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认真
2008-05-30孙戈
孙 戈
我以为,老人家迎合时代潮流的“恶搞”精神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作者是在玩,我们又何必那么认真呢?
唯野仁,按照日语发音,大致可以理解为“普通人”,东京一所大学的文艺理论教授,思维敏捷,幽默风趣,深受学生欢迎。在复杂的大学生态中努力度日,同时为文学刊物撰写小说,但因大学中对文学和学术的泾渭态度而只能以笔名示人。没想到,最后竟然以此成名。这就是抽离书中相对独立的文艺理论部分之后,小说《文学部唯野教授》的主要框架,中间夹杂着日本大学中的种种生态:学术腐败,权力倾轧,派系斗争……以唯野的视角反映出来的,是日本大学的众生相。
小说中反映的日本大学状况,自可看作是种“典型”。不过吸引我的除了有点陌生而显得疏离的大学场景外,书中扭曲的人物形象大锅烩更让我觉得有趣:猥琐平庸的牧口,幼稚贪婪的日根野,狭隘好色的斋木,胆小而神经质的墓目,吝啬浅薄的蚁巢川,等等。他们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性格发展到了极致,一个个穷形尽相,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师表形象。作者筒井对这些人显然没什么好感。
作者深感讨厌的另一群体大概要算是媒体了。文学杂志编辑言而无信将唯野送去评奖,获奖后众编辑对他的围追堵截,在《读经新闻》编辑井森面前都不算什么了。这是一个以媒体为交易的家伙,想借自己的职务之便,在大学谋个教职——虽然大学也并非什么净土。他多方打点,最后还是没有成功,便将一腔怒火发在唯野身上,将唯野以笔名写小说这件在大学圈子里为人不齿的事夸张地登在了报纸上,使唯野陷于极为窘迫的局面。唯野在突破包围他的记者时,竟满腔怒火地扯下一位女记者带肉的头发,这一情节使我们不难想象作为知名作家的筒井,在受到包括媒体在内的外界干扰时的反应。作者对抗外界干扰的决绝,还有一例证。《文学部唯野教授》在日本出版后的第三年,筒井因为自己的一篇讽刺短文《无人警察》遭到“歧视智障人士”的抗议,愤而发表“封笔宣言”,直到三年后出版社让步才作罢。这也成为当年日本文坛上数一数二的大事。
在这本《文学部唯野教授》中,筒井除了延续自己一贯的犀利尖锐的讽刺风格外,更为小说添加了印证唯野文学教授身份的文艺理论,而该书恰是由专出高品质学术书的岩波书店出版的。作者在“致读者”中也写道:“这本书能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通过比专业书平易百倍的语言,并且只需花百分之一的时间,就可以掌握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学理论。从此,你也就可以算作一个现代文学评论家了。”口气颇大,大有砸碎专业人士饭碗的雄心壮志。整本小说以文艺批评流派命名各章,分别是唯野九次上课的主题。据说真有大学中人将唯野讲得很轻松的内容拿来作教学参考,不过也有人说其中的理论知识作者不过一知半解。但对作者筒井老先生而言,理论是否严密精到根本无所谓,他本来就是业余的,关键是通过这样的内容安排,原本用来批评他作品的文艺理论,被他轻松地消解了。况且智商高达178的他不过在短时间内就将这些枯燥晦涩的理论学习得至少看上去像那么一回事,还求什么呢?
《文学部唯野教授》是一本读起来轻松愉快的类型化小说,只是聪明的作者将它改头换面,包装了一下。有人认为其中过度的丑化削弱了批评的力量,理论穿插的情节显得机械,特别是日剧化的结尾——唯野的梦中情人在他签名售书的现场终于和他再次相会——有点廉价。这些都是事实。不过我以为,老人家迎合时代潮流的“恶搞”精神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作者是在玩,我们又何必那么认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