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纳·拓展·融通

2008-05-29曹志正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5期
关键词:小丘赤壁赋游记

曹志正

新课结束以后要进行复习,而以专题(单元)为单位组织复习,是我们语文老师常用的复习方法之一。如果按照顺序,一篇一篇地进行“炒冷饭”式的灌输,那只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最佳的做法是扎扎实实地抓住归纳、拓展、融通三个环节进行。2007年6月下旬,我在江苏省教育学院牵头的“江苏省廿所知名高中选修教材复习示范教学研讨会”上推出的一节“唐宋山水游记”专题复习课(高中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就是从引导鉴赏的角度切入,按归纳、拓展、融通三要素组织教学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受到了广泛好评。现谨向广大同仁推介此类课型,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归纳:包括求同和求异两个方向

归纳,就是对作品中主要的写景手法、抒情方式、说理途径等进行归拢、整理,以引导学生探究并逐步掌握规律性的东西。

唐宋“山水游记”专题,包括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后赤壁赋》三篇课文。为了更有利于归纳,我引进了必修一教材中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必修二读本中苏轼的《石钟山记》,让六篇课文一起组成一个稍稍扩大了的专题进行复习。

这里的求同,就是探寻共同点;求异,则是辨析差异处。

首先是求同性归纳,比如讨论它们写景方面的共同特点。《钴鉧潭西小丘记》中对奇石的描写是:“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作者笔下的山石,有的高高耸起,有的屈曲起伏,破土而出,争先恐后,呈现出各种奇特的形状:“那些高峻的巨石相叠而下,好像牛马探出头在小溪中饮水;那些向上翘起斜伸的山石又好似熊罴在缓步登山……”作者运用拟人、对偶、比喻等多种辞格,描写了小丘独具特色的山石,化静为动,摹形传神,显得美不胜收,情趣盎然。再看《始得西山宴游记》对登顶后远眺所见的“怪特”之景的描写:“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呵,那高低参差的山崖,就像蚁穴边的一堆堆积土;幽深凹陷的山谷,就像野地里的一个个蚁穴;而周遭青山萦回,白云缭绕,一望无际。通过求同,让同学们懂得既然是山水游记,就一定得把所游的山峦河流、森林草原的美景呈现在读者眼前,让他们产生美感,犹如亲临其境一般。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恰当地运用一些必要的修辞手法,如想象、比喻、拟人、烘托等,是必不可少的。

这一目标基本达成后,就要进行求异性归纳。比如将《钴鉧潭西小丘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写景文字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比较,就不难发现,同是写景,柳文用繁笔,苏轼则用简笔。苏轼写夏初的赤壁之景和冬初的赤壁之景,分别用了16个字和32个字——夏初“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冬初“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其景趣美感丝毫不见逊色。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并未对山上的景观作具体描绘,但高僧的“庐冢”,“仆道”的残碑,“平旷”处“有泉侧出”的前洞,窈然幽深“入之甚寒”的后洞,组合起来,山光洞色似乎笼着一层薄薄的面纱,半映半掩,也独具魅力,吸引着读者。

最后是总结性归纳:游记中的写景,既可用繁笔,也可用简笔。用得好,繁笔可得穷形尽相、淋漓尽致之妙,简笔可收一句传神、以少胜多之效。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游记中必须有理性光辉的照耀,文章方能熠熠生辉,而这正是唐宋山水游记共同的亮点。其理性的呈现,却又各具特色: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是直说的,利落而确定;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则以生动的比喻托出,“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这种胜境必须具备“有志”“有力”和有外物“相之”三个条件,方能到达,形象而又深刻。

即便在同一篇作品中,两种呈现方式也可交替使用。像苏轼《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议论,是直说的;而事物均具有“变”与“不变”之二重性的深刻玄理,又是巧借江水、明月、清风这些美好的意象,采用主客对话的形式含蓄地阐述的。

懂得了这个道理,解读其他山水游记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时,就有钥匙在手了,如果写游记,需要议论时,也可较为自如地驾驭。

二、拓展:有课内延伸和课外拓宽两个层面

拓展,就是既依据文本,立足文本,紧扣文本,又不囿于文本,进行适度的拓宽和扩展,甚至跳出教材去览胜,以引导学生扩大视野。

课内延伸是指复习的范围不局限于本教材本专题所选取和编排的篇目,扩大视野,到其他教材、其他专题(单元)寻找可归类、可联系、可比较的篇目,“引”进来重新整合成一个综合性更强一些的专题作为复习单位。我对“山水游记”专题的设计就是这种做法。这是同类延伸。这样复习,联系面更广,可比性更明,系统性更强,效果自然可以更上一层楼。

课外拓宽是到教材之外寻找能够匹配的作品,拿来进行比较阅读,以巩固课内文章的复习效果,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充实知识储备,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解题能力和鉴赏水平。我的这堂示范课选了明末清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作为课外拓宽的重头篇目,快速阅读后,让学生鉴赏其优美的写景文字,比如从听觉角度(“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雪大的技法,比如量词的锤炼和选用等;又启发学生从张岱笔下幽静广远的雪景图,从他独自起早到湖心亭看雪一事,来探讨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再比较此篇在写景、抒情方面与课内有关作品的异同,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这叫相似拓宽,因为张岱的这篇短文在写景、抒情等方面的特色和造诣差与唐宋山水游记比肩,好像出于同一师门。一般来说,拓展时文本的选择方向主要是求同,或同中求异。

专题性的联系和比较是拓展的最高境界。比如引导学生探究下面的问题: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作者的目、耳、神、心各种感官,都和景物进行了交流,并获得了巨大享受,真正达到了心灵与景物相汇合交融的化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饱览大好河山后,觉得“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以至“引觞满酌,颓然就醉”,虽然暮色苍茫,“而犹不欲归”,继而感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也到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苏轼《赤壁赋》写自己面对初夏江景,产生了“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之感。他们真的是乐不可支吗?通过探讨,同学们都懂得了文人纵情山水,大多是因为“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如曾巩《墨池记》写到王羲之“不可强以仕”后就“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中的张梦得谪居齐安后“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说:“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通过这样的联系和比较,让同学们逐步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三、融通:涵盖赏析写景文字、体验思想感情、领悟事理情理三方面

融通,就是融会贯通,能将有关知识、技巧等融合起来,作连贯、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做到举一反三,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优化语文素养。

唐宋山水游记最重要的美学价值在于几乎每篇都兼具景趣、情趣和理趣,我们学习的重点也就应该定位在引领学生学会独立地鉴赏作者笔下的景物美、情感美和理性美。复习时,我们应该学会解剖麻雀,以典型引路,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做到融会贯通,谋求复习的最佳效益。

其一,欣赏景物美。先以欣赏《钴鉧潭西小丘记》开头描写奇石的精彩文字作为典型引路,师生共同归纳出鉴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①用现代汉语对画面稍作描述或者归纳;②品味并指出语言等表现手法方面的特色(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等);③评说表达效果。再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这样的步骤和方法,鉴赏《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登顶后,“箕踞而遨”所见怪特之景的一段文字(“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以利巩固。最后提供张岱《湖心亭看雪》中描写雪景的文字,让学生进行迁移训练,使之触类旁通。

其二,把握情感美。先体验《钴鉧潭西小丘记》中清理了“秽草”“恶木”后,作者举目四望,只见“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中蕴藏着的情感;再体验《后赤壁赋》中横江东来的孤鹤形象中所寄寓的情怀,并告之,山水游记中情感的表达,有的是直接的,一看便知,有的是间接的,蕴含在写景叙事之中,如盐在水,味在其中,慢慢涵泳,才会“于我心有戚戚焉”;最后师生一起归纳出体验作者情感的关键:一是紧扣原文,把握文中重要意象的含义——披文入情;一是了解作者的为人、遭遇和写作的背景——“知人论世”,两者结合,再辅以其他方法,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

至此仍不可停步,还要组织学生讨论:从张岱笔下幽静广远的雪景图,从他在严寒的清晨独自一人到湖心亭看雪一事,你读出了他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的提示是:张岱,明末清初绍兴山阴人(1597——1679),出身官宦之家,终身未仕]这样来求取巩固和融通之效。

其三,感悟哲理美。首先请学生找出作品中理性光辉的主要呈现方式,一是直陈,如《石钟山记》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赤壁赋》中“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等;一是用比喻等手法作形象化阐述,如《游褒禅山记》关于高远目标的实现必须具备“志”“力”和外物“相之”的条件,《赤壁赋》中巧用江水、明月、清风,以主客对话的形式,论述事物都具有“变”与“不变”的二重性玄理。然后共同探讨“悟理”的要诀——对直陈的,只需依托原文,稍作引申即可;对于含蓄的,则需探求本体,整合信息方成。

课堂总结时的友情提醒是:这里归纳出来的鉴赏景物美、情感美的方法技巧,同样适用于古代诗歌的鉴赏;而领悟理性美的方法技巧也适用于现代文阅读中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笔者以为,归纳、拓展、融通三原则也适用于其他专题的复习,甚至适用于其他学科的专题复习。这种类型的复习课,应该是高效的。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226400)

猜你喜欢

小丘赤壁赋游记
“学教评”一体化:把握评价导向,把脉阅读教学
苏轼没有写过《前赤壁赋》
对比前后赤壁赋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苏轼没有写过《前赤壁赋》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退化
退化
超市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