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正确导向 展示生命活力
2008-05-30王向阳
王向阳
从2005年开始,河南省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学业评价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灵魂,以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精神统领命题工作,新课程理念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各项命题要求之中。各套试卷充分贯彻新课程理念,体现新课程性质,注重价值引导,强化德育功能;彰显人文关怀,关注考生发展;突出时代特征,贴近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参与生活、反映生活、透视生活,增强生活气息;关注重大主题,反映国计民生,凸现地域特色,关注热点,兼顾“冰点”,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科学考查“双基”,培养核心能力,把爱国主义教育和热爱家乡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三维目标的考查有机统一、水乳交融;精心设计,大胆创新,试题思路新颖,视角独特,取材鲜活,设问巧妙。大量公认的优秀试题得以呈现,其中不乏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的经典试题。命题质量经受住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命题工作对河南省教育、教学、教研工作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对全国其他省市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中招试题的命制起到了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一、把握时代脉搏,关注重大主题
把握时代脉搏,关注重大主题,是思想品德学科的使命所在,是中招考试的活力所在。我省近几年中招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试题涉及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大主题和社会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鼓励中学生牢记历史使命,唱响时代主旋律。
例1:(2006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B卷第7题——多项选择)
有这样一副对联:“电荒、油荒、煤荒,荒荒心惊;产能、供能、用能,环环节约。”横批是:“科学发展。”这副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有
()
A.我国的资源问题已得到根本解决
B.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C.节约资源要从点滴做起
D.限制工业发展是避免能源危机的唯一途径
参考答案:BC。
试题评析:本题以对联的形式展现背景材料,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涉及的主题重大,启示深远,不仅能引发人们的理性思考,而且给人们指明了行动方向。
相关链接: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入论述。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同时,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其中。
例2:(2005年河南省中招思想政治B卷第21题——活动与探索)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许多经受了实践与历史考验的文学作品,在净化人的心灵、陶冶道德情操,对青少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远大理想、革命传统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并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成长。这些文学作品往往被称为“红色经典”。
(1)请写出两部你阅读过的红色经典的名称。(至少三个方面)
(2)请简述一部红色经典的故事梗概和它对你的影响。(80字左右)
参考答案:(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雷锋的故事》、《红岩》、《可爱的中国》、《谁是最可爱的人》、《星火燎原》、《林海雪原》、《红旗飘飘》、《轮椅上的梦》、《中国姑娘》、《绞刑架下的报告》等。
(2)略。
试题评析:本题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所具有的时代性和教育价值立意的命题思想,同时又很好地处理了时政热点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
相关链接:2007年江西卫视举办的中国红歌(“红歌”即红色革命歌曲,主要指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歌曲,如红军歌曲、抗日歌曲、解放歌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各类健康进步歌曲,此外,还包括世界各国革命经典歌曲)会,点燃了人们的红色激情,在中国大地刮起一股红色旋风!
2007年4月28日,伴随着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优美旋律,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在河南信阳落成开馆。江泽民同志为该纪念馆题写馆名。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首次全面系统、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鄂豫皖革命老区形成、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光辉历程。
例3:(2007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B卷第15题——活动与探索)
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5周年、五四运动88周年之际,2007年5月3日至4日,团中央邀请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青年代表到北京,举办“我与祖国共奋进”中国青年群英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向中国青年群英会致信,充分肯定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高度评价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青年英模取得的突出业绩。勉励广大青年人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让青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学校将举行学习青年英模事迹交流会,请你协助做好以下工作:
(1)拟写一条主题标语。
(2)为同学们介绍一位新中国成立以来著名青年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50字左右即可,文中不得出现本地区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3)为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中学生应怎样做才能担负起时代重任?
参考答案:(1)①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做“四个新一代”的好青年。②青春献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③让英雄的精神在我们身上延续,让美好的明天在我们手中实现。④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奋进。
(2)略。
(3)①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树立远大理想。②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磨砺坚强意志,培养高尚情操。③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④艰苦奋斗、开拓进取。⑤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青春献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试题评析:本题以中国青年群英会举办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致信内容为情境设置问题,通过拟写主题标语、介绍青年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等题目的设置,引导学生向青年先进模范人物学习,争做“四个新一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远大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突出地方特色,展示河南形象
突出地方特色,引导学生了解河南省情,感受美好河南,增强学生“爱我家乡,增辉中原”的责任感,是河南省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使命,更是中招考试呈现活力的重要方面。河南省近几年中招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试题,突出地方特色,渗透省情教育,展示河南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宣传和维护了河南人的良好形象,从而增强学生作为河南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为家乡作贡献的思想情感,鼓励莘莘学子自觉投入到中原崛起的伟大实践中去。
例1:(2005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A卷第8题——多项选择)
为救落水者,高增玉2004年8月在广州献出生命;为抓获正在抢劫的歹徒,付建州2004年11月血染厦门长街;为保护即将被失控汽车撞上的4名学生,靳伟杰(女教师)2005年1月在深圳献出青春;为从呼啸而来的火车头前救下两名儿童,李学生2005年2月在温州壮烈牺牲;为救人勇斗歹徒,王建设2005年5月喋血深圳街头……这些河南英雄的感人事迹充分表明()
A.他们具有见义勇为的可贵品质
B.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塑造着河南人的形象
C.河南存在着孕育英雄群体的土壤和氛围
D.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参考答案:ABCD。
试题评析:本题以河南英雄群体的事迹为载体,用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英雄故事来描绘河南形象,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地域性,是思想品德中招试题中的精品。
相关链接:近几年来,河南整体形象显著提升,赢得了广泛赞誉和好评:2007年9月,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举行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活动中,6名河南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约占全部当选人数的1 / 9,名列全国第一;在“感动中国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中,从2002年的张荣锁,2003年的高耀洁,2004年的任长霞,2005年的魏青刚、洪战辉,到2006年的王百姓,再到2007年的李剑英、谢延信,河南人每年都榜上有名。
例2:(2006年河南省中招思想政治B卷第12题——多项选择)
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出占全国1/10的粮食,河南“粮仓”之称名不虚传。据统计,在国内市场上,每3.3袋方便面就有1袋是“河南造”,每10个速冻水饺就有5个出自河南,河南正从中国的“粮仓”变为国人的“厨房”。上述材料表明我省()
A.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B.正在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转变
C.把农业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D.对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答案:ABD。
试题评析:本题以河南经济发展成就为背景,把考查“双基”和宣传河南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增强了广大考生为实现中原崛起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相关链接:《河南日报》2008年1月12日报道,河南造出“中国大厨房”。在目前国内市场上,每3.5袋方便面中,有1袋是河南生产的;每10根火腿肠中,有5根出自河南;每10个速冻水饺中,有5个来自河南,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主要半成品原料90%来自河南……
例3:(2006年河南省中招思想政治B卷第17题——简答)
河南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历史厚重、山河壮丽、人文荟萃、群星灿烂,是河南的名片;“抬抬脚踩秦砖,挥挥手碰汉瓦”,是对河南文物的真实写照。河南的地下、地上及馆藏文物均居全国前列。中国八大古都,其中四个都在河南。2005年11月26至27日,我省在全国率先举办了“文化遗产日”,借鉴我省成功经验,我国政府决定,从今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全国“文化遗产日”。
(1)请写出两个你所了解的我省文物古迹的名称。
(2)我省举办“文化遗产日”的重要意义何在?(两个方面即可)
参考答案:(1)示例:如二七纪念塔、大河村遗址、观星台、龙门石窟、少林寺、岳飞庙、殷墟、内乡县衙、张衡墓等。
(2)①旨在强调我们每个公民都有保护文物的义务。②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文物保护意识。③有利于激励更多的人热爱河南,增辉中原。④有利于扩大河南在国际、国内的影响。⑤有利于建设文化强省。⑥有利于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试题评析:本题以河南省在全国率先举办“文化遗产日”为切入点,宣传河南优秀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河南、认知河南、感受河南厚重历史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自觉投身到建设美好河南的伟大实践中去。
相关链接:2007年1月19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香港“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恳谈会”上,纵论中原文化,从18个方面对中原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与阐述,中原文化的丰厚积淀与璀璨色彩,让香江为之感佩。随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迅速组织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首次全面、系统、深入、科学地对中原文化18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解读,并精心编辑出版了《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一书,河南电视台也推出了同名电视系列专题片,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随即通过各种媒体走进了更加广博的空间和人群。
2008年1月22日,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联合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宣布了中国考古学和古人类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在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第四纪晚更新世(距今12.8万年至7.5万年)早期地层中,惊现距今8万年—10万年间的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一发现,震惊了中国考古学界和古人类学界,不但填补了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中重要的一环,而且把世界的目光重新引向河南,为解开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之谜带来了新曙光。
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根据《通知》,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有利于发挥博物馆和纪念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
河南省已有8家博物馆、纪念馆在今年3月底前对公众免费开放,它们分别是:河南博物院、开封兰考焦裕禄纪念馆、南阳镇平彭雪枫纪念馆、信阳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其他是此前已经免费开放的郑州市博物馆、洛阳市博物馆、鹤壁市博物馆、南阳市淅川县博物馆。
三、紧密联系实际,贴近社会生活
紧密联系实际,贴近社会生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的本质属性,因而也是确保本学科中招学业评价质量的关键所在。河南省近几年中招试题,按照“回归生活,回归品德”的要求,贯彻“学习即生活、考试即生活”的命题理念,关注生活、参与生活、反映生活、透视生活,增强生活气息,注重价值引导,强化德育功能,重视情感体验,倡导道德践行,材料新颖鲜活,设问适切恰当,形式生动活泼,努力营造和谐的考试氛围,充分调动考生的积极性,有利于考生挖掘潜能,展示个性。
例1:(2006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B卷第3题——单项选择)
某校一景:铃声未响,校门口已经挤满了小摊贩。各种油炸食品、“风味小吃”比比皆是,这些食品的卫生质量令人忧虑。在校门口出售这些小食品()
A.方便了学生的生活需求
B.能够使摊主尽早脱贫致富
C.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D.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参考答案:D。
试题评析:本题以校园一景为窗口,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生活、透视学生生活、关心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内容分析身边的现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例2:(2005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B卷第14题——活动与探索)
在一次班会上,大家就“节日”的话题纷纷发表看法。
同学甲说:在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传统节日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着浓厚的亲情、乡情、爱国情,它们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突出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心理认同。
同学乙说: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西方国家的一些节日也传入中国。如“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日”在各地悄然兴起,并日渐盛行,冲击着我国的传统节日。
(1):假如你在现场,请你给同学们简要介绍我国的两个传统节日。(包括节日名称、基本习俗)
(2):请你针对同学乙所提到的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谈出两个方面即可)
参考答案:(1)①春节: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拜年、给小孩压岁钱等。②元宵节:吃元宵、赏灯、猜灯谜等。③清明节:祭祀先人、扫墓等。④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⑤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庆祝丰收等。⑥重阳节:登山、祝福老人等。
(2)①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或注重传统节日。②对待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或正确对待外来节日。③要坚决抵制外来文化中的腐朽思想。④要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充实、丰富传统文化。
试题评析:本题设置具体情境,以传统节日被一些青少年逐渐淡忘和“洋节日”在青少年中日益盛行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认识和态度,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同时,本题还切中了部分学生热衷于过“洋节”的时弊,有利于激发考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考生的是非观念,提高考生的文化认同感。本题立足于考生的发展,问题的设置具有开放性,有利于激活考生的创新精神,塑造考生的健全人格。
相关链接:2007年12月16日,国务院公布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将清明、端午、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此举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增强全世界华人的凝聚力。近期,国内许多媒体对我国传统节日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例如,《中国青年报》于2008年1月22日发表了《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节日究竟了解多少》的记者专访,针对当代人“对民俗缺乏兴趣,过洋节成为时尚”的问题,专访指出“中国传统节日以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为核心”,“传统节日的效益不仅是经济的也是文化的、精神的”。
例3:(2006年河南省中招思想政治A卷第20题——活动与探索)
材料一:“爸爸妈妈:你们都在外地,一去就得半年多。我很想你们……”这是一封曾在媒体上刊登的书信,来自一位农村留守儿童的呼唤。
材料二:在我们河南,也有1500多万农民兄弟“把孩子留在家里,将汗水洒在城市”,他们在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境遇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远离孩子的痛苦。
你想走进这些孩子的生活吗?据悉,你校正着手准备城乡同学“手拉手,心连心”联谊活动,请你参加进来:
(1)你想对这些留守儿童说些什么?如果你就是留守儿童中的一员,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2)你将采取哪些力所能及的行动去关注这些同龄人的命运?如果你就是留守儿童中的一员,你将如何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三个方面即可)
参考答案:(1)第一问:“你是最棒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做最好的自己”;“自立自强,勇于超越”;“在逆境中茁壮成长,管好自己,让父母放心”;“好好学习,走向独立”等。
第二问:“想念父母,渴望父母早日回家”;“遇到困难时,无人商量,深感无助”;“父母不在家时,锻炼了自己,培养了自理能力”;“坚强是人生的财富,独立是最好的老师”;“父母在外打工很辛苦,我要努力学习,为父母争光”;“父母在外的时候,我会勇挑家庭重担”等。
(2)第一问:给留守儿童写一封公开信,祝愿他们健康成长;为他们募捐,以缓解经济困难;向社会发出倡议,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奉献一片爱心”活动,唤起社会的共同关注;开展与留守儿童“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克服困难,共同成长等。
第二问:维护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遵守校规校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克服困难,培养自立自强品质;文明礼貌,尊老爱幼,与邻里和睦相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立志成才,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学习洪战辉等英雄人物事迹,增强社会责任感等。
试题评析:本题贴近学生生活,关注民生热点。随着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及对留守老人的赡养等问题已越来越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现实问题。它不仅关系着许多家庭的安定、幸福与和睦,而且关系着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题以留守儿童的一封信及河南省务工人员“大部队”的现实情况为背景材料,设置了两个贴近学生的问题,一方面使得他们有话可说,另一方面也对他们进行了一次较深入的思想教育。本题侧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体现了新课程回归生活、回归品德、培养好公民等方面的要求。所以,该题无论从选材、立意、考查的内容还是形式上看,都堪称一道有代表性的探究题。
相关链接:留守儿童问题受到了党和政府、全国人民的普遍关注。2007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陕西考察期间,专门到农村看望因父母外出打工而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向孩子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2007年12月18日,《中国青年报》第1版《科学发展·促进和谐》栏目发表了记者采访撰写的通讯《为了240万孩子——湖南团组织关爱留守少年儿童纪实》。
河南周口市通过在小学建“亲情港湾”、招募亲情志愿者等方式关爱留守儿童,给留守儿童一个爱的港湾;河南漯河市开始在农村开展“四老”家长学校试点工作,在村里成立学校,固定时间请教育专家与村里的“能人”为老人们讲授如何科学地照顾留守儿童,内容涉及儿童心理、安全和生理卫生等……
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召开全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抽样调查和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发布会,指出现有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平均每4个农村儿童中就有1个多留守儿童,显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就是关注未来。
四、高度重视民生,兼顾社会“冰点”
高度重视民生,兼顾社会“冰点”,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河南省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学业考试评价的重要命题理念,也是引导广大考生充分关注社会生活、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面。河南省近几年中招试题,在高度关注国计民生的基础上,注重兼顾社会“冰点”,在一定程度上鞭挞、声讨了社会上存在的假恶丑现象以及人们司空见惯的不正常、不合理状况,从而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义利观、价值观,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公民奠定了坚实基础。
例1:(2006年河南省中招思想政治B卷第10题——多项选择)
“建窑挖的祖宗地,取土毁的子孙田”、“拆除砖窑污染少,农田生态环境好”。目前,我省正在紧锣密鼓地整治非法黑窑场。这一做法()
A.有利于保护耕地 B.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C.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D.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参考答案:AD。
试题评析:从总体上看,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从人均占有量看,我国资源短缺,同时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面对这一国情,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涉及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保护耕地、节约土地资源。本题以整治非法黑窑场为载体,考查学生对节约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解。
相关链接: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比2005年度末净减少460.2万亩。民以食为天,要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没有足够的耕地是不行的。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这不仅为了保证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保证农民增加收入,也是为了保障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例2:(2006年河南省中招思想政治A卷第10题——多项选择)
湿地因其能够分解净化污染物,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同时,它还具有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抵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等功效。但目前我省某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却遭遇焚烧、耕种、挖沙等人为破坏,满目疮痍。这种现象()
A.有利于利用自然资源 B.违背了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