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踏血西征

2008-05-15孙钥洋

百家讲坛 2008年8期
关键词:蒙古人成吉思汗蒙古

孙钥洋

血战讹答剌

当太阳刚刚升过地平线,讹答剌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土尔克斯坦东北)的百姓还沉浸在梦乡的时候,仿佛惊雷似的一声巨响,将整个城池惊醒。此时所有人都意识到,蒙古兵开始攻城了。

原来,天还未破晓,察合台和窝阔台便领兵出发,准备乘其不备一举将讹答刺城攻克,可他们的隐秘行动很快被亦纳勒术布置在城头的夜哨发现。随着几声撕肝裂肺的惊呼声,亦纳勒术急忙睁开惺忪的睡眼,披上衣服迅速登上城楼。城头上的花剌子模士兵紧急布防,很快作好了战斗前的一切准备。

察合台与窝阔台见偷袭不成,于是便决定转为强攻,蒙古兵迅速在城前摆开阵势。随着察合台的一声令下,蒙古军队的几十架投石机一起向城墙方向投射石块,同时万箭齐发。一时间讹答剌城上乱石飞舞,箭如雨下。一块巨石击中了城门,发出一声震人心魄的巨响。隐藏在城垛后面的亦纳勒术,突然听到背后有人轻声祈祷:“真主啊,保佑我们不被杀戮吧!”他循声望去,原来是摩诃末派来的哈只卜哈剌察。亦纳勒术投去厌恶的一瞥,哈只卜哈剌察顿时不作声了。

一阵暴风骤雨般的弩箭飞石过后,蒙古兵开始攻城。他们先用撞城器企图撞开城门,但由于讹答剌城的城门非常坚固,根本无法撞开。于是蒙古兵又架起了云梯,希望在弓箭手的掩护下登上城头。然而讹答剌城的守军却极其顽强,他们不但将滚木、砖石倾泻而下,迎击蒙古的攻城士兵,而且还利用城墙居高临下,不断用弓箭和城墙上早已布置停当的投石机向城下的蒙古军队还击。双方你来我往,箭如密雨,飞石如梭。

经过一天的激战,双方互有伤亡。察合台和窝阔台回到营中,连夜召集众将议事。察合台觉得亦纳勒术凭借坚城固守,继续强攻恐怕难以取胜,而且会伤亡惨重。窝阔台思忖良久对察合台道,既然如此,莫若调整部署。改为长期围困,断敌粮草供应,然后再伺机强攻。察合台连连点头,无可奈何地说道,看来也只有如此了。

次日,无数小股蒙古骑兵如同太阳射出的万道光芒般冲向四野,扫荡讹答刺城方圆数十里之内的农田、果园、灌渠和房屋。所到之处,鸡犬不留,悉数被夷为平地。随即,各处不断有火光冲天而起,加之战马嘶鸣、刀剑铿锵、垂死者的呻吟、妇孺的哀号,让这片原本静谧迷人的绿洲田园在瞬间就变成了人间地狱。

通过对讹答剌城外围的铁血扫荡。蒙古兵使讹答剌城很快变成了一座孤城。接着窝阔台又率领随征而来的各族工匠和士兵,在讹答剌城四周开始修筑瞭望台和弩台。20多座高过城墙的瞭望台,很快拔地而起,通过这些瞭望台,城内发生的一切几乎都可以尽收眼底。窝阔台又命令工匠继续伐木锯树,铲土垒砖,修筑更加靠近城垣的弩台。不过几日,数座弩台又相继完工,蒙古军队在弩台上架设了许当床弩。床弩是由一个用粗木柱制成的床架,架上有轴,有机牙,由数人绞轴上弦,一人瞄准机牙,发射出比一般弩箭粗很多的特制弩箭,其射程和杀伤力远远超过当时骑兵使用的弓弩。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蒙古军队便开始对城内的守军和百姓进行不间断的骚扰。蒙古兵利用床弩从四面八方向城内发射火箭和火药箭。火箭即在一般的箭杆后面绑上油脂、艾叶等易燃物品;火药箭即是在箭杆后面缚上火药包,点燃火药包外壳的引线后,然后用床弩发射出去。城内的房屋或仓库一旦被射中起火,蒙古弩手就瞄准起火处,将一种以硫磺、硝石和石油混合而成的耐燃油,缚在箭杆上或装在罐子里用投石机发射过去,以便引起更大的火势。

由于当时花剌子模的城市建筑基本上以木质结构为主,再加之萧瑟的秋风助威,火势迅速蔓延。为了摧毁讹答剌城军民的抵抗意志,蒙古兵还向城内的起火点,投射了大量从中原带去的爆竹。夜半三更时分,爆竹的一声声炸响,给讹答剌城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的惊扰和恐惧。这可能是在中国之外首次使用火药,然而却是用于战争。这些现在看来非常原始的武器,在当时而言,其先进程度几乎是举世无双。就连汉人节日当中平添了许多喜气的爆竹,此刻在讹答剌城的百姓眼里都成了从天而降的不祥之物。

察合台和窝阔台站在最高的瞭望台上,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讹答剌城变成一片火海的壮丽景观。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很快熊熊烈火就把许多街道和民房化作一片瓦砾,把许多堆放粮草的仓库化为灰烬,而城中百姓的痛哭哀号在他们听来仿佛是千古绝唱!

丧失了居高临下优势的讹答剌城守军此时变得十分被动。蒙古兵不断射杀在城头上负责巡逻的花剌子模士兵,亦纳勒术命令部下还击,但是由于他们使用的弓弩射程与威力都远不及蒙古床弩,无法射到城外蒙古军队的弩台和瞭望台,他们只有躲藏在城垛后面方可保全性命。

尽管如此,讹答剌城守军仍很顽强,并未丧失斗志。他们凭借勇敢和爱国热情,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仍然坚守讹答剌城达五个月之久。但是由于孤立无援,粮食供应开始出现了短缺。

亦纳勒术此时一筹莫展,他原以为蒙古军队远道奔袭,给养肯定难以供应,如果不能速战速决,他们将很快无以为继,不战而退。可出乎他意料的是,蒙古人打仗从来不靠后勤保障,而是“羊马随行,不用运饷”。再加之蒙古人对讹答剌城周围村庄的掠夺和洗劫,抢到了大量的粮食和果菜;蒙古骑兵的坐骑以母马为主,它们也仅满足以草和麸皮为食,而且还可以贡献出鲜美的马奶。经过五个月的激战,蒙古兵非但未感疲劳,反而兵强马壮,仗越打越有精神了。

与之相比,讹答剌城守军却已身心疲惫,士气低落。此刻亦纳勒术仍然抱着摩诃末苏丹会带领大队人马来解救讹答剌城的幻想。但是他的幻想只能是自己欺骗自己,摩诃末派来协助他的哈只卜哈剌察,早已被蒙古军队吓破了胆,完全对守卫讹答剌城丧失了信心,于是他向亦纳勒术建议,守城无望莫若趁早开城投降,或许还可以免除一死。

亦纳勒术听罢不无讽刺地言道:“倘若我们不忠于我们的主子(指苏丹),我们怎么为自己的变节行为辩白呢?我们又拿什么理由来规避穆斯林的谴责呢?”其实他心中却想,自己屠杀了蒙古商队,已与蒙古结下不共戴天之仇,若拼死一搏尚存一线生机,开城纳降只有死路一条。

亦纳勒术对哈只卜哈剌察早有厌恶之心,如果不是用人之际,早会将其处置。如今又闻听此言,于是便决定让哈只卜哈剌察率领自己带来的那部分援军去守卫苏菲哈纳门(讹答剌南门),来一个眼不见心不烦。

但是,这恰好给哈只卜哈剌察叛逃提供了机会。就在当天晚上,趁着夜色朦胧,这个贪生怕死的家伙,偷偷地打开了苏菲哈纳门,带领着他的本部人马企图逃之夭夭。然而,他的一举一动,没能逃过蒙古人的眼睛,哈只卜哈剌察的人马刚出城门不远,便被闻讯而来的蒙古骑兵团团围住。哈只卜哈剌察见此情景急忙放下武器向蒙古兵投降,他的部下也不愿意抵抗,悉数做了蒙古人的俘虏。

很快哈只卜哈剌察被押解到察合台和窝阔台面前。哈只卜哈刺察就像一条摇尾乞怜的狗,

跪在地上乞求饶他不死,说以后可以为成吉思汗赴汤蹈火。此外,他还把讹答剌城内当时的处境详细地告知了察合台和窝阔台。察合台听后冷冷地说道:“你连自己的主子都可以出卖,我们又拿什么信任你呢?”于是下令把哈只卜哈剌察拖出去,连同所有的俘虏一起处死。这个可耻的叛徒,终于得到了他应有的下场。

处死哈只卜哈刺察之后,窝阔台下令进攻已无人把守的苏菲哈纳门。看到蒙古军队很快破门而入,亦纳勒术急忙放弃外城退守内堡(内城)。

蒙古军队入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这里的百姓像赶绵羊一样驱赶出城,并大肆抢掠财物。

“海儿汗”的命运

亦纳勒术和将士们站在内堡的城墙上,看着家园被毁,百姓被蒙古人像赶牲畜一样驱赶,心如刀绞。此时,他们的爱国热情已战胜了恐惧,于是立下誓言:只要有一个人一息尚存,他们兢战斗不止,直至与蒙古人同归于尽!

坚守内堡的勇士们唱起了诀别之歌:“为微不足道的原因而死,和为伟大的事业而死,滋味相同,我们都注定要死。不管老中青,没有人能永远活在世上!”砖石、滚木、弓箭用完了,他们就用内堡百姓送来的开水和热油继续进行抵抗。蒙古军的几轮进攻都付出了很大代价,却依旧毫无进展。为避免更大的伤亡,窝阔台下令停止进攻,改为长期围困,等待内堡中的给养耗尽。

面对着敌人的围困,花剌子模的英雄们又发明出了一种自杀性进攻的方法:他们在跟自己人诀别后,每次冲出50余人,像雄狮一样扑向敌阵,冲在前面的士兵经常连人带马被密集的弓箭射成刺猬,而接踵而至的士兵则带伤冲入敌阵。他们用牺牲作为向真主的献礼。

英雄们的身影,迅速淹没在蒙古军队的汪洋大海之中。但是很快又有一队勇士,踏着死者的血迹,再次向蒙古兵阵扑去。他们的进攻犹如汹涌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

英雄们的鲜血染红了晚霞,凛冽的寒风吹拂着城内的一草一木,肃杀之气似乎要让所有生命凋零!

这种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术,让蒙古军伤亡惨重。残酷的战斗进行了一个月,终因弹尽粮绝,讹答剌城被蒙古军队攻克。

亦纳勒术带领剩下来的勇士继续进行巷战,他们让蒙古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几乎内堡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进行着残酷的厮杀,双方士兵的尸体堆满了大街小巷。

在残酷的厮杀后,活下来的只有亦纳勒术和另外两名将士,其余守军皆已战死,他们为讹答剌城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耗尽了最后一丝气力。

窝阔台下令一定要活捉亦纳勒术,这也给了亦纳勒术孤注一掷的机会。他们被困于屋顶,但仍然顽强地进行战斗。仅剩的两名将士也相继战死,当年不可一世的“海儿汗”,如今变成了孤独的斗士,他拼尽力气反抗,兵器被打落了,他就捡起瓦片作为武器,瓦片用光了,他就赤手空拳和蒙古人拼命。终因寡不敌众,亦纳勒术最后被蒙古兵生擒。

等待亦纳勒术的将是悲惨的命运。不久成吉思汗在撒马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郊外的行宫阔克撒莱让他(海儿汗)“饮下死亡之杯,穿上永生之服”,将熔化的银液,灌进他的耳朵和眼睛,以表示对贪财者的惩罚,为被杀害的商人报仇。

遭到蒙古人屠杀的不仅仅是亦纳勒术,数以万计的讹答剌城的无辜百姓更是惨遭浩劫。战斗结束后,蒙古军队按照惯例,开始进行大肆的烧杀抢掠。他们肆无忌惮地强奸妇女,将婴儿挂在矛尖上挥舞。为防止有人装死,蒙古兵将人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按照男女老幼的顺序分类,然后垒起高高的“人头金字塔”。

能够带走的财物被蒙古兵全部瓜分,不能拿走的被他们一把火烧掉。蒙古军队拆除了讹答剌城所有的城墙,将整个城彻底地夷为平地!只有少数刀下余生的工匠,被蒙古人掳掠而去,因为这些人是将来蒙古军队发动更大规模战争所必不可少的,他们会为蒙古军队制造出更多的先进武器。

随着讹答剌城上空的硝烟散尽,这座锡尔河畔的历史名城从此变成了一片废墟。到处都是无人认领的尸骨,空气中充满了尸体发出来的腐烂的气味。然而这仅仅是开始,这群噬血的恶魔又呼啸着杀向了另一座城市。

幸运之城

察合台和窝阔台在讹答剌城遭到了顽强的抵抗,付出了惨重代价。而与此同时,成吉思汗率领直捣花剌子模中路的主力部队,一路上却势如破竹,形同秋风扫落叶。

成吉思汗的进攻目标是当时穆斯林世界最大城市之一的不花剌(今乌兹别克斯坦不哈拉)。蒙古军队沿锡尔河东岸迅速前进,以出人意料的速度突然兵临匝儿纳黑城下,匝儿纳黑是锡尔河西岸的一个堡寨,其废墟在今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卡拉库尔湖附近,是从讹答剌通往不花剌和撒马耳干的必经之路。

当匝儿纳黑的居民看到战骑堵塞四郊,马队扬起的尘土把天空变得漆黑如夜,便知道成吉思汗来了。他们惶恐地躲进城堡,紧闭城门。

狡猾的成吉思汗没有立即攻城,而是适时地送上了橄榄枝。他派了一名叫答失蛮哈只卜的伊斯兰教徒为使,前往匝儿纳黑城下劝说居民献城投降。在答失蛮哈只卜巧舌如簧的怂恿下,匝儿纳黑的居民放弃了抵抗,就这样,成吉思汗的大队人马兵不血刃地开进了匝儿纳黑城。

因为成吉思汗没有对匝儿纳黑屠城,所以后来匝儿纳黑得名“忽都鲁八里”,意即幸运之城。

成吉思汗没有在幸运之城逗留,蒙古军队从当地人中找了一个突厥人做向导。向导带领蒙古大军走了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使蒙古军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下一个攻击目标——纳儿城。从此,这条由幸运之城通往纳儿城的近路便被称为“汗之路”。

当蒙古大军的前锋部队突然降临到纳儿城下时,纳儿城中的居民根本没有想到来的是蒙古军队,竟误把他们当成了友好的商队。直到蒙古军队横刀立马于城前,他们才恍然大悟,急忙将城门紧闭。

蒙古军队如法炮制,再一次派遣了使者。经过谈判,纳儿城的居民以保全他们的性命为条件打开了城门。蒙古人进城将所有的财物洗劫一空,连同粮食也一同带走了。

由于匝儿纳黑和纳儿城居民的不抵抗,使成吉思汗一路畅通无阻,如入无人之境,这也迅速加重了不花剌与撒马耳干的军事负担。更大的灾难即将降临了。

不花剌的凋零

1220年三月,料峭的春风含着一股杀气。不花剌城郊的野花肆意地绽放,半空中盘旋的乌鸦不时发出刺耳的鸣叫,随着一阵令人惊悚的马蹄声,一群不速之客打破了这里原有的宁静。

成吉思汗的军队就像大海里汹涌的波涛,一支接一支地抵达。他们绕城扎营,放眼望去,如同蝗虫一样不计其数。

不花剌是当时花剌子模的学术中心,它由三部分组成:城堡(周长一公里半),不花剌本城(狭义上的不花剌,即内城)和郊区(外城)。同其他多数城市相反,这个城市的城堡不是建在内城以内,而是建在内城以外。本城建在城中心的一个台地上,周围有城墙,有集市门、香料商门、铁门

等七个城门,每个城门的名字都足以引起人们的遐想。

这里一些著名的清真寺吸引着虔诚的信徒,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前来朝拜。大礼拜寺建于1121年,著名的星期五清真寺当时也已有约100年的历史,此外还有一个叙利亚人清真寺。

不花剌地扼中西要道咽喉,为花剌子模新都撒马耳干的西方屏障,它一旦被切断,就意味着将截断玉龙杰赤(今土库曼斯坦共和国乌尔根奇)与撒马耳干之间的联络,并隔绝锡尔河沿岸被围各城堡之外援。所以对双方而言,不花剌之役是事关胜败的关键一战。

摩诃末对不花剌之战非常重视,所以他将亲信和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派来守城,他们是阔克汗、哈迷底布尔、合云治汗和怯石力汗等。

这个阔克汗本是蒙古人,其所属部落被成吉思汗征服后,为了逃避追杀,从蒙古草原逃至西辽,后来又投靠了摩诃末,立了不少战功,深得摩诃末的信任,于是被派到不花剌充当两万守军的主将。

当阔克汗在不花剌城头再次望见蒙古士兵凶神恶煞般的嘴脸,似乎又嗅到当年他们屠杀自己部落时的血腥味,不由得身子一阵轻微颤动。心中暗道:真是人生如戏,造物弄人啊,看来成吉思汗真是惹不起也躲不起啊!

诸将之中,只有怯石力汗最为镇静。他原本是摩诃末的一名马夫,在一次战斗中,摩诃末兵败,战马受伤,怯石力汗背着摩诃末渡过阿姆河,回到当时的国都玉龙杰赤,此后被摩诃末提升为大总管,并备受摩诃末的信任。此刻大敌当前,怯石力汗显得格外沉着,但他心中也在暗自盘算:即便你成吉思汗真的天下无敌,我当初背个人尚可逃生,打不过你,我还跑不过你呀。

与此同时,一句所谓真主的预言在城内传得沸沸扬扬:“在呼罗珊有条叫做乌浒水(阿姆河)的河流以东,将有一座城池被征服,该城名叫不花剌。”谣言很快传人军中,守军的士气一落千丈,同时也为他们弃城而逃提供了借口,但是就这么跑了又无颜去见对他们寄予厚望的摩诃末。于是阔克汗决定,先打一仗然后再退往撒马耳干,也好对摩诃末有个交代。但是,一些有血性的将领和士兵不愿意随他们离去,他们要与不花剌城共存亡。

天将拂晓,阔克汗带领着大队人马偷偷地打开城门,对蒙古军营发起突然袭击。虽然蒙古军营夜哨及时发现了敌军的偷袭,但由于蒙古士兵连日行军非常疲劳,加之又没有任何准备,只好在慌乱之中弃营而逃。然而,令蒙古士兵不解的是,敌军比他们逃得还快——阔克汗没有借蒙古军混乱之时乘胜追击,而是迫不及待地掉转马头逃之夭夭了。

摩诃末诸将失去了这次反败为胜的机会,而蒙古人也再不会给他们机会了,成吉思汗很快整顿好人马,命他的四子拖雷率军追击。阔克汗带领着逃军刚到阿姆河岸边,拖雷便率追兵赶到了。看到蒙古追兵,阔克汗带领的逃军顿时惊恐万分,不知所措。拖雷兵分几路,围追堵截,将他们斩杀殆尽,阔克汗也死于乱军之中。

第二天,当太阳又一次升起,不花剌人打开了城门,由一些伊玛目(阿拉伯语,是对领导者的尊称)和知名人士组成的代表团前来拜见成吉思汗,他们表示愿意主动献城投降。然而他们未能料到,由于不花剌的迅速陷落,花剌子模将要面临一场空前的浩劫!(未完待续)

编辑:宛新

猜你喜欢

蒙古人成吉思汗蒙古
蒙古靴
神灯
扣子里的智慧
蒙古正式废除死刑
拍马屁
成吉思汗指挥赛马
浅析蒙古人的“黄金家族”情结
曲解善意造成的挫折
喝酒的蒙古人
蒙古人名中的“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