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教学经验分享
2021-02-12郑铭鑫
郑铭鑫
《琵琶行(并序)》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整首诗结构完整,音律和谐,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会发现这首诗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前面有序言。那么,这一序言是否多余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借助序言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诗呢?下面,笔者就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引导学生结合序言搜集资料
“序言”中的“序”可以被称为“叙”或者“引”。顾名思义,这部分内容就是对正文的一种铺垫、概括和引入。《琵琶行(并序)》是一首叙事诗,其中必然会涉及事情发生的时间、背景等,而这些信息不全在正文里,序言中可能也会提及。因此,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序言搜集资料,让他们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以便更好地学习。
序言中与故事背景有关的句子一共有三句。虽然这三个语句都非常简短,但信息量却很大。它们分别是“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顺着这条时间线去看一看白居易在那段时间里到底经历了什么。比如,“元和十年”正是作者白居易被贬的那一年,他一心为国,却被扣上了“擅越直谏”的罪名,因此感到悲哀;“明年秋”是白居易被贬之后的第二年秋天,他身处偏远荒蛮之地,久久无法平复内心的痛苦,就在这时,他遇见了和自己有着相似经历的琵琶女(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经历有相似之处;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后的处境也有相似之处),于是内心的痛苦再次被牵引出来……了解了这些,学生就可以自主地阅读正文,从正文中找出一些“史料”,试着将它们与序言中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二、引导学生寻找序言中与正文相照应的内容
在开展诗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序言和正文的内容并不是完全重复的。序言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会对正文的内容作出相应的补充,而且与正文的部分內容互相照应。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序言和正文,将其中互相照应的内容找出来,帮助他们更加透彻地理解作品。
比如,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如果不看序言,只看正文,学生就会发现,正文中根本就没有出现过“京都声”三个字,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在序言中写这样一个句子呢?其中一定暗藏“玄机”。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正文中寻找与之相照应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发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与序言中的“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是相照应的。就在离别之际,水上忽然传来了琵琶声,于是“主人忘归客不发”。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诗人又有了一连串的行动,分别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千呼万唤”。听到这琵琶声,他为什么会有如此急切的反应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曲子好听吗?联系序言中的“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学生发现他有如此急切的反应,说明他熟悉这琵琶声。琵琶女弹奏的曲子正是当年在京城流行的音乐,他听到了很久未听过的调子,想要看一看演奏者是不是自己认识的人。当然,相照应的内容还有很多。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此诗的妙处。
总而言之,在讲解《琵琶行(并序)》这类带序言的诗歌时,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序言,要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结合序言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诗歌。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