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见”汶川

2008-05-20张蔚然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18期
关键词:羌寨汶川县水磨

张蔚然

四川美院的学生们,利用专业优势,在不到两天时间内,做出了平时需要两个月才能做出的模型——一个震前的美丽汶川

5月15日凌晨两点多,重庆西郊长江之畔。

四川美院06级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同学们,正在教室里紧张地赶制汶川震前模型。地上放了一瓶矿泉水——“只要瓶子一倒,咱们马上往外跑”。几分钟前,这里刚刚发生过一次余震。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以来,余震不断,各种说法也满天飞,搞得人心惶惶。尽管如此,同学们坚持——“要在两天内把汶川震前的模型赶制出来”。

“还原汶川”的倡议,最初由戏美专业系主任王果提出,13日晚上11点,她向60名倡议:赶制一个震前的汶川模型——作为送给“汶川灾区同胞最好的礼物”,倡议得到同学们的一致响应。

大家商议下,四个汶川模型被基本确定——汶川县水磨镇小学、汶川县人民医院、羌寨建筑、县中心街道。

“这四处地方很有代表性——医院是生命开始和结束的地方,学校是孩子们学知识的地方,羌寨代表少数民族,街道代表普通的人民。”班长盛帅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方案确定后,同学们分成四组,连夜行动。在网上找素材、核实图片、画设计图、计算比例、买模型材料、搭骨架、做模型、上色、做旧。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负责小学模型的刘康睡了不到三个小时,而盛帅在教室桌子上凑和了两个小时。

汶川县水磨镇小学的震前图片搜集工作极为困难——在网上只找到有关学校正门的一张小图,模糊不清。从图片中的校门往里看进去,只能看到一间教室和一处楼梯。仅凭着这些线索,十位小组成员利用自己的影视模型制作知识,按比例尺对水磨镇小学做了最大程度的原样恢复。

他们还注意到——因为救援难度太大,直到5月16日,水磨镇还没有部队进入支援,“越是这样,我们就越要把它做好、做细。”

在做好的羌寨模型上,背靠青黑色的大山背景,房屋外墙上一串串的红辣椒、金黄的玉米整齐悬挂,房顶上垛着十一颗南瓜,房后是最具羌寨特色的的碉楼。现实中的碉楼一般有30米高、9层,是古代羌族先民用来观察敌情、报警、驻军和堆放粮食的地方,上面设有炮口——羌族建筑大都是用当地的片石和粘土修砌而成,粘合紧密。

寒暑假期间,美院师生经常去汶川羌寨摄影写生,在他们眼中,有着“西羌第一村”的羌寨有着“迷宫”一样的美,完全无愧于“东方神秘古堡”的称号。

这里是传说中的大禹出生所在地,曾经是一个古朴习俗保存较好的河坝羌寨,也是距成都最近的羌族村寨。古老的风俗民情、精湛的建筑艺术、独特的羌族刺绣,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羌绣之乡”。

整个古寨呈青黑色,有些地方甚至是黑暗的,黑到石缝里。村民们“依山而居,垒石为室”,用片石、泥土和木头建起十余丈的羌寨。在此次震中,桃坪羌寨矗立的羌寨碉楼虽然没有发生垮塌,但几十米高的羌寨墙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并有石块掉落。

两天内,学生廖婷的手被502胶粘了不下六次,每一次都会脱一层皮,结果只能是大喊大叫却毫无办法,她负责制作医院的模型。“我们学校也处于震区,晚上还下着雨,学校里很混乱,外面到处是人。我自己也很慌乱很害怕,但努力说服自己不要跟着乱,赶快把模型做完。”

5月15日晚,震前汶川的模型终于被赶制出来。此时,在离四川美院186公里远的汶川县,救援行动还在艰难推进。★

猜你喜欢

羌寨汶川县水磨
寒池
洮渭水磨概述
有趣的羌寨婚礼
汶川县2013年慢病普查情况分析报告
水磨地区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
守望的花朵
清代洮河流域水利利用探析
晋祠水磨
20对重组新人 吉娜羌寨的集体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