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按摩流派研究进展补遗
2008-05-15廖品东刘元华孙洋姜国成李应志
廖品东 刘元华 孙 洋 姜国成 李应志
摘要通过两年来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我们对成都地区的黄氏按摩流派的源流、命名、特色和现状等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即介绍与公布其重新调查后的相关结果。
关键词黄氏按摩推拿流派黄万香
2005和2006年,我们分别向四川省教育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请了课题“四川的天真按摩流派的整理研究”;双双获得立题。它充分显示了国家对民间传统文化,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经过课题组成员历时三年多的辛勤工作,我们对该流派的源流、称谓、特色和现状等有了新的认识,现予以报导。此前我们先后在《按摩与导引》和《中华推拿疗法杂志》上发表过“四川的天真按摩”和“四川天真按摩流派的整理研究”等文章,本文是对上述两篇文章的补遗和修正。
1流派核心人物黄万香生平考
黄万香,四川金堂县福洪乡人,生于1889年,同胞三人,她排行最小。二十岁时,由父母包办嫁给新都县合兴乡的刘理照。育有二子,并领养一子。其主要收入源于共三间房的小旅店,由于生意清淡,仅能勉强度日。1920年,她随詹龙清真人学艺后,便一边开店,一边运用按摩替人治病。三十年代末,金堂被洪水淹没,旅店被毁,她遂专事按摩,常游医于外。当时她在成都并无固定居所,多寄宿于朋友家中。过去的按摩与治病常常收不到钱,若能换来一碗米或一尺布就非常不错了。清贫日子的改观源自解放前夕,她治好了成都市一何姓邮电局局长太太的疑难杂症,病家赐其房屋一间,从此她才有了自己的立锥之地(成都署袜南街)。解放不久,曾有某军区司令员来蓉探望也是高干的战友,突发病痛,多方治疗无效;延其诊治,手到病除。从此,她得到重视,经常被推荐为省市领导人按摩。那时在成都按摩界,她的名气如日中天。现在成都的许多老年人都还记得她的名字。1958年黄氏响应党的号召,带头成立了成都首家以针灸按摩为主的门诊部,为我国最早的推拿按摩机构之一(1956年北京成立按摩医院、1958年上海成立推拿联合诊所),地点在今春熙路南段。该诊所后来发展为“成都市针灸按摩专科医院”。
上世纪50年代,她即获得国家认可的名老中医(按摩专家)称号,是国家第一批组织抢救与继承的对象(上海的一指禅、河北的脏腑点穴和山东的推拿三字经流派等都得益于50年代的那次整理与抢救中医的运动),当时成都市卫生局曾指派柳惠文等人跟师学艺以整理与总结其经验。可惜,因政治动乱等原因,其术未能得到推广,这对四川的推拿按摩来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她曾授徒多人,病故于1964年。
她本人的确目不识丁,讲不出穴位,也记不得经络。但手法娴熟。功力深厚,一招一式均透达溪谷。由于长期按摩,她的手指比常人粗大很多。
2黄氏按摩流派的源流
该流派源于何时,已无人知晓。据现在相关资料以及流派传人都一致将峨眉山詹龙清真人奉为祖师,可以推测现在的黄氏按摩应以詹龙清为始。
詹龙清真人出生及卒年已无法考证,现流传下来的仅有其与黄万香相识与相知的故事。
黄氏收徒甚多,先后传技于李云秋、刘崇贵、卜松容、刘崇德、雷淑玉、黄玉如、向寿芝、何素清、柳惠文、李先惠、张诚毅、熊淑清和董思柔等人。
李云秋,1907年生,四川省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为黄氏大弟子,1956年离开黄氏门诊部随女儿去北京。有关她的传说最多,如曾为轻工部副部长罗叔章、北京市妇联主任张晓梅治病。《成都文史资料选辑》15期还记载有其曾被周恩来总理特批而为宋庆龄委员长推拿的事迹。据传其曾在北京石油医院工作,但北京及唐山的石油医院均否认其曾在该医院工作过。1980离开北京回成都颐养天年,现住成都府青路。虽已百岁高龄而耳尚聪、目尚明,足见其功底之深。
刘崇贵:黄氏次子,年青时曾流落宜宾为船工,解放前夕参加国民党部队,后随军起义。解放后转业到雅安搬运公司。长期劳作练就其强壮体魄和有力双手。不久离职,专随其母学习,深得黄氏秘术,又善于吸收其它推拿流派经验,医技全面,临床上运用推拿游刃而有余。曾受聘于西南铁路局,专为领导及老干部保健按摩。虽待遇很高,但不为所动,竟离职而去。先后到成都西城区中医研究所、西城区中医医院等单位工作。当时他为何弃大到小、弃富至贫从铁路局到基层医院,其原因至今未明,有人认为可能与其母年岁已高,需要照顾;亦有说法为当时老干部级别高、脾气大、数量多,崇贵一人按摩难以满足所有人要求而造成其内部意见不和有关。其在成都按摩界的地位仅次于其母黄万香,省市领导苗前民、许梦侠及黄新义(西南铁路局原局长)等人都曾是他们家的常客(患者)。黄氏去逝后,他苦撑该流派的旗帜,在西南地区影响很大,时有外地病员专程寻其诊疗。刘崇贵于1976年在诊断室突发疾病而辞世于按摩床前,卒时未满六十。刘崇贵之妻卜松容,本为农村妇女,自得黄万香真传后,医人无数,以至于成都市卫生局破例将其转为城市户口(这在50年代是相当困难的事)。刘崇贵死后,改嫁至成都贵溪乡,后不知所踪。刘崇贵先后收李先惠和向寿芝二弟子。其中,李先惠聪颖过人,学习刻苦,深得其师及黄万香喜欢。学成后,影响很大。找其诊疗的病人很多,后进入成都市西城区针灸按摩医院专事按摩,历任科主任、院长,还曾担任成都市针灸学会按摩(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2006年在成都去世。
刘崇德:黄万香养子。早年从其母学艺,手法日精。由于常侍于母亲侧,故对于黄氏按摩闻见甚多,黄万香亦曾寄厚望于他。无奈其心不在按摩事业上,竟辍学而改其它行业。黄万香去世后,他保留有母亲骨灰,并一直居住在旧屋(暑袜南街),直至旧房改造,不知迁往何处。
雷淑玉:黄万香的继承人之一,60年代曾在成都市市级机关门诊(后合并人成都九医院)工作。1962年《成都晚报》在报导黄氏按摩时专门提到她。退休后自办诊所,继续用黄氏按摩为人治病。(相关事迹另有专篇介绍)。
黄玉如:与黄万香同乡,是黄万香娘家侄女,深受黄氏喜爱。后得到其细心教诲,学有所成。成都名医杨天鹏亦曾多次求医于她。
何素清:1959年到针按门诊部工作,因聪明好学,为人诚恳,于1962年被门诊部指定为黄老的生活护理与技艺继承人。与黄万香亲密接触,深得真传。当时的《工人日报》与《成都晚报》均报导过其事迹。曾为许多省市领导保健按摩;曾有日本同道专门拜其为师。何素清在1990年曾受邀在成都市第一届按摩学术会上表演黄氏按摩技术。
柳惠文:本为成都市卫生局干部,1958年为整理黄万香按摩经验被组织指派跟黄学习,在长期与黄万香相处的过程中,深受黄万香人格与技艺的熏陶,最终拜其为师。由于她文化水平较高,悟性极强,故继承了黄万香的主要学术思想和按摩技术,曾任成都市中医医院按摩科主任,是成都市少有的推拿副主任医师之一,上世纪80年代成都电视台专门采
访并拍摄了关于柳惠文按摩技术的专题片,不久,病逝于成都。再传弟子张戈,现为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推拿科主治医生,在临床坚持运用黄氏按摩。
熊淑清(1910-1988)与董思柔:黄万香平生喜欢麻将,熊淑清与董思柔既是黄的牌友,又跟随其学艺。她们均与黄万香过从甚密,相处融洽,每于麻将结束后,她们之间常相互按摩,当二人为黄万香按摩时.能直接得其点评与手法纠正,故技艺日精。熊淑清后来运用按摩为人治病多有奇效,传其子周述炎。董思柔后来离开成都到了上海,在上海眼病防治中心工作。后接受国家教委任务,以黄氏按摩流派手法为基础发明了闻名于全国的“眼保健操”。
谈到黄氏按摩,不能不提及张诚毅。张出生于1926年,四川安岳人,21岁时考取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从事过党的教育、宣传与文史研究等工作。离休前为清白江区文物局专职研究员,高级职称。现居住在金堂。虽年过八旬而犹有壮容,仍坚持讲学,坚持为病人按摩。其在大学期间,曾患多种疾病,四处求医无效,后经当时四川名中医贺鼎言给予中药辅以针灸,立见奇效。从此,张诚毅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自学与关注中医。在耳闻黄氏母子之名后,曾多次实地考察;见黄氏所施按摩之术除了手操作,并无特别之处,却能治愈许多病痛,心以为奇,欲效仿之,遂求教于刘崇贵。刘见其心诚,加之张学历高,知识渊博,悟性极强,又善于思考,正是发展流派之难得人材,于是引见给其母黄万香。黄非常赏识张的才干,在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后,张正式成为了黄的弟子。他加入后,一边刻苦学习手法和诊疗技术,一边与黄万香、刘崇贵等探讨与总结该流派的经验。后在其同学张义的帮助下,于1964年整理完成了一百多页的资料,可惜在文革中遗失。黄万香逝世后。张诚毅坚持业余临床实践(他本人并非医生),将其术教授给广大群众,尤其是离退休职工,让按摩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现张诚毅在金堂成立了“詹黄张新按摩研究会”,学员遍布成渝,甚至有陕西、青海、深圳等地病友加入。他们定期授课,经常义诊,相互交流按摩经验。张诚毅又根据自己的回忆和几十年的感悟攥述了近百万字的著作《詹黄张新按摩》,目前已经付梓。张成毅和他创立的学会所做的工作造福于广大百姓,受到了县市各级政府的高度评价。他为保存与发扬光大黄氏按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张成毅之妻任天华,亦为黄万香弟子。二人对学术的探讨和在生活上的关照,在金堂县被传为佳话。在流派的发展与传播上,熊淑清之子周述炎也功不可没。他自小受母亲熏陶,对按摩有浓厚兴趣,常以给小朋友按摩为乐。高中毕业下乡,曾用按摩为人治病。知青返城后,即专门从其母学习。由于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很快就掌握了其母所传的按摩技巧。曾被四川大学医务室聘为按摩师,专为退休干部及教授保健,1994年获得中医师资格后离职,于家中开设按摩门诊。应诊者众,常须提前1月预约才可能得其诊疗(其行为与现今执业医师法相抵触)。他一边按摩,一边注重总结自身按摩特色,先后写了多篇论文。建了个人网页,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有成都中医药大学推拿研究生杨盛宇(现为上海岳阳医院推拿科推拿师)、姜国成等拜其为师。
3流派名的争议
黄氏按摩流派的确是一个客观存在着的、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的推拿群体。它完全符合推拿流派的特征,是中华文化和中华医学的一朵奇葩。但在流派命名上,群体内部自身意见却不统一。如周述炎根据创始人为道士詹龙清,以及操作时的诊疗合一、触诊查病。并以恢复其天然本性为治疗境界。提出了“天真按摩”一说;张戈等在发表论文时,强调核心人物的历史作用而运用了“黄派经穴按摩”或“黄万香按摩流派”等字眼;张诚毅则根据历史渊源与传承将其冠以“詹黄张新按摩”之名。名称不能统一,为整理带来了麻烦,也制约了其发展。
从全国知名的流派来看,其名称大都无具体人名,如“一指禅推拿流派”、“脏腑点穴流派”、“内功推拿流派”、“捏筋拍打流派”、“推拿三字经流派”等;有些流派冠有人名,是为了与同类流派区别,似属于“二(次)级流派”,如伤科推拿流派中的“郑(怀贤)氏骨伤推拿”、“平乐郭氏正骨推拿”、“杜(子明)氏骨伤”,以及太极拳中的“陈氏”与“杨氏”等。流派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参与流派,以及为流派作出贡献的人很多。加入人名可以缅怀前辈,承上启下,但如果把历代人名都加进去,传承数代后,那个流派的名称读起来就会很拗口。所以,流派之链要永远传承下去,关键在于积极发展其学术思想,普及其技术,以及培养其接班人,而不是不断地在名称中加入人名。
流派的名称是对流派的理论、技艺、适应范围等的高度概括。许多传统推拿流派的名称都不是在它诞生之时就有了的,事实上许多流派的创始人或不识字,或缺少文化,也就不可能有深邃的思想和长远的规划。许多流派名都是在整理的过程中,由后人在全面深入了解该流派的基础上,根据其特色而拟定,并被广泛认可的。在这一问题上,一定要慎重,要反复论证。要有长远眼光,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我们认为,对于詹黄所创立的按摩流派,如果考虑到始祖詹龙清道士;考虑到成都与四川浓郁的道家文化氛围;考虑到按摩不用药,不会破坏人体阴阳与气血的“天真”状态;考虑到以手操作,手触心应,通过调动人体自身的能力去扶正、去祛邪,去恢复其平常(天然纯真)之态的特点,“天真按摩”显得更有深意,更符合该流派的本质特征,更能激起人们探求奥秘的欲望,也能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非常富有想像的空间!
4黄氏按摩流派的学术特点
黄氏按摩流派的特点除了我们在《四川的天真按摩》一文中所总结的整体按摩、循经按摩、按摩查病和以神御气外,现补遗其特点如下:
(1)重视脾胃,不离脘腹:该流派所治疾病以慢性内科疾病为多,多属于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该流派认为“扶正祛邪”与“恢复其天然之性(质)”是治疗该类疾病的关键。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不论扶正,还是祛邪都必须重视脾胃功能。中医的脾胃范围很广,诚如《内经》所言:“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这里的脾胃已经不是某一脏和某一腑,而是若干脏腑功能的综合体现。考察这些属于“至阴之类”的脏腑,其功能活动大多与水液代谢和水谷运化有关;通于“土气”,就是通于脾胃之气。而这些脏器均分布于脘腹,所以脘腹自然就应该是调治的重点。该流派重视脾胃表现在:①推不离脘腹。不论疾病是否与脾胃有关,是否在脘腹有病理表现,都按一定程序在脘腹推进。厌食、便秘、腹泻如此,哮喘、腰痛、头痛也如此。②久推多推。纵观其整个操作。在其全部的40分钟治疗时间内,脘腹操作至少占据了8~10分钟。这与目前流行的其它流派,尤其是许多伤科与保健按摩流派忽视脘腹是完全不同的。③治疗效应以脾胃的运化状态(消化功能)为指标。如食欲、体重、肌肉、精神状态等常常是其必问内容和观察重点。如患者食欲增加、体重增长、肌肉结实(而非虚浮)、精神饱满常为正气恢复,疾病消退之征,当继用同类手法;反之,如食欲减退(包括糖尿病、甲亢等)、体重下降、肌肉瘦削、倦怠乏力等,说明正气衰减或治疗无效,就应该考虑对手法进行调整了。
(2)以通为用,力度深重:该流派内部流行着据传是先师口诀,即“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病者不通,通者不病”。这里,“通”成了不痛和无病的前提,“不通”乃疼痛的基础和百病之源。治疗疾病,减轻疼痛当以“通”为用。通之之法,内外有别。内服中药,辨证论治,针对不同病机用药属药物之通、内在之通;推拿作用与疏理人体皮部、血脉与经络乃机械之通、外在之通。该流派认为这种机械之通,外在之通较之药物内服之通更直观、更符合客观实际,因而也更具有疗效和价值。在以通为用方面,该流派特色如下:①根据江河从上至下,道路由近而远的趋势,在人体按摩时,总遵循着从上至下(从头至脚),由粗而细(从近端至远端)疏理的原则。②力度深重,透达溪谷。《内经》谓溪谷为“四肢八溪之潮汐”,即人体大关节所在地,为运动中枢和气血聚会之所,也是阻滞好发部位。该流派据此在缺盆、腋、肘、胯、胴等处不但按摩时间较长,而且运用强力,于患者最大忍受度时反复推捋,务求消散。③手法以推按和推揉为主。欲使之通,务必疏理。各种手法,唯有推法切合其要。推法或以指腹、或以掌根、或以肘尖,总为下压基础上的推进,总要求顺纤维与顺经络。该流派于此领会尤深,临床多在推法的基础上,参(复)合按法与揉法,加之操作时的悉心体味与缓慢移动,其对于血脉与经络的疏通是其它手法与流派不可比拟的。
(在撰文过程中,得到了流派成员张诚毅、周述炎、张戈等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