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战后东西方两大阵营关系演变的几个阶段

2008-05-30安慧敏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08年6期
关键词:美苏赫鲁晓夫霸权

安慧敏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把经过这场厮杀而崛起的美苏两大国,推到了崭新的国际格局的中心。美苏两国根据当时的国际局势和自身的实力与需要,制定了新的战略,开始了国际关系的一个新阶段。美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使其称霸世界的政治野心恶性膨胀,美国统治者甚至大肆叫嚷要以拉丁美洲为后院,以太平洋为内湖,以大西洋为内海,以欧洲为重点,把全世界都置于美国的支配之下。而苏联执政者则提出了两大阵营、两个体系和两个平行而对立的世界市场的理论,主张不同国家在平等互惠的条件下进行合作,促进贸易经济往来,同时,在合作中不放弃原则和必要的斗争。美苏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使东西方两大阵营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美国挑起冷战,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

杜鲁门政府决意对苏采取强硬政策之后,谋士纷纷出动,曾在美国驻苏联使馆工作的凯南,提出遏制理论,其主要内容是:指责苏联是热衷于搞扩张的国家,美国对苏联扩张能够采取的唯一合理政策是遏制,遏制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促使苏联软化自己的政策并发生演变,为美国挑起对苏冷战提供了理论依据,这就是闻名一时的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和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美国挑起冷战后,东西方关系已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正如当时毛泽东所比喻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双方极端对立,互不相容。

(1)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政府推行冷战政策所采取的经济手段,其实质是使西欧各国的经济屈从于美国,削弱西欧国家的关税壁垒,为美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找到了出路,同时,在客观上,对欧洲的援助也对西欧经济的复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反击马歇尔计划,苏联采取了相应措施,加强与东欧各国的联系,成立了经互会。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美国在推行政治经济遏制的同时,还竭力组织军事集团,在军事上进行遏制。1949年4月,经过长久的筹备之后,美、加、英等12国,终于在华盛顿正式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了对抗“北约”,苏联和东欧七国针锋相对地于1955年5月,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二、冷战的解冻与东西关系的变化

(1)随着苏联对外政策的调整,赫鲁晓夫向西方频频发起和平攻势,试图缓和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系,以谈判解决欧洲问题,缓和欧洲局势。

(2)赫鲁晓夫在追求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的过程中,采取的是解冻与抗争相结合的方针,在向西方发动和平攻势的同时又不放弃对抗,往往采用制造危机的办法来对西方施加压力。然而,这时期的美苏对抗往往又都以赫鲁晓夫的退让而告终。赫鲁晓夫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常常从对抗上下来又重新对话。于是这一时期的美苏关系出现了既有对话又有争夺的新现象,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又一高潮。

三、20世纪70年代东西方的缓和与对抗

(1)尼克松主义的出现和勃列日涅夫的“进攻战略”。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地位遭到严重削弱,美国与西方盟国的关系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美欧、美日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不断发展,削弱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第三世界的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阻碍了美国霸权政策的推行,冲击了美国赖以生存的旧的国际经济体系,动摇了美国称霸世界的根基。苏联力量不断增强,并走上霸权主义道路,使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加上美国为争霸出现了严重的财政赤字,使美国在战略态势上,从扩张战略转为收缩战略,从攻势转为守势。苏联勃列日涅夫采取“进攻战略”,标志着苏联对美采取的态度转变为强硬的进攻。这宣告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同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

(2)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随着整个国际格局的变化,东西方国家在战略上和政策上作了新的调整,东西方关系逐渐进入一个缓和的新时期。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主要表现为德国和柏林问题的初步解决,美苏首脑会议和欧洲安全会议的召开。

四、20世纪80年代东西方的对抗与对话

(1)对抗表现为里根提出重振美国霸权的“竞争战略”和戈尔巴乔夫对外政策的调整。里根提出了更富有进攻性的战略,即人们所说的“里根主义”,把战后美国对苏联强硬政策推到了顶峰。戈尔巴乔夫提出“加速发展战略”,以提高长期与美国争霸的综合国力。

(2)美苏的对抗与对话。“星球大战计划”提出后,美苏从谋求进攻性战略武器优势转入谋求防御战略武器的优势,从发展核武器为主转入发展非核武器的太空及定向武器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苏开始谈判裁军事宜,并且举行首脑会晤。

(3)西欧、日本在东西方关系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西欧谋求联合自强,在防务方面,西欧加强军备合作,在经济政治方面,欧洲共同体采取了一些实际步骤。日本也在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环太平洋合作构想”是日本对外政策的一个大发展。

猜你喜欢

美苏赫鲁晓夫霸权
赫鲁晓夫之孙:爷爷下台后一直在家哭
抗战胜利后美苏国共在东北地区的利益诉求研究
赫鲁晓夫访英“恶作剧”
话语制衡是霸权护持的重要手段
“霸权秩序”的国际关系多维度视角探析
给IP成“霸权”浇一盆冷水
浅谈美苏冷战的最终形成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