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08-05-16
当前,课程改革已深入人心,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而此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即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获得协调发展。但是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课标、教材把握不当,使课堂出现了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可以说,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发展,推动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呢?
以“系统工程”的眼光看教学
◆潘跃金
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专家学者一般都要选择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或非常具体的问题来进行深入研究。而一线教师要从“工程”的角度,系统看待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工程”的效率。也就是说,要让课堂以外的“战场”全部调动起来为课堂服务,从各角度、各方面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融洽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友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的心理环境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产生愉悦的求知欲望,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创意。
如何营造这样的环境呢?课上,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争议不休时,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这样既能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又能为学生创设一种没有精神压力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课下,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情感,营造宽松氛围,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样,随着教学“工程”的逐渐完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明显提高。
二、做好课前准备
有效的课前准备,能带来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做好有效的课前准备,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对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实践体会既要有感性认识,还要有理性认识。各种课型的教学都要处理、把握好。例如,对复习课、习题课等比较难把握的课型,教师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复习课之前可以做一个小的教学测验,来了解学生的情况;习题课前可分层设计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提高。
第二,教学设计要真正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第三,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设计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教学策略”的研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
第四,教师要提高设问的有效性,从难度、坡度、针对性、启发性、明确性、开放性等方面加强提问的有效性。
第五,教学设计要注意因材施教。
第六,教学设计要注意整体思考,综合考虑已学、现学、将来学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三、适量作业与适度评价
通常,教师在课堂上都会想尽办法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但如果评价不当,就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三维目标就很难完成。
适度的激励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作业与评价方面教师要努力做到:一作业与学习内容紧密相连,不脱节,有层次;二利用作业结果,为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改善服务;三控制训练及作业量,以精选来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四严格用课程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同时要适当考虑学生的差异;五注意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四、有效使用教学资源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教师之间要共享教学资源,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借鉴,补充新知,尽可能多地为课堂效率的提高提供可能。
总之,教师的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对整个过程都要做一个严谨的规划,注意每一个环节,为有效教学服务。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从“有效”走向“优质”,从而真正实现有效、优质的教学。
(作者单位:北京市八一中学)
巧妙设计问题情景
◆张 晓
现在有些教师把概念、规律讲得极其简单,而把习题搞得很难,没有给学生一个思维梯度。这既不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习效率自然很低。
掌握知识、培养创造性应始终贯彻在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并且要遵循思维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思维梯度,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创设适宜的问题情景。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对某一问题的设问,要尽可能恰到好处,要有梯度和伸缩性,使学生既难达到又很有信心。好的问题设置,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机遇,使学生在创意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那么,设计问题情景应注意些什么呢?
1.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问题情景要充分考虑所教班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大班额教学的学生层次有高有低,因此,问题情境要有明确目的,设问要准确,要有明显的过渡。实践证明,即使有的学生在某些问题上解决得不是很快、很准确,但是,只要他们是积极思考的,是有所收获的,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
另外,每节课后要特别注重所出现的问题,哪个问题梯度设计得有问题?学生的思维障碍在什么地方?从而更好地认清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达到增强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2.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长时间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注重“方法和过程”的教学。培养发散思维,关键是选择思维发散点。每节课都要根据本节课的整体教学安排找出恰当的思维发散点。
需要注意的是,一堂课的发散点不能设置太多,不然会造成课堂容量不够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多层次、多类型地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情景时考虑好控制发散的广度和时间分配,要做到发散与集中的和谐统一。
总之,通过多层次、不同梯度、逐渐过渡以及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景设置,真正地提高教学实效,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不断解决问题,学会新知识,获得成长与进步!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二十中学)
切实落实三维目标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邓文卓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在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时常常会出现以下几种问题。
1.三维目标的定位问题
教师缺乏学段、教材的全局意识,割裂教材、学情、学段、学时之间的联系;过分突出知识和能力目标,对其余目标重视不够;所制定的目标空泛,难以落实和评价。三维目标的定位偏高、偏低或错位注定了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
2.教学环节的问题
教学实施与教学目标缺乏呼应性,达成教学目标的步骤和方法与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甚至出现两个极端:一是一些教师传统教学痕迹过重,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创造性;二是一些教师过于追求教学形式,只顾“搭台唱戏”,淡化了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课堂缺乏有效性。
3.教学实施的细节问题
第一,一些教师“为活动而活动”,将活动与三维目标的落实相剥离。这种活动既不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更无关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失去了课堂应有的价值。
第二,一些教师脱离教学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第三,还有一些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能做到有抓有放,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知识与关键能力不够突出。
4.课堂练习反馈问题
一方面,练习内容与三维目标脱节,或者只顾其中一、两点,层次性、跨度的把握不恰当,作业的选择与容量比较随意,不能为课堂教学的反思和改善服务;另一方面,不少教师缺乏正确全面的自我评价,这都是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障碍。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强化“三维目标和谐统一、不可分割”的意识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培养学习技能,还要帮助学生健全人格。过程与方法,要自始至终地贯穿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贯穿于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三维目标的确立、贯彻、实施与反馈是保证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在机制。
2.制定适宜的三维目标
教师应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状态,在钻研课标、把握教材意图的基础上,注重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与融合,精选教学内容,为每一学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既有明晰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要求,又有实实在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中收获认知并有所体会与感悟。
3.切实贯彻三维目标
现代课堂是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变化,随时添加或删除预设的教学环节,从而调控教学流程。但是课堂必须切实贯彻三维目标,不能因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而盲目改变或放弃目标,要使课堂教学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纵深推进。
在课堂讨论、提问环节中,教师也应围绕三维目标,切实考虑问题的针对性、有效性,考虑检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考虑学生在思考、讨论和回答过程中的方法渗透,考虑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4.反馈、巩固、落实三维目标
课后反馈既包括学生课后练习,也包括教师的自我反思。作业内容应兼顾三维目标的考察,教师也应在课后对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形成正确全面的自我评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只有切实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
我的四点做法
◆李玉国
1.教师要从教学理论中解放出来
现在的教学观念不断翻新,教学理论层出不穷,教学模式各式各样,让人眼花缭乱。新的理论、概念不断涌出,从各个方向涌入学校,包围、困扰着教师。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被各种理论约束着,举手投足战战兢兢,那么,教师将成为理论的奴隶,课堂将失去活力。
事实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新鲜多样,很可能超出理论的预设。要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靠教师自己的智慧。因此,教师更要相信自己的力量,而不是那些教育的“秘诀”。其实,“真理往前走一步就是谬误”,教学理论有它的适用范围,或小学生或大学生,或文科或理科。而有些教学理论却偏偏有意无意地弱化、隐藏自身的适用范围,让教师难于分辨与运用。
基本的教学原理往往是朴素的。教师要把握住一些基本原理,立足自身的教学经验,用批判的态度对待汹涌而来的各种理论,“择其善者而从之”,而不能盲目跟风,生搬硬套,为其所累。应该记住,是教师使用理论,而不是理论使唤教师!
2.把学科教学从高考中解放出来
近几年来,高中的竞争日益加剧,而竞争的焦点无疑还是高考,高考成绩成了学校的生命线。于是,课堂逐渐演化成了一种仅仅为了考试成绩的狭隘教学。本来是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学科教学,在实际中被无奈、无情地肢解与删减。教学只是在高考试卷考察的地方、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上,紧张地追赶着。这样必然导致教师累学生烦的后果,教学效果能好吗?
因此,教师要把课堂从高考中解放出来。课堂教学应该大于高考,要挖掘学科教学中丰富的教育价值,使学生体会到高中学科学习的意义和乐趣,这必将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3.抓住教学根本,避免课改形式化
课改是必要的,它对中国教育有重大意义。要理解课改的精神实质,抓住学科教学的根本问题,防止进行形式化的课程改革,否则会损害学科教学,降低教学的实效性。
那么,教学的根本是什么呢?是学科思维方法与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注重探究,探究的实质是要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学会思维比学会探究更重要。新课标倡导使用新技术,是要根据课堂需要恰当使用,让技术处于辅助地位,而不是为用而用。如ppt演示文稿使用不当,可能会破坏学生的建构过程;用flash动画代替真实实验,则有违教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些都会降低课堂的实效性。
4.还学科教学以本来面目
第一,要还学科以本来面目。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强学科功底,要对所教学科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科素养,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学科味儿十足。
第二,要还学生以本来面目。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避免课堂上“只见学科,不见人”。教师要尽快记住学生的名字,关注学生的需要、爱好、情感,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与学生建立起丰富的人际关系,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同时对学生既要鼓励,也要批评,既要帮助,也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要善于激发、培养、保持、升华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喜欢教师,才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学习效率才会高。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对课堂要用心、用功、用情
◆李朝生 李连芳
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教师特征、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四方面,其中教师特征是重中之重,也是一线教师最能把握的。
在卡特尔(Cattell, R.B., 1931)的调查中,描述好教师的品质的词依次为:个性与意志、才智、同情与机智、思想开放、幽默感。国内的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喜欢老师爱开玩笑,喜欢老师讲义气够朋友,喜欢老师突发奇想带他们一起去郊游,喜欢老师在操场上与他们打篮球,喜欢老师在台上唱歌,哪怕音很不准。其实,你会发现学生喜欢的是走下神坛、摘下面具的普通人,是与他们心贴心的老师。
教师要懂得收学生的心,要了解学生的特点,要知晓学生的真正所需,要进行适应学生的教育。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1.教师要用心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师要是一位热情、有组织能力、有效率、有激情、富有想象力而又走下神坛、摘下面具的普通人。
2.教师要鞭策自己成长、提高自己专业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学信息简洁。课堂教学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手段对学生输出教学信息的过程。输出教学信息要完整有序、清晰流畅,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简洁而规范的、易于接受的语言,把抽象的东西讲得生动形象,把深奥的问题讲得浅显易懂。教学引入和整个教学过程都应该简洁,语言流利准确,知识结构、教学思路清晰,同时讲解到位。第二,教学内容实在。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定位,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和内容统一,实实在在而不花哨,使教学达到实在的效果。第三,教学方法高效。从学生的角度认识世界,让学生轻松学习有用的知识。
3.教师要带给课堂“精气神”
为什么我们有些课看似什么都已齐备,却味同嚼蜡,学生记忆不深,效果不好?就是因为课堂没有“精气神”。
“精气神”是用科学无法确切定义、也无法复制的东西,它弥散在课堂之中,将所有人的心紧紧抓在一起,令人无力挣脱,直到下课还意犹未尽。古人所云“得意忘形”,国外所提的“场”或 “气氛”,其实也就是“精气神”。
一名好教师自踏入课堂的那一刻起,带到学生面前的就不仅仅是知识、课堂组织程序、授课方式,同时更有精神气质。教师的每一举手、每一投足、每一个细微的神态、每一句话语,其背后的“精气神”,就决定了一堂课的吸引力、一门课的学习效果。
当然,“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平日里的学习与体悟,积累与巩固,使知识融会贯通,使授课方式灵活多变,这些都会使“形神兼备”的魅力闪耀而出。
(作者单位:李朝生 北京市育英中学;李连芳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
特约编辑 莲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