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罢工:自毁还是自救?
2008-05-30牛震
牛 震
在美国电影业整体堪忧的背景下,编剧协会发起的罢工看似自毁城墙,其实也是在自救、自保。
今年的第8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会不会“黄”了?真的很难预料,因为好莱坞剧作家协会的罢工持续了2个多月仍无罢休之意。本月13日举行的金球奖颁奖式,最终也因罢工简缩为1个小时的新闻发布会。对于美国娱乐界和全球亿万观众来说,这着实是件憾事。
金球奖如失去明星的华丽时尚和机智诙谐的言谈,注定是要黯然失色的。但这只是一个外表,对于一贯笑傲江湖的“梦工厂”而言,编剧们的罢笔带来的更多的是经济灾难。大量影视作品和晚间脱口秀节目的断档,以及颁奖从简导致的广告、旅馆、服装业收入的锐减,正在严重冲击美国娱乐产业链——有统计称,美国相关娱乐产业每天损失约8000万美元,好莱坞所在的洛杉矶更是已损失14亿美元。
美国20多年来罕见的“美国编剧协会”大罢工,本质上是一场普通的劳资纠纷案,编剧们认为劳动成果被低估,希望制片商增加发行DVD及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实现利润的分成,以寻求新的利益分配规则。以“美国影视制片人联盟”为代表的资方则指责他们漫天要价,“像一群淘气的中学生”。
尽管有资料称,拥有1.2万人的“美国编剧协会”人均年收入20万美元,但一些老作家表示,过去5年来的行业人均年收入只有不到8万美元,其中近一半人经常处于失业状态。虽然有的名编剧一部戏动辄上百万美元报酬,但更多编剧的薪水只能糊口。许多编剧抱怨,由他们的作品制成的DVD每张只能提成几美分,若制成多媒体文件,他们一分钱都拿不到。
在历来实行“制片人中心制”的好莱坞,导演、演员和编剧三方都受制于制片方。而在“三驾马车”中,编剧的收入也许是最少的。美国电影的编剧费只占其总投资的3%-5%,这个比例还及不上某些中国的编剧,其收入的增加率尚不及整个娱乐工业利润增加率的一半。编剧的尴尬地位还在于,在美国快餐式文化消费模式下,观众对于影视剧、晚间娱乐节目中的演员、导演或主持人的名气更在意。
编剧们罢工还有一个大背景,即美国经济出现整体滑坡。由于次贷危机持续、失业率连创新高,再加上国际油价冲破历史纪录,一些经济学家甚至预言,美国的萧条时代即将来临。好莱坞已经受到影响,编剧们希望通过加强权益保护来应对网络时代的不确定风险,这也是许多明星演员和导演加入到罢工行列的原因。
这次罢工再次暴露了庞大的好莱坞文化工业脆弱的生态体系。仅仅9周时间,大量电视台热播的连续剧、肥皂剧、滑稽剧、真人秀节目就因“粮荒”而陷入停顿,许多大手笔的电影拍摄计划也被搁置;一些电视台不得不玩起“重播”的把戏,平时伶牙俐齿的晚间节目主持人也开始变得“愚钝”,不少名演员则索性给自己放起长假——有人惊呼,“美国的娱乐机器好像要停转了”。
编剧罢工并不属于“娱乐”范畴,它带来的启示引人深思:只有好剧本才是影视剧成功的关键。对于这一点,好莱坞正以巨大的代价在诠释。在美国电影业整体堪忧的背景下,编剧协会发起的罢工看似自毁城墙,其实也是在自救、自保——只有知识产权受到更好的维护,才能集中精力创作出优秀作品。
另一方面,好莱坞的自顾不暇,也给外国同行进入美国创造了机会。据报道,好莱坞的六大制片商正向欧洲和亚洲的优秀编剧大挥橄榄枝。国际化、多元化将是好莱坞影视创作的大趋势。
金球奖的“缩水”或许给好莱坞敲了一记警钟,但同时也给全世界带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