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
2008-05-23刘德福
刘德福
【专题解读】
江南,不是一个地理概念,不是一个行政区域的划分。江南是中华大地最柔软的部位,那里生长着最柔美的景色和最柔媚的情感;江南是中国人生命中的一个情结,那里有文化的味道还有汉语的精魂。江南,如诗如画的江南,如梦似幻的江南,如歌如曲的江南,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江南。这个春天,请您和我一起走进江南……
一
江南春绝句
(唐)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
春天里,杏花春雨,草长莺飞,这些经典的江南风物,却不够诗人的挥洒,诗人单单盯上了江南的寺庙,而且还让花红柳绿莺啼酒旗招展的景色作为寺庙的陪衬。我们读罢掩卷思考,总觉得如此之多的寺庙,似乎成为江南如此美好景色的一种不和谐的音符。烟雨中迷梦的一样的江南胜景,突然涌出如此多的寺庙,就像潺潺的溪水中突然涌现一股黑黑的逆流。
原来这是一首借古评今的诗作。其实,“多少”是感叹语气,包含了太多的情感内涵,而烟雨楼台后面站着的是那些迷信佛教、劳民伤财的南朝和唐朝统治者。
【练习】
1.作者为什么要写“四百八十寺”,请结合诗歌的思想感情予以解说。
2.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对这种说法有何看法。
【参考答案】
1. 诗人在赞美江南烟雨美景的同时,也提出了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南朝的宋、齐、梁、陈短命的四代王朝,崇佛成风,但仍以腐败的统治而告终,形式上的崇佛却成了耗尽民财的另一形式的腐败。诗人意在借古讽今。
2. 这首诗题为《江南春》,诗意广阔,不是专指一处,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后两句写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给人一种深邃的历史感觉。
二
菩萨蛮
(五代)韦 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赏析】
给江南唱赞歌的人数不胜数,可是,像韦庄这样痴情得想把一生都献给江南的人却很少。韦庄自己本来是游客,却将江南写得比故乡还亲,可见江南的魅力。这首词仿佛是写给江南的绝妙广告词,可以说将江南的优点全抖出来了。先从别人的赞美写起,这是“面”,只有“面”就流于浮泛,所以,接下来作者开始写“点”,写了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然后又写了人物美,最后,又回应开头还是写游人,但是写了一个假设,从设想的角度又写江南的美。
【练习】
1.韦庄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就是表意看似直白却很含蓄,抒情好像畅达却曲折幽深,请用具体词句评析这个特点。
2.分析这首词在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时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作者写江南景色,却先写别人对江南的赞美,这是笔意曲折的体现;“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作者设想游人如果不终老于江南,将遗憾无穷,是表意含蓄的表现。
2.这首词写江南的景美只有两句,却以写意的笔法,画出江南水乡的最大特点,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写江南的人美,只写垆边美人的皓腕,而“似月”的美貌又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开头用“人人尽说”这一侧面描写的手法,令人信服。而一般游子只能发出“思归”而不得的感慨。这首词的结尾又巧妙地呼应开头,正话反说,说游人应老死于此,否则将遗憾无穷,俏皮而极富新意。
三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烟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赏析】
送别诗写得如此轻松自在委婉清丽而且俏皮有趣的只有王观。离别总是伤感的,不管友人是贬谪还是升迁,是离乡还是回乡,而王观的眼中,旅途的艰险成了寻访美人的佳遇。山水多情,人当然如同和心仪的美人一起游玩。而下阙写得更好玩了,朋友不是离别,而是追赶春天,是和春天结伴去旅行,而且还让朋友和春天一起居住。世界上哪有这么温馨浪漫的祝福?也许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永远和春天同在,王观送给友人的就是一个春天。
写送别不谈离别,而是写景物的诗歌比比皆是。李白的“孤帆远影”,杨万里的“接天莲叶”,岑参的“雪上马蹄”,都是这种写法的典型之笔而直接谈山水和春天的也许只有王观。王观用双关的手法,将山水和美人、春天和朋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写出了朋友和美人、春天一起旅行的过程,在轻松愉快的节奏中,我们读到了一个有知音和春天陪伴的惬意的旅行。
【练习】
1.上阕诗人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友人将去的地方?
2.“眉眼盈盈处”,有两层意思,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 比喻,设问。
2. 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一指有着眉眼盈盈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