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外人”
2008-05-29顾月华
顾月华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选入了《桃花源记》,课本对文中“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一句中“外人”的注释为“指桃花源外的人”(即像渔人一样的晋太元中人),与下文“遂与外人间隔”和“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外人”的意思一样。其实将这里“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外人”解释为“另一个世界的人”更为合理;而下文“遂与外人间隔”和“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外人”则可解释为“桃花源外的人”。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从课文上下文意来理解。文中写桃花源中的人“见渔人,乃大惊”,如果把“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理解为“桃花源中男男女女的衣着,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人”,那他们见到桃花源外的渔人而“大惊”就不太合理;而理解为“桃花源中男男女女的衣着,完全像另一个世界的人”,由于衣着装束上的显著差别,桃花源中的人见到渔人而“大惊”,就顺理成章。
二、从时间跨度上来看。文中写道:“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秦朝是公元前221年建立,晋代到公元420年结束,其间相距几百年,风俗在变异,人的衣着不可能不变样,而桃花源中的人处在封闭的世界中,衣着不可能与外界相同。这也就说明桃花源中人的衣着,不同于包括渔人在内的桃花源外的人,而应完全是“另一个世界的人”。
三、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内容来看。其中有云“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既然“衣裳无新制”,也就是说穿的还是从前式样的衣服,因此我认为“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外人”应该理解为不同于渔人所在时代的“另一个世界的人”。
四、从王维的诗《桃源行》来分析。诗中写道:“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无改秦衣服。”既然他们先世避秦时乱,来到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自然穿的仍是秦时的衣服了。所以“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外人”不能理解为处于晋太元中的“桃花源外的人”。
五、从中国的服饰沿革来看。秦统一后立即着手推行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刑律条令等,其中也包括衣冠服饰制度。不过,秦始服饰制度并不完备,只是在服装颜色上做了规定。在秦朝,黑色为尊贵的颜色,衣饰颜色亦如是。魏晋服装服饰虽然保留了汉代的基本形式,但在风格特征上,却有独到之处,宫中朝服用红色,常服用紫色,白色为平民百姓服色。所以桃花源中的人的衣着不应该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人,“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中的“外人”应理解为“另一个世界的人”,而不是“桃花源外的人”。
六、从文章主题来理解。本文以散文形式记叙了渔人寻访桃花源的传闻故事,描绘了桃花源内的优美景致,给出了一幅丰衣足食、自由自在、和平安乐的社会图景,曲折地反映了久经战乱的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这一人间仙境也与污浊黑暗的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清楚地表明作者对战争频繁、尔虞我诈、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作者显然与现实社会彻底决裂,那么桃花源中的人的衣着也应是完全不同于桃花源外的人。
综上所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外人”解释为“另一个世界的人”更为合理。
(江苏省海安县瓦甸中学 226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