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前何不加标点?
2008-06-21吴锋杜春香
吴 锋 杜春香
“序”是一种常用文体,也称“叙”、“引”、“序言”、“叙言”、“引言”、“导言”、“前言”等,一般写在文集(包括诗集、词集、小说集、散文集等)或某一文章等的前面,用以说明书籍、著述、文章的写作目的、结集缘由、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创作等情况,也间有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一般分为诗序、书序、文序、赠序、宴集序等类别。除去一部分赠序与诗文结集、文章汇集等书籍无关外,其他类别的“序”都是为文章、书籍服务的,是文章、书籍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诗集、词集、文集等书籍或某一文章和与之相应的“序”或“序言”之间是领与属、总与分、书与篇、主与次的关系。
“标点符号用法”明确规定:“书名和篇名同时出现,只用一个书名号,书名写在前面,篇名写在后面,中间用间隔号隔开”,因为“间隔号用来标明书名和篇名之间的分界”是间隔号的主要任务之一。例如《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和《三国志·魏书·华佗传》等。由此规定推而广之,“序言”作为书籍或文章的一部分,当书籍名、文章名与“序言”同时出现时,可以而且必须依据上述标点符号用法予以标点,如《阿Q正传·序》等;如果“序言”与书籍名、文章名同时出现并且作为文章题目时,书籍名、文章名与“序言”之间只需标点间隔号即可,如《暴风骤雨·代序》和《老舍文集·序》等。在语用实际中,书籍名、文章名与“序言”同时出现并作为文章题目时最常用的标注方法是,将书籍名或文章名用书名号标注,把“序言”或“序”等置于书名号之后,如《<名人传>序》。“序”的自身属性和标点符号用法决定了书籍与“序言”之间的这种特殊的标点关系,可以说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但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序言类选文却有悖此理,笔者试摭拾并分析如次。
高中语文教材共选用了十篇序言类文章:《呐喊》自序、《宽容》序言、《名人传》序、《物种起源》导言、兰亭集序、孔雀东南飞(并序)、琵琶行(并序)、伶官传序、滕王阁序、愚溪诗序(由此亦可见序言类文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这十篇序言类文本中即有“兰亭集序、伶官传序、滕王阁序、愚溪诗序”四篇课文题目不符合上述标点符号用法。
“兰亭集序”是一典型的宴集序,古人宴集时常共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王羲之就是为三月三日众人作诗成集之后写的一篇诗集序。文章先叙修禊事,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实际上是说明作诗缘由,又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描写了作诗时的情形,指明《兰亭集》是一部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结尾“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经过,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诗集的意义。这些内容都是根据书序体裁的要求写的,作者虽然借题发挥,阐明了其生死观,但归根到底本文毕竟只是一篇诗集序而已。故“兰亭集”应标注书名号,“序”置于书名号之后,或者在二者之间加注间隔号,使之成为《兰亭集·序》的文章题目形式。《伶官传》是欧阳修编纂的《新五代史》中的一个人物合传,而课文只是作者为《伶官传》这个人物合传写的一个关于写作意图和动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序言而已,此“序”只是《伶官传》这个人物合传的一个组成部分,《伶官传》与之是领与属、总与分、书与篇、主与次的关系,因此,该文章题目亦应更正为《<伶官传>序》(教材中即有传记类文章题目《<名人传>序》与之互证)或《伶官传·序》。《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又名《宴滕王阁序》,由此可知,课文是一篇兼具了诗集序、宴集序和赠序特点的序言,因为宾客大都赋了诗,王勃即有《滕王阁诗》流传于世,因此我们可推出课文不过是王勃在众人写诗成集前写的一个有关作诗盛况和作诗原由的“序言”而已,所以把“滕王阁”这个关于“滕王阁”的组诗诗集与其“序言”合并成“滕王阁序”来做文章题目也是不恰当的。《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其“八愚诗”诗集所写的“序言”,《八愚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为排遣他淤积在心中的愤懑不平而写的一组寄情于山水的诗。由此可知,课文只是一诗序而已,是他陈述自己写作《八愚诗》的旨趣的文章,末句(“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点题作结,归到序诗。因此,《愚溪诗序》这样的把诗集和“序言”连为一体作为文章题目的做法也是令人遗憾的。
由上述可知,这四篇课文都是关于某一诗集或某一传记的写作缘由或创作意图的,与诗集、传记之间是属与领、分与总、篇与书、次与主的关系,故而应在“序”前标注书名号或在诗集名、传记名和“序”之间加注间隔号以示其分界。另外,笔者在写作本文时发现,高中语文教材中,“序”前未加注标点的恰恰是几篇古文序言(现当代文学作品序言类文章题目及外国文学作品序言类文章题目标注得都十分精当准确),所以笔者妄自揣测:古人赋诗填词作文时是不加标点的,即使是选辑汇编时亦仅以句读断开,至多另起一行以示区分而已,不可能标注现代意义上的新式标点符号。今人选用古文作教学文本时,只注重了尽量保持古文原貌,而忽略了书籍、文章与“序言”之间的关系,故而造成此等浅显失误。由此,笔者建议,古文是为今人阅读而选用的,就应当用现代标点符号来标注之,使之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对于专事古文本研究者又另当别论)。上述四篇课文题目可如下标点:《<兰亭集>序》、《<伶官传>序》、《<滕王阁>序》、《<愚溪诗>序》,或如是标注:《兰亭集·序》、《伶官传·序》、《滕王阁·序》、《愚溪诗·序》。
最后,笔者再补充一点:古人送别时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是为赠序,也称别序、饯别序。后来推而广之,凡是惜别赠离的文章,即使没有赠诗、赠词、赠文等,也称之为赠序,其内容多推重、赞许、劝勉、惜别之辞,如唐代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和《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等,这类序言后没有其他任何所谓的赠诗、赠词、赠文等内容,但其本身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故毋须在文章名与序之间加注任何标点。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樊市楚才高中;湖北省枣阳市白水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