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首任掌门人:李毅中
2008-05-16李忠存李琦
李忠存 李 琦
编者按
传言果然不虚,“黑脸”李毅中在万众瞩目中接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的大印。
多数人在频发的矿难中认识了李毅中,殊不知,这位名副其实的“救火队长”,更是一名在多方压力下进退有度、游刃有余的整合高手:在中石化,他精兵简政,硬是把一家效率低下的巨型国企整饬得精干高效;在国资委,他俨然国有资产的大管家,把一干超级国企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安监总局,他不顾高龄,奔波于安全事故现场,让“黑脸包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时而怒目圆睁,拍案而起,那是在不负责任的贪官和奸商面前;时而又温情尽显,双眼含泪,那是在面对遇难矿工家属之时。
今天,远离了那片近距离接触死亡和伤痛的“是非之地”,李毅中是否依然嫉恶如仇?在面对信息产业内部的官僚作风时,他是否还会雷霆震怒,还会将他的雷厉风行、亲力亲为进行到底?
2008年3月17日下4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公布新的人事任命: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下称“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被任命为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部长。这意味着,3年来在全国各地矿难中“救火”不止的他,将承担起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领军人角色。
其实,坊间早已认定几近退休的李毅中将出任该职,所以,任命案正式通过后,各方波澜不一席。
相比其他4个新部委,工信部所涉部门和机构最多,覆盖面最广,组建压力也最大。今年63~的李毅中,只差2年就到了省部级领导退休的年龄。工信部大印为什么会被交到他的手里?
第一章整合高手
衣着朴素、戴金丝大框眼镜、两鬓花白、眉宇上翘,外表温文尔雅的李毅中看起来更像个大学教授。但,他表现出来的职业面貌却是,不苟言笑,有着洞察秋毫的目光和天生刚正不阿的威严。这让曾在山西交城煤矿事故现场远远望见过他的矿工王秦源至今印象深刻。他对《IT时代周刊》说:“这个老头儿精干矍铄,面相严厉,不怒自威,一看就是个难应付的干部。”
了解李毅中的人给出的一致评价是: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做事果断,统筹能力强,信心十足,认准了绝不回头。
把中石化带出困境
李毅中,1945年3月出生,山西大同人,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
1966年7月,2l岁的李毅中从北京石油学院炼油工程专业毕业后,来到山东胜利炼油场当车间工人。在石油系统,他一干就是37年。
凭借着对工作的忘我和认真,他先后完成了从车间工人、技术员、车间副主任、主任到副总工程师等职位的转变。1998年,53岁的李毅中被任命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总经理、党组书记。
当时,中石化有123万名员工,而位列全球500强的缺国际石油巨头的总人员数相加也才100万。中石化的人均总资产、人均销售收入分别约为这些外国公司平均值的1/20和1/26,人均净利润则是人家的1/200。“工作效率低和收益率低很让事事追求尽善尽美的老首长难过,也无法忍受。”一位前中石化干部这样说,“他决心对中石化实施改革。”
在石油行业基层摸爬滚打多年的李毅中对中石化存在的问题看得比较透,他果断地在企业实行主辅分离、改制分流等措施,整合企业资源。
当时,“大锅饭”思想在大型国企职工中根深蒂固,中石化内部的反对声很快响起。“裁员是最大的难题。”中石化一位管理人员回忆说,“为此,李毅中亲自出马,在山东境内部署五个重点项目,使裁员得以顺利进行,为日后中石化效益的好转奠定了基础。”
这还不够,李毅中认为,要从根本上把中石化带出困境,必须对其改制,在管理上与国际化接轨。从2000年10月到2001年8月,中国石化先后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上市,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在境内外4地上市的公司。那段时间,李毅中在证券市场敲锣的场面经常见诸报端。“一听到锣响,我们就知道李老板又拉来资本血液了。”这位管理人员风趣地说。
第二年,中石化就荣获《欧洲货币》2001年度新兴市场公司治理中国境内第一名,《亚洲金融》中国最佳投资者关系公司。
荣誉有了,钱也多得不愁了,接下来该怎么花呢?李毅中心中早有谋划。
在加入WTO的谈判中,中国承诺人世后即开放成品油市场,这意味着加油站业务也将大门洞开。然而,当时国内不仅加油站站点少,分布不均,还处于多家企业分散经营的状态,实力都不强。鉴于此,他从2000年开始,指挥中石化在全国收购中小加油站。
现在看来,李毅中当时的安排布置非常有远见。今天,很多挂着“SINOPEC”字样的加油站就是在那个时期从民营转化为国有的。此次整合把社会上零散的民营油企整合进中石化的大框架,也完成了中石化的自我救赎。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对外市场准入和关税减让几乎涉及石油行业所有大宗产品,中石化仅此一项就减少利润18亿元,但李毅中在这一年交出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5.8%的好成绩。中石化由此成为当时举世闻名的企业,李毅中成了资本界的风云人物,并人选2002年中央电视台经济年度人物榜。
6.9万亿国有资产的管家
也许是天意,李毅中几乎每一次职位变动都与国家机构改革有关。
200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原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被撤销,工业经济运行等相关职能被并入国家发改委,并新设国资委,李毅中告别石油行业,升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党委书记、副主任,成为196家中国最核心国企的出资人代表,国有资产总额为6.9万亿元。
谈及这次工作调动,李毅中自嘲:“有同事给我算过一笔账,中石化做了分配制度的改革,如果我继续呆着,就有可能拿到20万。但是现在到国资委后,据说可能年收入只有20万元的1/4。所以有同志开玩笑说,眼看我要先富起来了,现在却又跌到‘低收入的行列里边去了。”
玩笑归玩笑,李毅中并没有对待遇有过什么想法。为了能更好地管理大型国企的人、财、物,他在2003年5月放弃了中石化股权。对此,他坦言“从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是不能用报酬来衡量的”。
上任后,李毅中马上针对国字头企业出台了诸多禁令,继而警告一些央企负责人薪酬过高,紧接着指出大型企业不能搞管理层收购,并明确指出中小企业管理层收购的“5条禁令”……这一系列举措很快就让国企老总们首次尝到了被人管的滋味。一个国企的老总私下和李毅中开玩笑说:“毅中啊,你从企业出来,你对企业的情况很清楚。你千万别把我们管死了,千万别当婆婆加老板。”
那几年,李毅中致力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理顺政企关系,并加大国有资本调整力度,使其布局和结构得到改善,国有资产迅
速增值。
第二章“黑脸”李毅中
历史再一次选择了李毅中。
2005年2月28日下午2点,李毅中匆匆告别国资委,从一个欢送的人群走向另一个欢迎的人群。3点40分,他落座在北京西郊宾馆大礼堂的主席台,面带微笑。注视他的是数百名安监系统的干部职工。在这里,短短一个多小时,他完成了从国资委副主任到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的角色转变。就在几小时之前,国务院刚刚把国家安监局(副部级)升格为国家安监总局(正部级)。
这位新上任的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当时已年满60,正是一般人规划晚年生活之时,他却要去面对当时日益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大量生命遭到痛苦、伤害和消亡的情况。不过,正是这3年的安监总局局长生涯,让他在民众中获得巨大威望,让贪官奸商看到他就胆寒。
安全生产领域的老手
据统计,2004年,中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是6027人,其中,陕西陈家山矿难死亡166人,创下纪录。2005年2月14日,一次性灾难死亡人数的纪录又被刷新,辽宁孙家湾矿难死亡214人。到李毅中上任时,很多国内安全生产专家预言中国第五次事故高峰已经来临。正如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一位高级工程师所言:安监局“升格”绝不仅仅是换几个领导、改一下名称那么简单,“这显示了国务院对安全生产的极度重视”。
“一切来得太快。”在就职安监总局局长的会议上,李毅中表示,“工作变动很突然。”的确,从正式确定到就职只有3天时间,其中两天还是周末,连交接工作、行李打包的时间都不够。李毅中向新同事们坦言自己是“临危受命”,他同时直言,将以“六亲不认”的态度开展工作。
在矿难频发,急需控制的时刻,“大管家”李毅中怎么就走到了安全生产领域的台前?这不只是因为他在商界和企业界的威望,更重要的是,他其实一直是抓安全生产的好手。
在齐鲁石化工作期间,李毅中积累起了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曾与他共事的前齐鲁石化高级工程师苏建明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期,齐鲁石化也发生过一些生产事故,但自从李毅中担任副总工以后,厂里几乎没有因为安全事故死过人,他当副厂长时候制定的《一把手安全负责制度》至今还在发挥作用。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总工张维凡回忆。1987年,李毅中从齐鲁石化经理调任中石化总公司任副总经理后,发现安全处还只是生产部下面的一个小部门,只有五六个人,后来他便把安全处升格为安全生产监察局,与生产部门平级。“1992年中石化精简机构,由于一些不同意见,安监局又被重新降回到五六人的安全处,结果当年中石化接连发生多起安全生产事故。第二年,中石化重新成立安全生产监察局。立了又撤,撤了又立,这其中,李毅中起到了不小作用。”
对于自己当年的经历,李毅中也有过总结:“我过去长期在石化企业工作,这是个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作业的行业。30多年来我也经历了一些生产事故,也处理了一些事故。我当车间主任、当厂长的时候,当发生事故的时候,我也亲手抬过我们职工的尸体,我也到受难家属家里去慰问,也饱含着热泪,心情沉重地做这些受难家属的工作。”李毅中当上国资委副主任后,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也基本由他负责。
果然,对安全生产不陌生的李毅中,在这个岗位上,成了中国最累、最忙、最多地痛斥贪官奸商的部级官员。
60岁的工作狂
也许是为了考验李毅中,在其上任后的第10天,矿难发生了!
2005年3月9日,山西交城煤矿发生事故,死亡和失踪人数将近百名。李毅中从凌晨1点开始在汽车中颠簸了8小时后,第一次以安监总局局长的身份出现在事故现场,此后一段时间,李毅中先后4次出现在山西。
李毅中的造访并不是好消息。他出现在哪里,就意味着哪里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意味着当地政府官员可能被问责,奸商被法办,企业被关闭。那段时间,山西发出了“不想再见到李毅中”的声音。
在山西交城煤矿矿难后的3年里,安徽、河北、新疆、湖南和广东等省的灾难现场都出现了他疲惫的身影。一位安监总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在事故现场,晚上的李毅中经常是靠服用安眠药入睡的。”“他是个强人,在思维和体力上。”曾经跟随采访李毅中的《中国安全生产报》记者杨凯说,“我每天跟着他,都感到有点吃不消。”
疲惫在2005年11月达到高潮。在处理完松花江污染的27日,他又迅速出现在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矿难现场。当时气温为零下12度。“这个憔悴的老头没戴帽子,穿着只能在北京户外御寒的衣服,而穿厚棉衣的我已经冻得快按不下相机快门。”在现场参与报道的《中国安全生产报》记者迟红波回忆说。
李毅中当时在会上神色凝重地说,“短短10天时间里,连续发生了黑龙江东风煤矿和河北唐山煤矿两起死亡百人以上的事故,这是雪上加霜,使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会者回忆,整个会议过程中,李毅中眉头始终紧锁,这位安监人员后来也没见自己的总局长笑过。李毅中说他笑不出来。
面对灾难现场,李毅中满脑袋思考的都是善后工作在细节上的处理,他想得比其他人更多、更远、更透,他无暇,也没理由让自己开心。
一位安监局领导称,某司长向李毅中作汇报时被李问住了,十分窘迫。此后,司长们向李毅中汇报时,都会带上几个具体业务的负责人,以应对李对细节的询问。
2007年8月15日,在湖南凤凰堤溪公路大桥坍塌现场,救援人员正在桥墩上打眼,准备爆破拆除还未断裂的残桥断梁。
顶着烈日,李毅中来到工地现场,衬衣后背已被汗水完全浸湿。他眉头紧锁,四周扫视了一会儿,突然向身边的事故单位领导问道:“这样救援,万一还有活着的工人,会不会有影响?炸起的碎石会不会砸到周围的群众?”
对方犹豫了一下,说,“不知道。”
“这怎么能不知道?”李毅中发火了。
对方赶紧找来负责爆炸工作的国防科技大学的邱教授,据他介绍,已经控制好了爆破范围,不会波及周边。
李毅中舒缓了一下语气,“那就好,希望不要再有其他人受伤。”
李毅中抠细节还表现在他对数字相当敏感,有极好的记忆力。全国汽车使用量2830万辆,加上摩托车、农用车辆等,机动车保有量1.1亿辆。加油站7万多座,铁路与公路交叉道口1.44万处。每天民航起落飞机1万多架次,内河和海上行驶大小船只150多万艘。早期诸如此类数字,李毅中随时能够说出来。李毅中曾经对安监总局的干部们说过:“全国的数字,我都记在脑子里。不能总理问时,我记不住,你们也一定要记在脑子里。”
不给省长留情面
“冷面”、“狠话”,这是媒体描述李毅中时必然要涉及的两个词,它们让贪官胆寒,让老百姓拍手称快。他上任后第一次在国务院新闻
办公室的发布会上露面时说,“我本人无意刮起一场安全监管的风暴,但加大监管力度是必然之事……今后搞安全监管将六亲不认。”
2007年11月27日,致死140多人的黑龙江东风煤矿事故现场。当矿长和总工表示对国务院下发的有关规定茫然不知时,李毅中怒斥:“你们连民营小煤窑主都不如!”
对唐山矿难,李毅中放话:“2005年年内至少要关闭4000个煤矿,名单向社会公布。”
被广为传诵的狠话还有:“这个煤矿根本就没有落实整改,老板的胆子为什么这么大?背后有没有什么东西?要抓住不放!”“腐败不除,矿无宁日!”“对党员干部,要让其受处分,丢帽子;对职业经理人,要罢免其任职,丢位子;对黑心矿主,要让其倾家荡产,丢票子。”
对内,他对安监干部的要求是:“要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气魄!”
其实,在中石化和国资委任上时,李毅中的行事风格并非如此。采访过他的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形容他“心态平和,气度儒雅”。“这种变化是因为他一次又一次直面血淋淋的矿难和悲痛万分的受害者家属,频密的矿难与安全事故使他的心灵与精神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白岩松这样认为。
的确,一起起接连发生的矿难让这位老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但也由此使他成为中国老百姓最为喜欢的“黑脸”官员。
“2007年月24日9时,某省发生一起煤矿事故,当时矿主报告该起事故死亡2人,随后有关部门查明,这起矿难实际死亡人数为13人……”当国家安监总局的一位司长向李毅中汇报工作时,李突然非常生气地打断了他的汇报:“又是这个省,上个月不是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故吗?还瞒报!前几天,该省副省长来总局谈工作时,亲口说要把非法小矿关死!”他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而后又接着对在座的下属的煤监局领导说,“煤监局,你们和他们打一个招呼,由总局办公厅出面也可以,专门针对这个事故出一个通报,措辞严厉一些。太不像话了!”
“这是我见过他火气最大的一次。”当时还是《中国安全生产报》的记者小叶(化名)说,“他说这话的时候,虽然没有拍案而起,但脸上分明刻画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愤怒。”据小叶透露,当时在会议室里,国家安监总局领导、煤监局领导、事故所在省领导和媒体均在现场,但李毅中丝毫没有给会议席间落座的该省副省长留情面。
现工信部一位司长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矿难发生了,李毅中立即坐飞机赶往现场。在机场迎接的该省省委书记对他说:“李局长,要不先去吃点饭,休息下再去现场。”可让这位“地方大员”没想到的是,李毅中当即板着脸拒绝了:“还吃什么饭!赶紧去矿难现场看看死了多少人!”
当时,在场还有很多人,李毅中一点没有顾及这位省委书记的面子。
李毅中的狠劲更体现在:他正视安全问题背后的腐败问题,顶住重重压力,在安监系统对“官商勾结”进行大力整治。2005年,全国开始大规模清理官员入股煤矿工作,根据安监总局公布的数字,已有5800多人主动进行申报。
温情李毅中
尽管李毅中一直以“黑脸”出现在公众面前,但他却一直深受守法小矿主、矿工和同事们的尊敬,因为在灾难现场的背后,他又显现出富于温情的一面。
李毅中上任后推行的大事之一,就是要把每个矿工的死亡赔偿金提高到20万元以上,他希望以此促使矿主们拿出钱去预防安全隐患。这一点,得到了守法小矿主和矿工们的大力拥护。
在一些小矿主眼里,李毅中是和蔼可亲的。山西大同市的一家小煤矿主就告诉本刊记者,他有次曾细心地为大家解释国家政策,帮矿主核算投资整改煤矿是否合算,在很多场合把自己视为其中的一员。“李局长说,我们煤矿工人工作条件艰苦……农民兄弟水平不高,不能过多责怪,政府和企业要培训……”这位小煤矿主说听了那些话,心里感到暖融融的,他对此还纳闷:“过去听说李局长非常厉害,非常怕他到俺们这里来,但见了面,发现他挺好说话的,挺为俺们着想的嘛!”
曾随李毅中奔赴矿难现场的《中国安全生产报》记者也回忆,李毅中每到一处都仔细地询问煤矿的情况,然后根据煤炭储量、开采年限、投入成本等数字,帮助矿主核算他们整合后是否能够赢利。李毅中多次在现场提请省、市、县的相关领导帮助矿主尽快进人煤矿技改、施工等程序。
从国资委调至安监总局,李毅中在被问及是否要对国资系统的员工说句话时,他深情地说:“我希望广大国企职工平安幸福。”作为一名正部级领导,他这句平实的话让所有在场人员动容。
2006年,李毅中在河北一家煤炭企业开会时,一名员工在演讲时说到“我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时,一直微笑着倾听的李毅中打断了他的话,说道:“我建议,改成‘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我们煤矿工人,要怕死,要千方百计保护好自己的生命。”李毅中说完这番话,全场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一线矿工们看到了安监总局局长对他们生命的爱惜,这是他们以前少有的感受。
李毅中曾对全国36名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地市领导说:“人死了,不是几十、几百的统计数字。数字是冰冷的,可是这些人也是有家庭、有父母的,我们做工作时多想想这些家庭吧。”说这话时,他深鞠一躬。
也许正因如此,在李毅中离开安监总局的那一刻,很多人充满留恋。
3月20日早上8点刚过,国家安监总局一楼大厅已经站满了人。王显政、杨元元等全部7位副局长悉数到场。两位工作人员窃窃私语:“从没见过这场面,局里主要领导都到齐了。”
参与欢送仪式的安监总局员工告诉本刊记者,李毅中在讲话之前,首先给全体参会人员鞠了一躬。“我来安监总局3年,承受了安全生产上的很大压力和挑战。过去大家与我携手并肩、攻艰克难,才推动了中国安全生产事业的好转,但首先要归功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李毅中说,“过去对手下工作人员有点狠,很多时候批评多、赞扬少,有时有点急,这是我的缺点。过去我们同甘共苦,从我内心说,十分感激大家。”说完,饱含深情的他又一次起立,深深鞠躬。
一位煤炭系统退休老干部说,在煤炭系统,有两位高官给“煤炭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是早已病故的老部长高扬文,他在临终前还给中央写信,希望成立矿工尘肺病救助基金会;另一位就是铁面无私、敢作敢为的李毅中。
李毅中在任期间,重点攻下了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小煤矿两大“堡垒”,全国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11,000多处,煤矿事故每年以20%以上的幅度减少,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开始好转。
正如安监总局一位领导所说,“李毅中给安监系统注入了血性和活力,安监重任也成就了李毅中。”
第三章新工信部部长
今年3月18日,李毅中迎来政治道路上第3次转型——出任工信部首任
部长。19日下午3时,在北京市西长安街的原信息产业部办公楼内,中组部副部长欧阳淞携原国防科工委、原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原烟草专卖局等单位领导100余人为李毅中举行了上任仪式。
有媒体评论,63岁的李毅中此次上任,与其说是一种幸运,不如说是压下一副新的重担。足见这个大部门根本无法像关心他的人所希望的那样,能够让他“好好歇一歇”。
新领导新气象
刚一上任的李毅中,虽然是在信产部会议室里临时办公,却在一个月内连续处理了一直广受关注的三件大事:垃圾短信、TD放号和电话回拨骗费。
3月15日,在央视曝光了分众传媒大规模发送垃圾短信后,3月26日,工信部表示,治理手机垃圾短信的相关规定将很快出台。目前,由工信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安部3个部门联合起草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在报批,明确禁止发送违法内容和违规发送垃圾短信行为。
4月1日,被业界持续关注达8年之久的TD-SCDMA在国内八个城市放号进行试商用。
4月15日,工信部召集各运营商市场部人员,希望彻查电话回拨骗费一事,并给出对策。
接二连三的动作,让外界看到了新部委成立后的新气象,也领略到新部长李毅中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工信部某司长告诉《IT时代周刊》,“新部长的能力很强,刚来就与司以上的部门领导开了好几次的内部会议,了解情况,分派工作,相信工信部在他的领导下,会很快发挥作用。”
再次面临整合
即便不用再面对血淋淋的场面,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也无法轻松。
在新设的5个部级机构中,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唯一由两个以上的原部级单位合并重组而成的。有关专家分析,目前,仅是在整合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两个部级机构的人员和业务,以及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这一块,就将占用工信部非常长的时间。
工信部一位司长告诉《IT时代周刊》,未来工信部内设的司局将达到25个左右,而发改委工业司、中小企业司、经济运行局等部分职能将划入工信部,是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大部”。而原信产部只有12个司,这么繁重而又纷繁复杂的整合工作,对谁来说都将是一个重担。
这位司长介绍,工信部要负责管理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建材、汽车、纺织、军工、烟草等39个行业,职责几乎涉及全部工业行业。而且,组合后的工信部将有一千多人,是原来信息产业部人数的3倍左右。这么庞大队伍的“三定”(定编制、定职能、定机构)就是第一件令人头疼的事。
按照“有部门壮大,有部门削减”的原则,部分人员的岗位会被调整,少数人员会被分流。综合部门、外事部门等面向整个工信部的部门会分别被整合成一个部门。
与信息化相关的机构是在整合信息产业部、国信办、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部分职能基础上进行设置,对职能交叉或重叠的司局进行整合,其他的司局则基本上被保留下来。例如,原国信办的综合组、政策法规组、电子政务组、应用推广组和网络安全组,在整合信息产业部的信息化推广司之后,有望成立负责农村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等应用推广工作的司局。
因为关系错综复杂,所属机构庞大,工信部比其他新组建的部委整合速度更慢。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新成立的五大部委中只有工信部至今仍没挂牌,信产部的牌子仍然挂在西长安街13号的大院门上。据原信产部新闻处处长王立健透露,目前工信部只确定了部长、副部长和部分司局级干部,其他人员和岗位都还没有确定,组成工信部的各部门目前还是原有的体系在运转4月21日下午,本刊记者在工信部机关大院再次确认了以上消息。
不过,他们对新部长的上任充满希望。“李部长是个很能干的整合高手,而且他对企业一直都比较熟悉,工业是他的老本行。”有官员表示,“不但是我们很看好,而且是整个业界都很看好他的能力。”这并非虚言,李毅中过去在中石化和安监总局大刀阔斧的行业整合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李毅中在离开安监总局之前,曾经告诫同事们:“决策要程序化、规范化,重大问题要广泛听取意见。”从中大致可看出他此后的工作思路。
任重道远
作为首任部长,业界期待李毅中会给问题重重的电信市场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比如,翘首以盼的艰难的电信重组近期是否会实现?南北互联互通的老问题是否会得到解决?难产多年的《电信法》是否在近期得到确认……
一个个问题考验着新部委,也考验着李毅中。
首先面临的一道关卡是如何理顺与国家发改委的关系。信产部虽然统管电信业的总体发展,但在电信资费、电信行业重组、3G标准和手机电视标准等几个关键业务的抉择权上,又与发改委、国资委和广电总局等其他相关部委存在职能交叉。
一位接近决策层的知情人士透露,这些职能交叉的环节,都是工信部可能增加的职能。例如网络与基站建设,虽然业务归口信产部管理,但立项与审批权在国家发改委。
其次是理顺与国资委的关系。信息产业部虽然统管电信业的总体发展,但无论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还是中国网通,只是在业务和行业管理上归属信息产业部。但工信部成立后,这些电信企业到底是归属工信部,还是归属国资委,这也是李毅中要端出的一盘菜。实际上整个电信重组,也是国资委和信产部一起做工作。工信部成立后,究竟如何制定电信业重组的方案,仍然不清晰。
除了这些部门之间的关系,工信部还面临着一些业务上的难题。
目前,中国的信息产业领域有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分别由原信产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管理,互不衔接。据有关部门统计,由于“三网不融合”,线路重复铺设每年多增加的成本就高达1200亿元。
按照原信息产业部高层此前的讲话精神,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力发展与硬件结合的嵌入式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鼓励在汽车、医疗、机械等领域发展大宗软硬融合产品。但从新的大工业部方案来看,对原存于信息行业诸多焦点问题的解决,目前仍不明朗。
无论如何,“三网融合”都将是对“大工业部”决策层智慧的一次考验。
第二个难题便是3G牌照是否明朗化。此前,3G牌照发放遥遥无期,使原来的信息产业部备受指责。
3G牌照的发放一直受制于国产标准TD-SCDMA的产业化进度。著名财经人士胡舒立更是在杂志撰文指出“4G标准制定已迫近,3G时代也许方生便向死”。新的大工业部的成立,是否会加速3G牌照的发放?
除此之外,新部委的成立是否会加速电信重组?作为行业三大巨头,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和中国网通的董事长张春江,目前都没有接到决策部门要求重组的消息,但他们均表示电信业的重组已经不可避免,张春江甚至用“迫在眉睫”来形容当前电信重组的迫切性。“中国移动已经发展成为年营运收入3000亿美元的世界级企业,而只能固守固网业务的网通却每况愈下,处于亏损边缘,两个企业极端的表现突出了电信重组的必要性。”国家邮电学院教授宋俊德赞同张春江的看法。他认为,大工业部的设立对加快电信重组是一个利好消息,但电信重组近期将不会有结果。
现在,这些仍然是需要时间解答的难题。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会牵动一些主体利益的变更。而李毅中,已经习惯了在触动多方利益的压力下工作。对他,人们依然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