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夜成魔的三聚氰胺

2008-05-14徐春梅

知识窗 2008年11期
关键词:奶农三鹿三聚氰胺

徐春梅 李 宾

导致婴孩因肾结石毙命、企业面临灭顶之灾的“三聚氰胺”一夜成魔。本文揭秘三鹿集团背后的故事。

9月16日,在河北省鹿泉市开发区南新城村奶牛养殖小区里唯一一家奶厅(当地人对收奶站的通称)的负责人马耿林,一个40岁的男人,在众人惊愕的注视中被押上了一辆警车。警方拘捕他的理由,是他涉嫌向收购来的鲜牛奶中掺入一种叫三聚氰胺的化工原料。奶源环节的造假史随之浮出水面……

挤奶厅里的秘密

据奶农介绍,向牛奶里掺假也经历了一个过程:最初是添加一种叫“氰胺霉素”的化工原料,目的是抑制牛奶里的细菌群数,延长保质时间,后来发展到纯粹为了牟利而掺假,比如10斤奶兑水变成12斤,但兑水之后牛奶中各项指标降低,于是要想方设法添加能提高各项指标的东西。

一位曾在多家著名乳制品企业工作的人士称,收奶要检测比重、蛋白质、脂肪、PH值这几个主要指标,奶贩子们都各有办法对付。如牛奶兑水后比重变了,奶贩子们就掺刷墙用的大白粉来增加固形物重量,用米汤、桐油增加蛋白、脂肪率含量。

更有甚者,有的奶贩子还往鲜奶里加牛尿或尿素,因为鲜奶容易变质发酸,而前者是碱性的,酸碱中和后,可以延长鲜奶的保质期。也有人用硝酸盐做防腐剂,但添加太多会超标,他们就随着奶液变酸的过程,隔一段时间放一粒。

“淀粉、米汤等东西很容易被检测出来,所以后来添加的东西越来越‘高级,三聚氰胺就是用来提高蛋白质含量指标的。”奶农对记者说。

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C3H6N6,是一种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的化工原料,动物长期摄入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目前国内乳制品企业使用最多的蛋白质含量检测办法为“凯氏定氮法”,即测定受检牛奶中氮所占的比例间接测定蛋白质含量,而三聚氰胺含氮量高达66%,可以大大提高检测时的蛋白质含量指标。

据了解,目前三聚氰胺市面价是11元/公斤,鲜牛奶价格是3元/公斤左右,表面上看价差很大,但实际上只要在牛奶中添加一点点三聚氰胺就可以显著提高鲜奶中的含氮量,这笔“投资”相当划算。

据当地一位开设奶厅的奶贩子告诉记者,市场上奶价虽然经常变化,但他们的收购价与卖给三鹿之间的价差,通常稳定在每公斤4角钱左右,算下来一吨奶的毛利润是400元。如果通过掺假多造出20%的奶,每吨可多挣80元。以马耿林每天3吨的挤奶厅算,一年下来可多挣近9万元。

记者在邢台市大曹庄一位奶贩子开设的挤奶厅中看到,奶牛被赶进挤奶厅之后,由奶农为奶牛清洗乳房,再将一根专用金属管套在奶牛乳房上,奶水则自动顺着管子流进奶瓶,再沿管道汇集到另一房间中的储奶罐中降温。据了解要降到摄氏2度,才能保证奶的新鲜度。储奶罐装满之后再导入专用的保温储罐车中运到生产厂家。

记者在石家庄鹿泉市、行唐县等奶牛养殖集中地采访时也注意到,以奶厅等机械方式集中挤奶已完全取代奶农人工挤奶。整个过程中,奶农们基本接触不到自家奶牛挤出的牛奶,当然也就失去了掺假的机会,奶贩子由此成为掺假的主力。

“在这个过程,企业是很难监管的,那些规章制度对奶贩子根本不起作用,怎样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才是他们关心的。”当地一位乳业公司人士说。

抢奶源使掺假升级

由于工厂按照各项指标分级收奶,蛋白、脂肪含量高的鲜奶价格也高,所以奶农为了卖个好价钱会往里添加东西。

多年前,掺假就已经很普遍。奶农为了增加收益向鲜奶里面注水,如在5吨鲜奶里注入1吨水,鲜奶被稀释了,这样它在蛋白、脂肪等指标上达不到乳品加工厂的要求,所以奶农最原始的时候会加入一些牛尿,后来又加乳清粉、蛋白粉、脂肪粉等,以达到工厂收奶的指标。

工厂很快发现了这种情况,为了防止奶农掺假,它们在各个奶源基地挂牌很多奶站,让奶农集中挤奶。

但没想到的是,这让奶站钻了空子。“现在掺假的主要是奶站(中间商),与奶农的低层次掺假不同,他们实力更强,可以找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调奶,甚至买通工厂内部员工,了解工厂在检测方面哪些成分还检测不出来就往里掺,作假技术很高。”上述乳品企业老总感慨道。

2007年开始,由于奶源紧缺,我国一些奶源地区出现了疯狂的抢奶现象,使得掺假升级。

由于河北省是奶源集中区,蒙牛、伊利、三元、三鹿、光明等企业在当地都不止一个加工厂,如伊利在河北定州有一个产能1200吨规模的工厂,产能总是受奶源不足的挑战。“2007年以来,这些加工厂都雇了一些人去抢奶源,哄抬奶价,如一个叫价3.5元/公斤,一个马上出3.7元/公斤,非常疯狂,几乎能使的招数都用上了。”乳业专家补充道。

与此同时,工厂为了抢奶也放低了标准。如在鲜奶多的时候,工厂的收奶标准很严格,一点小问题就可能拒收;但是在抢奶的情况下,工厂就对一些掺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显然助长了中间商的掺假。

或许正是2007年以来的抢奶导致的掺假升级,才有了现在的“三聚氰胺”事件。从目前曝光的三鹿以及其余22家乳品企业来看,我国大部分奶源产区都不安全。而质检未含三聚氰胺的企业,许多是因为产能不大,源奶需求量小,有些则是因为企业颇具社会责任感。

失控的三鹿

2006年2月16日是三鹿集团50岁生日之夜。那一天,三鹿集团投资1.8亿元兴建的一条高档配方奶粉生产线建成投产。

几年来,三鹿相继兼并了山东、河北、陕西、河南、甘肃等省的一些地方性企业,使其成为自己的生产基地。

兼并这些企业的本意是为了加大产能,但后来它们反而成为一颗颗定时炸弹。由于三鹿通常以很少的资金收购那些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但却因资金短缺没有多少钱做后续投入,买回来的企业“换汤不换药”,机器设备、内部管理没跟上,还处处存在安全隐患。

记者在河北省行唐县采访一家三鹿分公司时,发现厂区内景象破旧不堪,最显眼的是那条据说建于28年前的旧烟囱,除了大门口外挂着一块破旧不堪的木牌子,上书“行唐三鹿乳业有限公司”几个黑色大字外,再没有半点三鹿集团的气息。

这家分公司现由三鹿集团控股51%,剩下49%的股权由行唐县政府控制。但据该公司人士透露,“公司一直都处在破产的边缘”,主要原因是自从三鹿收购之后,公司没增添任何新设备和资金,开动老机器就开始生产奶粉。庞大的三鹿旗下类似这样的分公司或子公司比比皆是。

记者在河北行唐、大曹庄等主要奶源地的调查发现:三鹿在当地的鲜奶收购价一般比蒙牛、伊利低一些,而要想让奶农低价卖奶,放宽奶源质量检测要求就成为必须。

“在乳制品这个生死拼杀的市场里,企业只顾拼命扩张,对上游产业链的控制力不足,可以说是导致此次奶粉事件的深层次原因。”上海容纳咨询顾问机构董事总经理蒋云飞说。

猜你喜欢

奶农三鹿三聚氰胺
抗议
喷奶粉
“三鹿”重出江湖
欧盟产业拟对我输欧三聚氰胺提起反倾销调查申请
“三鹿”商标的考验
2009年化学高考模拟试题(一)
中考热点:“三聚氰胺”问题举隅
三鹿悲凉谢幕
认清三聚氰胺 远离有毒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