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叫停股票增发案海信平板项目成镜花水月
2008-05-16李默风
李默风
海信要变。实现液晶模组的自给成了第一步。表面上看,海信平板电视在国内的发展顺风顺水,但实际上,它也摆脱不了本土彩电企业对上游资源控制无力的不幸。
随着证监会的一纸否决令,海信电器(600060.SH,下称“海信”)要做大做强平板电视的梦想只能继续梦下去。
日前,海信发布公告称,证监会已驳回了其去年12月提交的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然而,对于为何被否决,该公司高层也表示迷惑,并强调正在研究补救措施。
按照去年12月的增发计划,海信将以不低于10.88元的发行价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7000万股至1亿股A股股票,并拟将所募集的10.0227亿元资金投入以下项目:8368万元增资青岛海信信芯科技公司;1.5059亿元投资数字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7亿元支持液晶模组加工项目的建设;其余6800万元作为流动资金。
另据《IT时代周刊》了解,早在去年9月19日,海信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就已经投产,而规划也显示这7亿元将帮助海信分3步完成5条模组生产线的建设:2007年9月19日投产的生产线是第一步,它计划在2008年完成第二条和第三条生产线的建设,预计年产量为150万片。2009年,当第四、第五条生产线完成后,海信电视液晶模组的年产能力可达到300万片。
眼下,尽管海信方面拒绝对此事做任何评论,但诸多行业分析人士一致认为,海信液晶模组“三步走计划”或将因为资金不足而流产。而即便它找到了解决方案,项目的投建规模和进度也难免受到影响。
危机潜伏
在众多本土电视厂商中,海信是较早进入平板电视领域,并把此确定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的厂商之一。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它在平板市场取得了不错战绩——根据市场研究机构中怡康日前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07年,海信平板电视销量的市场占有率为11.83%,这是自2004年以来,它连续第四年占据国内平板市场销量的榜首位置!
“以上成绩与海信对产业布局的看重分不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指出,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2007年4月,海信在荷兰埃因霍温成立了第五个研发中心——欧洲研发中心;同年7月,建成国内唯一依靠企业设立的数字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月后,它再次建成国内彩电行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及广东多媒体产品生产基地。
虽然如此,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表示,海信还将以更大力度推动自身平板业务的发展。但是,在这一长串的成绩面前,海信的平板道路却危机潜伏。
2007年,中外品牌在出货量上平分国内平板市场份额,但国内电视厂商在与外资品牌的竞争中却劣势渐显。这一年,销售渠道开始亲近外资品牌,接连有市场研究报告反映“国产平板电视在一级市场的销售份额已经突破70%”。下半年,业界再次陷入“顺电、沃尔玛山姆店封杀国产平板”的舆论危机。有人士担心,大型卖场对国产平板电视厂商的主动疏远,将使它们重蹈2003年国产手机溃败的悲剧(据调查,国产平板的份额下降也是从渠道开始的)。而尤为不幸的是,过去让本土厂商屡试不爽的“价格战”也开始失去效用,学会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外资品牌,居然反过来牢牢掌控了市场价格。甚至,本土电视厂商曾认为牢不可破的三四级城市也有了外资品牌的身影。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普遍性危机的产生?
海信一位高层认为,本土平板电视厂商最大的不足是缺乏上游资源。他指出,国内厂商的面板资源几乎全部依靠进口,但面板却占据了整机成本的60%-70%。国外厂商可以凭借自己对上游资源的控制优势,更大幅度地降低整机价格,他们同样可以通过提高面板价格遏制国内厂商的降价。
“如果海信不力争上游,也必然会和其他国内厂商一样,在即将到来的平板时代丧失话语权,沦为不堪一击的‘装配工厂。”海信的高层说。
为何受阻
海信自然要争取更多的市场主动权。
知情人士透露,海信在2004年就开始秘密筹备模组项目建设,并在2007年9月建成中国彩电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而海信方面在谈及这一战略举动的时候也指出,公司完全具备进入模组领域的条件:一是海信液晶电视的销量在此前三年已经是国内第一;二是海信“低成本动态LED光源系统开发”项目在2006年底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三是2007年7月,海信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台大尺寸LED背光源液晶电视已经推出。加上公司在视频处理芯片上的优势,可以保证液晶模组60%以上的组件能够自主开发。
液晶模组项目承载了海信做大做强平板电视业务的梦想,但它真正威力的发挥却要在2009年,也就是增发方案完全实施之后。海信内部一份分析资料显示,倘若增发方案顺利实现,将使公司在模组、芯片和整机的生产上胜人一筹,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差异化的能力和整机的毛利率。该分析资料还上调了未来三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盈利预测,把每股收益分别从0.31元、0.43元、0.55元调高至0.40元、0.49元和0.64元。
作为本土彩电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海信液晶模组生产线投产”的新闻在去年12月当选为“2007中国平板电视行业年度关注度最高的事件”。然而,这并没有为它的增发带来好运。日前,证监会在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理由的情况下,否决了海信的融资申请。受此影响,海信4月1日的股价较此前一周最后收盘时下跌了7.14%,报收于9.89元。
有分析者猜测,海信增发受挫可能是因为募集资金所投项目过于分散,而且在两年内难于出现明显效益。但也有一部分人士怀疑,它可能是受到近期证监会对企业再融资收紧政策的影响。
企业再融资紧缩政策的施行,最早由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引起。本刊记者了解到,平安保险2月公布了规模达1600亿元的巨额再融资计划,并引来44家上市公司的追随。但证监会认为,这44家企业提出的2599亿元再融资数额,让资金面本来就有点捉襟见肘的资本市场难以承受。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2月25日表示,上市公司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是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绝不应是恶意“圈钱”行为。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中国证监会在正式受理发行人融资申请后,也将视市场情况以及融资方案的可行性、合规性,依照法律法规要求对发行人的融资申请进行严格审核。
据悉,近期被喊停的增发方案还有TCL总额为23亿元的A股定向募资(其中14亿元也是被计划用来在广东南海建立两条液晶模组生产线,详见本刊第148期《增发失败致南海项目搁浅TCL液晶模组惠州投石问路》一文),以及夏新电子为改善公司财务状况,增强盈利
能力而提出的增发计划。此外,海信旗下的ST科龙日前也公告,其拟以每股6.98元的价格向海信空调定向增发约3.64亿股A股的申请也被驳回,这也使海信白色家电资产整体上市的计划暂时搁浅。
如箭在弦
根据日本电子和信息技术产业协会(JEITA)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预测,2012年全球彩色电视机的销售量将从2007年的1.85324L台增长到2012年的2.3612亿台。这当中,2008年平板电视所占比率将超过50%!在中国消费市场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的大背景下,增发受阻后的海信是否还会推进自己的液晶模组项目,又将如何推进,值得关注。
周厚健已经不止一次公开表示“进军模组是海信稳健做大、规避风险的必然选择”,而诸多行业分析人士也认为,海信的液晶模组业务已是如箭在弦,不得不发。他们指出。这种压力不仅仅来自外资品牌,积极抢位的国内同业者也是一大因素。
据悉,TCL液晶模组项目虽然因为增发不顺而搁浅南海,但它已经改址惠州,通过惠州市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搬开了障碍。而已经筹备了一年之久的创维集团在参股LG Dismay广州液晶模组工厂后,创维还将在该工厂对面建一座大型的液晶电视生产工厂。
“谁先占领上游,谁就拥有更多的市场话语权。”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海信为模组找到了索尼、松下、飞利浦、三星等屏资源厂商合作,但其平板业务还隐藏着另一层威胁:自给不足。他说,平板电视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在100%,而海信日前提出的2010年彩电年产量1100万台的目标,保守估计,不少于400万台是液晶电视。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它5条液晶模组线顺利投产,到2009年底,液晶模组依旧存在100万片左右的缺口。“尽早建成这5条生产线可以让今后扩大产能成为可能”。
2008年4月10日,海信资深科学家、模组事业部总经理刘卫东透露,虽然增发方案暂时受阻,但海信液晶模组二期工程还是如期启动,今年7月的产能将达到150万片。这正应了此前业界的猜测:海信可能依靠自有资金推动模组项目。
但与此同时,鉴于海信内部流传的“定向增发未获通过不是因为项目问题,而是因为海信内部复杂的关联关系所导致”说法,业界有观点认为,单纯地修改增发方案难以改变证监会的决定。而今后两年内,海信液晶模组项目仍会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