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汉及其《海权论》

2008-06-14童楚鹰

资治文摘 2008年6期
关键词:海权海洋海军

马汉全名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年9月27日生于美国,1914年12月1日病逝。

马汉是海权论的鼻祖,他一生先后发表过20部重要论著以及137篇论文,其中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1793~1812)》、《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的海权论三部曲,系统建立了适应时代的海军理论。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对海权这一概念的创建和廓清,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体现了巨大的理论价值,对当时的世界和后世历史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马汉作为海权论的创立者,他的思想不仅把美国海军从南北战争后的毁灭中振兴,为其提供专业基础和理论方向,从而有助于引导它在1898年、1918年和1945年走向胜利,并使美国海军成长为今天足以为世界任何地点的战争提供海上支援的世界海上霸主,而且他的思想还深刻地改变了几代人头脑中固有的大陆主义的观念,使世界战争的样式与格局发生了一场海上革命。

海权论的基本观点

马汉的海权论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四点:

(1)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

马汉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即海权。“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马汉的这一论述最大程度地拓展了海权的内涵和外延。他所说的海权应该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前者包括所拥有的舰队,包括附属的基地、港口等各种设施;后者则包括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和海洋相关的附属机构及其能力,也就是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海权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对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积累、夺取制海权和打赢海上战争以及维护国家国际政治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此观点看,海权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总体能力,同时也决定着一个民族能否成为一个伟大民族。

(2)影响海权的六个要素。

一是地理位置。如岛国,既不能靠陆路去保卫自己,也不能靠陆路去扩张领土,而完全把目标指向海洋,比大陆国家拥有更明确的向海洋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发展海权的优越条件。二是自然结构。致力于发展海权的国家,必须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要有许多能够得到保护的深水港湾以及深入内地的大河等条件。三是领土范围。国家发展海上力量必须要有一定面积的领土作为依托,领土的大小要与国家人口的数量、资源及其分布状况相称。四是人口数量。人口以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员为主,可以为海军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兵员。五是民族特点。一个海军强国的人民一定要渴求物质利益,追求国内外有利可图的商业往来,也可概括为一个民族强烈地追求海外殖民地、追逐海外利益的民族精神。六是政府性质。政府要具有海洋意识且对海军重视,政策上具有连续性。

(3)海权与陆权之间的关系。

马汉认为:海权与陆权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他非常重视陆上“依托”对海上力量的意义。

(4)海权的运用必须遵守的“战争法则”。

马汉在书中用大量战例具体阐释了一些重要原则,如集中优势兵力原则、摧毁敌人交通线原则、舰队决战原则和中央位置原则等。

海权论思想是对历史的总结,也集中反映了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对海洋的战略地位重要性的认识。自马汉去世以后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也验证了海权论的观点。直到今天,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围绕争夺海上优势的海军军备竞赛也从未停止过。

海权论对历史的影响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是马汉系统阐发其海权论思想的第一部作品,发表于1890年。该书一出版,便引起巨大轰动,立刻风靡全球,陆续被译成德语、法语、俄语、日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各国文字,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世界畅销书之一。一位评论家称该书为海军史上最杰出的著作,另一位评论家则把马汉称为海军的贤哲。

在英国,马汉的这本书被称为国家的福音书,获得英国朝野的广泛重视和赏识。马汉数次访英,多次受到维多利亚女王和首相的接见,还被授予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荣誉学位称号。马汉还成为了英国海军俱乐部的第一位外籍成员。许多英国海军军官在当年关于海军建设方向的大辩论中直接引用马汉在该书中的观点,认为多少世纪以来,英国的商业发展、领土安全、富裕帝国的存在和世界大国地位,都可以直接追溯到英国海上力量的崛起,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扩充英国舰队并使之技术现代化。

德国的威廉二世更成为了马汉海权论的狂热崇拜者,他曾经说:“我现在不是在阅读,而是在吞食马汉的书,努力把它牢记在心中。这是第一流的著作,所有的观点都是经典性的。”此后他命令把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派发到所有的舰只,并且要求所有的海军军官阅读此书。1893年,当马汉作为芝加哥号指挥官出访英国时,他应邀出席了维多利亚女王在奥斯本为德皇举行的宴会,德皇威廉二世在此次宴会上亲自见到了马汉。此书促使德皇威廉下决心全力以赴实施海军建设计划,与英国争夺制海权。到1898年,德国帝国海军又命令,把《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的译本提供给国内所有的公共图书馆、学校和政府机构。

与此同时日本也正跃跃欲试,力图赶上西方,马汉此书无疑正中日本人下怀,可以说,马汉的“海权论”对于当时的日本就像一个下决心准备做强盗的人突然捡到一把快刀。1897年,日本人把《海权对历史的影响》译成日文。日文译本被送到日本天皇与皇太子手中并且分发到各级学校、政府领导人和三军军官团手中。日本政府频繁与马汉联系,就日本海军规模、舰炮的型号等问题征求马汉的意见。日本政府后来还试图聘请马汉担任日本海军特别顾问,遭到马汉拒绝。但日本远洋海军的发展、日俄战争的胜利乃至以后有实力发动太平洋战争都是受到了马汉海权论思想的直接推动。

俄国也有一批年轻的海军军官崇尚马汉海权论,主张建立俄国远洋舰队,力图打破要塞舰队传统观念的束缚。这种主张曾受到热心于发展海军的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赞许。

但对马汉思想受益最多的还是美国。当时美国作为新崛起的国家,正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在保守的孤立主义和向海外积极进取之间犹豫彷徨,马汉的著作使得美国朝野上下一致认识到:一支强大的海军对于美国保持强大的经济发展势头和海外商业利益有着决定性作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强大的海军护航保证了美军生力军向欧洲战场的输送,两次形成对劲敌德国的东西夹击的战略态势,从而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美国海军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决定性胜利,从而决定了日本惨败的命运。今天某些美国人认为:应该感谢马汉,是他在一百多年前为美国的繁荣强大指明了方向。

尽管马汉理论的主要论点早已散见于古希腊罗马及近代西方军事家的著作中,但是,马汉是世界上第一个海上战略家,也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美国唯一一个登上历史舞台的战略思想家。马汉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军事家,正在于他是从和平时期的军队生活中感悟出海军战略的伟大构想,并且在最恰当的时机提出自己的理论,而也正是这种抽象的理论在日后影响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元帅、将军、士兵,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上战争就是对马汉理论一次最全面、最完整的实践与检验。马汉的理论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海上战争中得以充实,成为不朽的海战准则。这也正是一个思想家同普通军事指挥者的差别——思想的力量是最为深刻伟大与持久的。

[本文由本刊编辑综合发表于中华网论坛的《马汉海权论与中国海权》(署名楚天雄鹰)及发表于常青书屋的《马汉及其<海权论>—当代美国全球霸权的理论基石》(署名统一烹小鲜)两篇文章而成,保留了后者标题。因无法确定作者原名,暂用童楚鹰的笔名发表。]

猜你喜欢

海权海洋海军
马汉海权论在我国百年翻译史初探
中国需要确立自己的海权意识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新海权时代
浅析国际法视角下“一带一路”中的法律问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海军协议1
马来西亚海军最新型的护卫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