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课的导言设计

2008-05-27陶建武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4期
关键词:导言讲授课文

陶建武

【摘要】语文教学中,好的导言能引起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的作用。导言设计有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审题导入法、铺垫导入法等。重视导言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效率;导言设计

导言,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本着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一小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引导性话语,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言如同剧的序幕,能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到具体情境之中,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导言不仅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使新课导入得更好,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导言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1.引起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注意,增强求知欲。新课或某一内容教学之前的教学语言设计如何,对上好整节课关系极为重大,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状态。精心设计导言,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可以使学生产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起到组织教学,引起兴趣的作用。例如,笔者在讲授《再别康桥》时导入:古人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在古人的诗文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别之情……这样的导入,自然而然,毫无雕饰,这样的创设,让学生乘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在文学的海洋中翱翔。

2.开启学生思维,诱发思考

教师的讲授、点拨、引导,只有伴随着学生积极的思考才能使学生有所得。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由何来?思由疑引起,有疑才有思。教师“须教有疑”。疑从何来?在于教师巧设疑点导言,能起到开启思维,诱发思考的作用。例如《门槛》一文中有这样的语句:“正面一道窄门敞开,门里一片阴森黑暗,高高的门槛前站着一位姑娘……”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含义,学生往往理解不够深刻。对此,我们可以这样导入:一道窄门,里面阴森黑暗,寒气袭人,门槛很高很高,一位俄罗斯姑娘却不顾一切,执意要跨进去,她心里想到了什么?

3.突出教学重点,画龙点睛

成功的解题式导语是教师为学生能直入课文“心脏”而铺设的一条捷径,它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通过导语,使学生迅速把握文章的重点,因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讲《故都的秋》时,笔者采用这样的导语:“秋”是中心词,“故都”是修饰语,限定了地点是北京,暗示了所写之秋是故都所特有的。这些特点就集中体现在课文的景物描写之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故都的秋的特点。这样的导入以简洁的语言,直接对标题作了解释,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了文章所描写的对象和主要内容,重点突出。

4.联旧引新,承上启下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低级向高级这一客观规律的,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按照教材内在逻辑关系,根据语文知识与技能的系统性,教师设计出新旧知识联系、承上启下的导言,就像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既激发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又激起了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这样引入新课,既巩固了已学概念,又形成了知识迁移,使学生的思维很“平坦”地过渡到新知识、新内容上去。例如笔者在讲授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时,用这样的方法导入: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我们为毛主席所描绘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壮美,瑰丽奇特所陶醉,更为伟人涵盖天地、吞吐宇宙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因为有已学过的知识作铺垫,所以在进入新课时学生会感到很亲切,自然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二、导言设计方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归纳总结的几种主要的导入方法。

1.复习导入法。联旧引新,有意识地抓住新旧内容之间的相似点或不同点,进行沟通、对比,以故引新,以旧启新,新旧相连。

2.故事导入法。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设计导言时,可讲一段精彩的故事,描绘一下故事的曲折奥妙之处,以将学生的心引进课堂。笔者在讲授《孔雀东南飞》时,就给学生讲娥皇和女英的故事:她们迎着风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寻找丈夫。舜帝从遥远的北方来到这里,帮助我们斩除了九条恶龙,人民过上了安乐的生活,可是他却鞠躬尽瘁,流尽了汗水,淌干了心血,病死在这里了。她们悲痛万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们把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眼泪流干了。最后,哭出血泪来,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

3.审题导入法。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文题,可以看到作者写作的动机和构思的意图。通过释题,一开始就帮助学生由题目引入课文,由问题引入思考,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

4.铺垫导入法。因为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对部分课文的背景不甚了解,若直接进入课文可能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先作些简要的介绍,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讲授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我用这样的导语作铺垫: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变成了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乎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之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三、设计导言应该注意的问题

导言是课堂中抛砖引玉的部分,因此导言的设计中应遵循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简单、明了、清晰。首先,导言要精简,要有明确的目的。导言是引言,应切中重点,根据教学的内容展开,切忌庞杂、繁琐、冗长。其次,导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教师设计导入新课的导言,不能脱离教学内容,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对于所设计的导言要做到具体、简洁,尽可能用精炼的语言说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意义和要求。此外,设计导言还要对学生有启发性。

如果说教学内容像珍珠,那么导言就是把珍珠穿起来的线。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重视导言的艺术性,善加指点,就能收到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双赢的效果。

猜你喜欢

导言讲授课文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端午节的来历
论教学中的导言
背课文
“导言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分析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
序言、导言、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