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模式 走向创新

2008-05-27张发德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4期
关键词:作文指导模式创新

张发德

【摘要】优化的模式,是创新的前提和先导。在高考情境下快速产生优秀作文,借助一定的模式是必要的。本文主要阐述了“写两例,不雷同”的模式的具体操作方式。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在模式的规范下走向创新。

【关键词】模式;创新;作文指导

如何使学生在紧张的高考考场中以一小时左右的时间速成一篇令人满意的作文,是摆在所有一线语文教师和高考研究专家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长期以来他们都积极展开探索并构建各自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而本人在北京特级教师王大绩科研基础上,结合多年毕业班教学心得,也日渐摸索出一套易行高效的作文指导思路。

这套思路简言之就是:借鉴模式,走向创新。

也许有人会说,提倡模式就要禁锢学生思维,束缚学生手脚,与“创新”是背道而驰的。其实,“模式”只要合理,就与创新非但不矛盾,反而能高度统一。合理的模式是创新的前提和先导。试想,有哪位舞蹈家不是从最基本的步法、身法走上舞姿创新之路的?又有哪位书法家不是从最基本的笔法踏上书法创新之旅的?这步法、身法、笔法不正是合理的模式吗?而且越有价值的创新越会定型为合理模式,因为任何创新总是一定条件下的创新,为了顺应一定条件的限制,就必须定格为一种合理模式。拿工业产品来说,有价值的创新成果就上流水线大规模生产,当然就统一成一种合理模式。当然,创新是发展的,模式也会朝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创新实际上是模式下的创新,是使模式日趋合理的创新。

高考作文创新也是存在合理模式的,其中一种可简括成“写两例,不雷同”。所谓“写两例”就是指文章除开头、结尾外中间主体由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片段组成;所谓“不雷同”就是指构成文章主体的两片段在选材、结构、语言上要有变化,互不雷同。

说“写两例,不雷同”是作文的一种合理模式,理由有四:

第一、它符合辩证法一分为二原理和美学对称原则。辩证法强调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等对立统一,本身是两例互不雷同展开的。美学提倡对称协调:时间上古今组合,空间上前后、左右、上下、内外搭配,思维上虚实结合等,也是两例互不雷同展开的。

第二、它符合考场作文大题“小作”的现实需要。考场时间和作文字数限制使学生不可能大题“大作”和“空作”,而只能紧扣题目集中深入地作,而“写两例,不雷同”模式,则很好保证了此点。如果把考场作文比作一双小脚,那么“写两例,不雷同”模式就是一双合脚小鞋,学生穿上这双小鞋会轻松愉快地决胜于高考考场中。

第三、自古以来很多文学实践无不印证着它的成功。就中国古典文学成就最高的唐诗而言,律诗的颔联、颈联是被形式规定的“写两例,不雷同”,而绝句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一例,“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又是一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是一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又是一例……几万首绝句莫不是“写两例,不雷同”的范例。唐诗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用“写两例,不雷同”作文可行更可创造典范。

第四、它的自觉运用可克服中学生作文因写作自发、随意、散漫而来的诸多弊病。

中学生作文弊病之一是与主题无关的废话一大堆,入题慢。比如写“春游”,有些同学可能大谈“春游”缘起,知情后的激动和相应的准备工作,这些内容占了大半篇幅,写游的篇幅所剩不多,虎头蛇尾,结构失衡,主题表现不深刻。而采用“写两例,不雷同”模式,可先构思好,如可写途中祖国河山的壮美和人情美好两例,可写旅途艰辛和同学互助两例,可展开联想写所见所闻的今昔对比两例,可在所见所闻基础上层进写由此而来的思考两例,一例写300—400字,这样,层次清晰,便于展开行文;内容亦可集中深入。

中学生作文又一大弊病是思维低幼化和行文流水账式。很多情况下,我们同学作文喜欢按“小学—初中—高中”流程一路写来,内容刻板、单调,读来让人生厌,而采用“写两例,不雷同”模式结构主体,能引导他们把内容写得具体生动,又能增加行文波澜。

既然“写两例,不雷同”是考场作文的一种合理模式,那么我们有必要讲明其展开的几种形式。总体而言,它主要有并列式、正反对照式、层进式、点面结合式、抑扬组合式、前后转折式等几种,现结合高考满分作文分述之。

一、并列式

并列式强调文章主体由两个无先后主次的片段组成,如《记忆移植公司开业剪影》(1999年全国卷·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是当年江苏的一篇满分作文。据说考生用40分钟构思,用25分钟一气呵成。文章主体由两例构成:一个是企业家移植失学儿童记忆,一个是下岗工人移植自学成才的建筑师的记忆。两例分别涉及希望工程和下岗再就业这两个社会热点问题,很有时代性和社会价值。而且它们在选材、结构和语言上各具特色,互不雷同。选材上,前者贴近学生实际,用显名“苦娃”,后者面向广阔社会,用隐名“某下岗已两年多的职工”。结构上,前者由苦娃伏在母亲的肩上——回头看看家中——站在山岗上,以空间转换结构故事;后者按白天——午间——夜晚,以时间推移演绎故事。语言上,前者除整体介绍外,还特写“看到”和“听到”两个镜头;后者主要是整体介绍。

二、正反对照式

正反对照式强调主体由性质相反的两例构成,一正一反,对比成趣,它主要用于议论文正反对比论证上,很多记叙文也借此结构主体。如《父亲,我爱你》(2004年全国卷·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它以书信体形式结构主体,选取两例:遭遇下岗挫折,坚强面对,化解痛苦;遭遇丧偶之痛,误入歧途,放大痛苦。两例正反相对,互不相同。结构上,前者围绕下岗挫折由两个镜头组成:安慰妻子,决心再创业;告慰妻子,创业有成。后者围绕丧妻之痛写了几个镜头:酗酒、赌博、吸毒。语言上两例互不相似。前者以“骄傲”口吻写,说父亲是“偶像”、“依靠”,把他比成“伞”,为家人遮寒避暑,比成“咱家的顶梁柱”,两次出现“父亲,我亲爱的父亲”的呼告表达对父亲的深爱;后者女儿对父亲变坏痛心疾首,吃惊不解,渴望父亲重新站起来,话语方式是“哭诉”。

三、层进式

层进式强调两主体片段时间上先后演进或认识上即事明理、由浅入深、由现象而本质深化提升的过程。如《“评说”之风可以休矣》(1995年全国卷·《鸟的评说》读后感),它由评说之风及其根源两例构成,即事明理,由现象而本质,认识上层进,而且两例选材上不雷同。结构上,前者并列分述“鸟的评说”和“人类评说”的方方面面,以用例为主;后者挖掘根源,“其一、其二、其三”逐条并列分述,总括与用例结合,最后都指向“如今”的改革开放,很具时代感。语言上,前者除使用整句外,还辅以四字短语、成语、短句,重感性印象;后者使用多整句,用了很多经典名言,语言较理性。

四、点面结合式

点面结合式中“点”强调个别、局部、特殊,而“面”强调群体、整体、一般。在记叙文中这种模式重在全景介绍和特写镜头组合,在论说文中则重于事例和道理结合。如《近观与遥望》(2005年湖北卷·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它“面”上阐述道理——入乎其内感受幸福美满,出乎其外超载挫折苦难;“点”上用名人事例例证:霍金、勾践出乎其外对待挫折痛苦,走向成功,创造辉煌。点面结合,两例选材互不雷同。结构上,前者用“但是”转折;而后者例证后用“是啊”的议论进一步提升道理,又一层次点面结合。语言上两例都整散结合,但前者重概括,后者重名人经历叙写。

五、抑扬组合式

抑扬组合中的“抑”即压抑、贬低,“扬”即昂扬、褒扬。它主要有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形式。这类文章本意为褒扬或贬抑某人(事、物)却不直写,而是欲擒故纵地先从相反处写起,使二者互相背离,在强烈的反衬、反差和鲜明的对比中,一者因另一者的表现而强化深化,从而在起伏的波澜中给人以巨大的情感冲击和心灵震撼。它主要运用于记叙类文体如散文、小说等。如《因为俺是俺大亲生的》(2003年全国卷·情感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这是一篇民俗味浓郁的寓言式小小说,前一主体叙写俺大对俺的漠视、冷落、无情和对“马驴”兄弟的袒护有加,俺愤愤不平,深恨俺大,笔触是“抑”的;后一主体以俺表叔(中年马)的劝慰提示事情原委,俺理解原谅了俺大,看法和情感发生一百八十度转折,由“抑”而“扬”,“扬”因“抑”而深化强化。结构和语言上两主体互不雷同,前者并列写“小时候”和“上学时”俺和马驴劳动和待遇的不平等,除对话外还辅以动作及肖像细节描写;后者主要体现为俺与表叔的对话描写。

六、前后转折式

前后转折式借助“然而”、“但是”、“不过”等将笔锋一转,使前后主体片段相对相反。但它与正反对照式不同,正反对照式强调两主体在平等基础上针锋相对,重对立;而它则偏重后一主体,重相对互补。它适用于各种文体中。如《星星发光,张扬个性》(2005年福建卷·看图作文),该文前一主体认证“什么是个性张扬”,而后用“然而”转折写“怎样张扬个性”,两主体选材不同。结构和语言上两主体互异:前者正反对照,正面用周杰伦、《红楼梦》等例,反面举某些人作秀,跟风。以理出例,例化出理,指出张扬个性就是展现自我,如果盲目模仿将回归共性,丧失个性;后者转写张扬个性须受“圆“所象征的道德法律制约并且“制约”应与时俱进,合情合理,层进论述,虽也例理结合,但只用“高中女生”一例,显得简约。

上述模式如何展开两例的精要,教师须讲明讲透,使学生在作文前有坚实的理论前导。之后,师生密切配合,做好几项工作:第一、让学生多方尤其是从往年高考满分作文中搜寻摘录模式范例,悉心钻研,以步入模式多树“样板”。第二、让学生在平时和考场中依模式精心构思,多试多练,使模式日臻成熟。第三、课上,教师常精选话题,让学生围绕模式,发散创造性思维,充分讨论构思以加深对模式的理解。如“战胜诱惑”话题的写作,有的说可正反对比展开主体:正面举许由洗耳,庄子置楚相于不屑,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周恩来、任长霞一生廉洁等战胜诱惑而为人称颂;反面举楚怀王信张仪割地六百里而身败名裂,和坤巨贪致悬梁赐死,成克杰、陈良宇以权谋私“东窗事发”等沉迷诱惑,遭人唾弃。有的说可古今,中外分举用例。有的说可层进叙写自己或他人从陷于诱惑到抵制诱惑的经历并抒发感想。……这些有价值的思考教师应大加赞许,使学生有成功感并树立运用模式写作的信心。第四、教师及时评改学生作文,标明精析两例所在,成功处鼓励,不足处点明改进策略,使学生加深对模式的理解,明确奋斗方向。当然,工作开展起来烦琐而艰辛,但只要坚持,学生在借鉴基础上,就能很好的运用、超载模式,从幼稚走向成熟以至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进而创新,势所必然。

猜你喜欢

作文指导模式创新
关于小学作文指导中的想象和观察研究
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八点建议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永续债券探析
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的探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