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是铜价的推高者?

2008-05-31

走向世界 2008年9期

李 贤

2008年初以来,在库存减少、美元走软以及资金推动下,国际铜价气势如虹强劲上扬,3月6日触及8820美元/吨,再创历史新高。

在获利回吐的压力下迅速回调,轻探8000美元/吨位置后强劲反弹,再度逼近历史高点。在全球通胀的背景下,基本面的紧张加上资金的推动使铜价一路猛涨,处于历史高价区。是什么维持铜价仍然在高峰区间?铜下一步是再度挑战高点,还是在旺季支撑过后大幅下挫?

其实,2003年以来,国际铜价已步入长期大牛市,目前仍处于高位运行态势,支撑铜价的最根本原因在于铜精矿供应的紧张。据加拿大金属战略研究小组调查,全球近10年来每年投入的铜矿勘探资金为3亿美元,虽然较其它基本金属的勘探投入要多,但铜矿的产量在近年来并未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继2006年铜精矿供应短缺38.7万吨后,2007年全球铜精矿供应再次短缺28万吨左右。究其原因,首先,新发现的大型矿体非常少,而且由于滞后性,近几年铜精矿的开采量增速不会有太大提高。铜精矿库存几乎在2006年消耗殆尽,在一定程度上将抑制精炼铜产量的增长。其次,频繁发生的诸如罢工、事故等不可抗力导致增产的预期不断落空。可以说,铜精矿市场已经成为了影响铜产量有效增加的瓶颈因素,2006年以后铜加工精炼费(TC/RC)的不断下降也反映了铜矿的紧缺。

从需求方面来说,“金砖四国”特别是对中国需求的炒作为国际铜价创纪录高位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英国商品研究局(CRU)公布的数据,2007年中国的铜消费量为425万吨,较2006年增加9.1%,预测2008年,中国精炼铜消费量增加8%,至458万吨。从消费结构来说,与发达国家不同,电力行业是中国铜消费的第一大行业,其次是空调、交通运输、电子、冰箱、建筑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1—10月我国建筑业、电力、家用电器以及微机、汽车产量均呈扩张趋势。在电力需求方面,CRU预测340万吨新的铜半成品产能工程将在2007-2010年上马,其中铜线杆120万吨,铜管80万吨,铜板带110万吨和黄铜杆30万吨。家用电器方面,由于政府恢复了13%空调管的出口退税,空调产量1-5月增长19.7%;冰箱产量同期增幅为20%,洗衣机产量增幅为19.8%。基于中国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中长期家电行业还将以良性扩张趋势为主。这也为铜价上涨提供了重要的炒作题材。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对中国需求的炒作有过度夸大的成分,实际上中国需求对价格很敏感。2008年随着铜价节节攀升,国内铜现货市场始终维持疲弱态势,清淡的成交以及价格上涨后持续的贴水格局明显制约了国内期铜价格跟涨的步伐。2008年初至3月的高点,伦铜上涨了32%,沪铜涨幅约为24%;近期铜价回调之后的反弹过程,伦铜再度逼近历史高点,而沪铜仅反弹至50%的位置即止步不前。2008年以来中国进口数据或许更能说明中国需求并没有宣称得那么强劲,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2008年1月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23.9万吨,2月为22.7万吨,3月24万吨,1-3月总进口量70.7万吨,同比下降8.9%。

当然,对于铜的需求,除了消费需求外还有投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金融属性的加强,铜以其低风险高收益的特性成为国际资本追逐的对象。根据花旗集团估计,2008年第一季度全球涌向商品市场的资金多达700亿美元,大量资金的涌入推动了价格的大幅上涨。表现在期铜市场上,2005年以来LME期铜持仓量保持在20万手左右的水平,最多时候也不过24万多手,但2008年开始,LME期铜持仓量与价格在同一时期同步增加。LME期铜持仓量增加了3万多手,达到记录高位28万余手。

纵观2008年第一季度国际铜价的表现,不可否认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共同推动了价格的强劲上涨。从目前形势来看,美国需求正在下降,中国需求初显放缓迹象,消费需求下滑的同时将导致国际资金减持部分铜头寸,这也将削弱铜价上涨的动力。但是铜精矿供应的瓶颈限制了价格下跌的空间,预计第二季度铜价仍将保持强势,在资金推动下有可能再创新高,这一过程中即使回调也不会有太大的幅度,铜价仍将维持高位运行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