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环境保护思考与对策》评述
2008-06-03王子荣
王子荣
由大理州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杜宝汉撰写的《大理州环境保护思考与对策》,在大理州建州50周年之际出版发行,作为向建州50周年的献礼。该书是作者自1984年从事环境保护工作至2006年22年中先后在国家、省、州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以及近年撰写还未来得及发表的近80篇学术论文中遴选出62篇文章。按照文章属性分为湖泊研究篇、环境科研篇及生态环境保护篇三个篇章,在各个篇章中按文章发表的先后顺序编辑成书,全书367页,共56万字。州政协原主席赵有生、州人大尚榆民副主任分别为书作了序。
归纳起来,该书有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时间跨度长、科技含量高、所提出的对策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等几个特点。在大理州第四届(2004-2006年)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作品评奖中被评为“优秀成果一等奖”。以下对该书的几个特点分别进行评述。
论文集文章的内容涉及到大理州的主要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水理化特性,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水文特征及非点源污染负荷,湖滨带生态农业建设,湖区生态经济分析,湖泊物理、化学、生物监测,湖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调查,洱海科研回顾与前瞻,大型水生植物资源的管理与利用,鱼类多样性,沉水恢复技术研究,湖泊面源污染治理,水生植被演替,数字化洱海与可持续发展,湖泊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植物抗污染强度与生态效应。自然生态环境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评价,城市生态系统能流物流分析。环境美学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体系探讨,区域生态经济分析,生态经济,监测仪器技术性能比较,环境科研方向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生态环境建设应着力营造阔叶林,建设生态城市探讨,生态工业园建设。发展循环经济,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杜鹃花保护,蝴蝶泉自然奇观,乡镇企业执行“三同时”的必要性,生态环境与水灾,噪声监测,搞好学会工作的体会,森林破坏导致自然灾害,治理环境促进旅游事业发展,土地问题,风景资源保护及开发,民族生态文化,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西洱河的景观建设等,文章的内容几乎囊括了我州的所有环境问题。
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大理州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到21世纪的2006年先后22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间断过对洱海生态环境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了研究洱海生态环境的变迁,还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黎尚豪等专家调查洱海情况进行比较,时间跨度达50年。在《洱海科研的回顾与前瞻》中,对比时间上延到了1877年G.Nevill对洱海所产的一种腹足类的定名,直到20世纪90年代。研究对比时间跨度长达120多年。
有的文章研究的是年季之间,有的是年度之间的环境变化。《洱海鱼类多样性危机及解危对策》、《洱海水生植被演替研究》分别论述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洱海鱼类和水生植被的演替情况,《大理州环境保护五十年》论述了大理州环境保护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大理州森林破坏导致的自然灾害》列举了南涧、永平、祥云、巍山等县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森林破坏导致的自然灾害情况。
总之,大多数论文的撰写都经历了课题设计、资料收集、现场采样、样品分析、数据整理分析、规律探讨、对策研究等漫长的历程。有的从立题到报告形成要经历2-3年的时间,有的要经历4-5年的时间才能形成。由此,可以看出62篇文章研究的时间不仅跨度长,而且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所花的精力和时间也是可想而知的。
湖泊研究篇中的绝大多数文章的数据都是第一手资料,它们是大理州主要湖泊洱海、茈碧湖、海西海、天池、剑湖、母屯海、大银甸水库等在这一历史阶段的真实环境状况,科技含量高,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的文献资料。对于后人保护和治理湖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1985年起作者就开始研究湖泊富营养化,可以说是开了云南省研究湖泊富营养化研究的先河。所拟订的评价湖泊富营养化标准被北京官厅水库等许多湖泊推广应用。《洱海水理化特性及变化规律探讨》被全国性学会主办刊物部分学报杂志评为高水平论文。多篇论文被推荐到国外权威刊物摘录。《洱海营养化现状及趋势》是云南省政府“六五”课题《洱海开发环境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题获得1988年云南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成果收入《云南洱海论文集》。《洱海流域水文特征及非点源负荷研究》、《洱海生态环境及富营养化研究》、《洱海生态环境恶化及综合治理对策》是国家“七五”重点课题《全国主要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调查》的子课题,《洱海富营养化及水环境管理研究》主要内容。该课题研究成果获得云南省1993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成果收入由金相灿、刘鸿亮等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湖泊富营养化》及《中国湖泊环境》等论文集。《洱海湖区生态经济分析》是1991年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与云南省政府联合研究课题《洱海湖区开发与环境管理规划研究》的组成部分。该课题研究成果获得云南省1993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洱海沉水植物恢复技术研究》是国家“九五”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湖泊生态恢复工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子课题,成果获得国家环保局2003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论洱海保护与大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获得州科协2006年“建设创新型大理,实现又快又好发展”论文二等奖。
《水生微管束植物监测湖泊水质探讨》在1992年全省生态监测研讨会上交流;《洱海富营养化生态修复对策》在2003年10月25-28日江苏无锡湖泊有毒藻类控制与生态修复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交流;《洱海沉水植被演替研究》2006年10月29-31日在日本琵琶湖研究所召开的湖沼监测系统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交流,并在滋贺大学环境科学系进行了讲演。《大型水生植物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收入金相灿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技术》;《日中洱海生态调查》、《洱海地面水环境监测优化布点》、《洱海鱼类多样性危机及解危对策》、《洱海面源污染特征及其防治对策》收入由白建坤、尚榆民主编的《大理洱海科学研究》一书。《数字化洱海与可持续发展》论述了数字地球的提出、洱海水下地形、湖周长、面积、水深、容积等最新测量结果,并对今后数字化洱海还应储存的信息进行了前瞻。1996年首次提出太湖银鱼对高原湖泊生态系统危害的观点,在全省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但杜宝汉先生坚持真理,力排众议,用生态学理论和亲自调查研究的结果证实了所提出观点的科学真理。直到4年后的2000年中
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鱼类学专家杨君新、陈银瑞研究员进一步肯定了该观点的正确,引起了全省乃至全国湖泊环保界的高度重视。论文中针对洱海所提出的取缔机动鱼船和网箱养鱼,取缔湖滩鱼塘、退耕还湖、退房还湖,保护水生植被,放养不同食性的多种鱼类,发展大水面养鱼,封湖禁渔,弱化西洱河电站的功能,治理面源和点源污染等多项对策措施被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纳,遏制了洱海生态环境恶化的危机。《洱海面源污染治理对策研究》是截至2006年洱海面源污染的最新研究成果。所提出的对策措施是当今湖泊研究前沿成果,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针对西湖、茈碧湖、海西海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的对策被当地政府采纳,从源头上控制了对洱海的污染:针对云龙天池、剑川剑湖、鹤庆母屯海、宾川大银甸水库等州内湖泊的富营养化进行研究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为当地政府提供了治理的科学依据。
环境科研篇收集了20篇文章,《植物抗污染强度及生态效应研究》对大理市某厂擅自将未燃烧完全的含硫水淬废渣倾倒在市南郊的山谷中,引起自燃,造成200多亩云南松等植物枯萎焦黄的调查。研究了不同植物的抗污染强度及生态效应,获得大理州政府1985年度科技成果三等奖。《滇西水泥厂环境美学影响评价》通过在苍山洱海风景名胜区边缘建设水泥厂的景观影响分析,摸索出一套在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的环境美学评价方法,为协调、解决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科学决策的相关依据,在省内尚属首次,获得省城乡建设委员会1990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自然生态环境评探讨》对评价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劣进行探讨。《城市生态环境评初探》从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特点、评价的内容等对城市生态系统评价进行初探。《大理市城市生态系统能流物流分析研究》根据1986年大理市的基本情况,分析城市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讨论了大理市能流、物流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大理市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体系探讨》,用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结合的“三生”指标体系。对大理市1983-198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大理市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进行讨论。《大理州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特征分析》,从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高层次对大理州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各子系统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大理州生态经济的对策。《国产721与日本UV-120-02分光光度计技术性能比较》通过用国产721与日本UV-120-02分光光度计对亚硝盐氮的分析,对两种仪器的技术性能作比较,并提出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青华乡生态经济特征及其对策》,科学分析了巍山县青华乡生态经济特征。针对该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州环境科研方向探讨》,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州应提前做好环境规划、环保实用技术、深入开展高原湖泊、生态农业、山区生态经济、乡镇企业环境对策、自然保护及自然资源合理配置等7个方面的研究。同样起到了科学指导的作用。《点苍山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提出了点苍山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对策。《大理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应用生态学、经济学、环境学的观点分析了大理市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大理州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了大理州的主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大理市山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通过对大理市山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大理州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论述了大理州水资源的现状,水环境污染状况及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并提出可持续利用对策。《大理州生态环境建设应着力营造阔叶林》论述了我州森林资源的保护情况。同时指出我州人工林结构不尽合理,生态效益不理想,为使大理州山川更秀美,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减轻旱涝灾害,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物种资源,应着力营造阔叶林。《大理市建设生态城市探讨》阐述了生态城市的涵义,大理市生态系统特征,目前存在问题。提出把大理市建设成生态城市的对策。《论大理州生态工业园建设》论述了生态工业的涵义,国际和国内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情况。大理州工业园区建设的进展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设大理州生态工业的对策。《发展我州循环经济探索》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我州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探索发展我州循环经济的五条途经。《科学发展观与我州环境保护》文章论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我州的主要环境保护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的问题。这些文章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都会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
生态保护篇收集了15篇文章,《苍山杜鹃的保护及利用》论述了苍山杜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保护好杜鹃这个宝贵的自然资源。《蝴蝶泉将恢复彩蝶纷飞的自然奇观》论述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强。导致蝴蝶泉彩蝶纷飞的自然奇观不复存在,大理市园林部门摸索桔凤蝶的生长规律,培养出二代桔凤蝶。使蝴蝶泉恢复彩蝶纷飞的自然奇观成了可能。《从榆宾炼铅厂被迫停产看乡镇企业执行“三同时”的必要性》论述了乡镇企业在发展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存在问题,从榆宾炼铅厂被迫停产看到,乡镇企业执行“三同时”的必要性。《生态环境与水灾》分析了1996年9月27日至10月11日,大理州12个县市普降大雨,造成山洪暴发。出现百年不遇的洪灾的原因。并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措施。《大理州四县噪声监测》,就1990年对宾川、洱源、巍山、漾濞四县城区的功能区、区域环境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情况作出结论和讨论。《从一次学术活动谈搞好学会工作的体会》通过1990年11月,由州环科学会和生态经济学会联合召开的大理州第一届生态环境学术会,讨论了搞好学会工作的心得体会。《大理州森林破坏导致的自然灾害》列举了大理州几个具有典型代表的事例。说明森林破坏后导致的自然灾害,让人们吸取历史教训,保护好森林资源。《治理环境促进旅游事业健康发展》论述大理市的旅游环境质量,治理环境促进旅游事业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大理州土地问题思考》论述大理州的土地状况,土地减少的原因。并对今后保护和科学利用好我州土地资源提出建议。《苍山洱海风景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对苍山洱海风景资源的保护及开发提出了6条对策建议。《搞好西部大开发的环境保护工作》论述大理州如何抓住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切实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大理州民族生态文化初探》从村落生态,景观生态保护,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绿化美化居住环境,保护鸟类,保护洱海,火葬习俗等7个方面对大理州民族生态文化作初步探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从生态环境恶化将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州生态环境优劣对其他地区生态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州只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才能实现大发展3个方面论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论大理市西洱河的景观建设》论述西洱河对大理市发展的贡献,西洱河的环境变迁,西洱河的环境问题,并对西洱河的景观建设提出对策建议。《大理州环境保护五十年》从生态环境保护、洱海保护、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环保机构和环保队伍建设5个方面阐述大理州环境保护五十年的发展历程。
《大理州环境保护思考与对策》作为学术论文集,不仅对从事环境保护专业的科技人员有参考学习价值,而且对我州各级行政领导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时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对后人研究洱海等湖泊及其他环境保护问题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环保历史资料,它不失为一本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好书,值得人们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