,抓不住关键,思维缺乏组织性,表现为用盲目的尝试与乱混的猜测去探求解题的途径与方法,没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如遇到力学综合题,就从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能量等物理量的关系中去瞎碰乱撞;遇到电学综合题就从电场强度,电场力,电势差、磁感应强度、安培力(或洛伦兹力)、感应电动势等物理量的关系中乱试乱套.

四、不能正确提取题给信息

例3甲、乙、丙三物体,同时从同一点出发在t′时刻到达同一位置,其s-t图如图2,则().

A.甲、乙、丙三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B.在0-t′时间内三物体的路程相同

C.在0-t′时间内乙、丙的路程相等

D.在0-t′时间内平均速度关系是V甲>V丙>V乙

错解分析:有的学生认为s都为正,而选A;有的学生认为起点和终点位置相同,而选B;有的学生从线的长短来判断,而选D.

以上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把图象给予的信息与其表达的物理意义联系起来.仔细分析,发现甲先向正方向做匀速运动,然后反向匀速运动,乙始终做匀速运动,丙的斜率逐渐变大,则丙做加速运动,但乙、丙的运动方向相同.答案为C.

五、审题不细

解答题目要认真读题、审题、弄清题意,对图形和图象题,要认真识别,理解图象的意义及变化情况.有的学生题目都没看完就开始解答,造成错解.

例4如图3,U型线框abcd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长L的直导线MN中间串有一个体积可忽略的电压表,横跨在ab与cd上且与ab垂直,它们之间的接触是光滑的.R为电阻,C为电容器,现令MN以速度V0向右匀速运动,用U表示电压表的读数,Q表示电容器所带电量,C表示电容器电容,F表示对MN的拉力,则().

A.U=BLV0,F=B.U=BLV0,F=0

C.U=0,F=0 D.U= ,F=

错解分析:有的学生分析MN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感应电动势E=BLV0.再由I= 和F=BIL得F= ,而选A、D.有的学生认识到电路未闭合,所以I=0、F=0,而选B.

解析:当MN匀速运动时电容器充电结束,电路中无电流.答案为C.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猜你喜欢

综合题电动势电荷
巧用全等形 妙解综合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电荷守恒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an=f(Sn)型数列综合题浅探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复习课之八问
综合题命题宜渐次展开和自然生长:由一道综合题的打磨说起
动生电动势的几何意义
电磁感应现象中“感生”和“动生”同时存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