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德斯与他的肯德基帝国等

2008-05-14朱荣章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08年5期
关键词:国库券桑德斯肯德基

朱荣章

有谁能想到65岁能创业成功的?可他桑德斯就在这个安度晚年的时候创立了肯德基。

桑德斯是个返老还乡的上校军官。一次当他看着领来的105美元救济金心想·我难道就这么活下去吗?我是否应当做点什么?否则我只会对着微薄的救济金了却惨淡的人生。

桑德斯开始思考:“自己能干什么?”头一个浮上他心头的是:“我有一个人人都会喜欢的炸鸡秘方,我何不拿出来为我赚钱呢?”

创业计划初步形成,然而身无分文的他陷入深深的郁闷之中。同时他也在怀疑自己65岁的高龄再想创业是不是无稽之谈,再加上自己资金窘迫,这不能不是一个天大的难题。然而军人的刚毅和他本人的执著促使他不能抛弃这个梦想。怎么能让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呢?一个胆大的想法在他早已过知天命的脑际里产生——借钱!于是这个老人就带着自己的创业计划去挨家挨门地去敲门,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每一家餐馆,像大多数人预料的那样,当桑德斯敲开别人的门时所有热语和冷言都向他扑来,甚至还有人认为桑德斯老人头脑受过什么刺激精神失常将他赶走。可以说所有的人都认为桑德斯65岁的高龄不是创业的年龄,况且,他不是饱读过知识的知识分子。但是桑德斯老人并不畏惧和沮丧,他坚信他的创业计划一定能实现。人们拒绝他,这是上帝对他的考验。因此,他的创业热情像熊熊的烈火一样一直在他心里持续地燃烧着,就这样桑德斯老人顽强的毅力坚持前行。他的足迹遍布美国的每一个角落。终于桑德斯老人在向人们诉说了1009次后,他的计划被人接受了,于是才有今天遍布全球的肯德基炸鸡店。

人人惊叹着这个65岁并且身无分文创业的桑德斯老人的成功,有谁能细想一下,1009次与跑个三趟五趟不见成效灰心丧气的自己比较起来,就知道自己为啥没有成为全世界著名的肯德基了。不错,能锲而不舍做到1009次才劝说成功的恐怕在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找出第二个桑德斯老人了。就连比桑德斯年轻的人也未必能做到。就因为这个,也就无怪乎世界上只有一个肯德基连锁店,就无怪乎很多人总是不能成功。当然能够成功创业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意志坚强,坚韧执著,百折不挠。只要认定自己的路是正确的,那他就会以顽强的毅力一直走下去。他们把布满辛酸的创业路看做是“上帝给自己的考验”,结果上帝垂青了坚韧不拔的仁人志士。看来坚韧、顽强、认真、执著是成功者必备素质,缺少或者根本没有这种素质的任何人,成功都会与他(她)无缘的。即使,你有再美好的创业项目,再完备的创业计划,成功绝对不会与您握手。桑德斯老人65岁创业成功,建立肯德基帝国是如此,别人的大成功、小成功无不是这样。相反,自己的创业不成功大多是由于缺乏这种桑德斯老人的精神所致。

杨百万的炒股人生

“最初,我是一个投机商;后来,我转变为一个专业投资者;而今,炒股于我而言,是事业不是职业。”“中国股市第一人”杨怀定如是说。

1988年,当他通过国库券买卖得到第一个100万元的时候,万元户都还是稀罕物。作为第一批投身证券市场的代表,几经起伏,岿然不倒。他的每一步,都刻着中国经济发展的烙印。而今的杨百万,依旧生活在股票的世界里,但用他的话说,“虽然每天花在股票上的时间不少于8个小时,但只是为了兴趣,就像别人养宠物一样。”

“倒”国库券掘了第一桶金

杨怀定变成杨百万

杨百万的第一桶金掘自国债买卖。“我是1988年3月28日从工厂辞职的,把自己的铁饭碗扔下之后,在家里躺了两个礼拜,琢磨该干哪一行。”在杨百万的回忆中,那两周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看报纸——他订了市场上所有能买到的报纸,一共73张。1988年4月初的一天,一条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4月21日,中国将开放国库券交易。

“只要有证券交易,就有高低价。虽然我们是社会主义经济,但证券交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只要存在,就一定会有高有低……”杨百万称,当时他就“傻”想,或许能从差价中赚上一笔。

在首个交易日,杨怀定拿着两万元钱到了交易所,站在交易所的门口,他算了一笔账:国库券1985年的开盘价104元,利息率15%,如果2万元全部买下,一年就有3000元。“当时存在银行的利率是5 4%,全年利息1080元。那多出来的近2000元,早已超出我在工厂的工资。”于是他把所有的钱都买了国库券。

“买是买了,但是心里忐忑不安,害怕跌。下午就迫不及待地跑去交易所看行情,一看,发现涨到112元了,我赶紧卖了,赚了800元。”一年的工资到手了,杨怀定心放宽了些,又开始突发奇想:如果我能把104元的国库券买回来,再以112元的价格卖出去,不就可以赚钱了吗?由于当时全国有7个城市都开放了国库券交易,杨怀定决定要打听一下其他城市的行情。“那时候国库券行情属于国家机密,但当天的《解放日报》报道了上海的开盘价和收盘价,以此类推,各地的党报一定会报当地的行情。”杨怀定立即跑到了上海图书馆,翻看全国各地的党报,终于查到,安徽合肥当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

连夜去合肥!一个来回。20000元的本钱一下子变成了22000多元。跑了几次以后,决定借钱,在把所有亲朋好友的钱都借了之后,他手头有了14万元现金,开始背着更多的钱往返于合肥和上海之间。通过这种蚂蚁搬家的方式,一年之间,杨怀定变成了杨百万。

主动交税“傻事”比身份更巍峨

钱给杨怀定带来了兴奋和激动,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身价超过百万元半年之后,杨百万便声名在外了。因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每天80万的成交量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杨怀定。证券所纳闷:他究竟为何会有那么多的国债券?

“查一查制度上是否有什么漏洞,为什么杨百万赚得比我们证券公司还好?”当时上海市高层领导的批示。让杨百万一度感到不安。“当时最大的担心是有一天有人来割‘资本主义尾巴。”如何才能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况?杨百万天天想,之后做了其他“倒爷”眼中的几件“傻事”。

“我先去了税务局,那天正好局长接待日,我说,我是小平同志说的先富起来的人,我要交税。”报上“杨怀定”的名字,局长惊叹:你就是杨怀定啊,我们早就注意你了。但是国库券的税是免掉的,从事国库券交易也不用交税。

又跑到人民银行,要求接受党和国家的教育。买卖国库券到底合法不合法?接待的同志并没有给明确的答复,而是反问杨百万“你觉得呢7”杨百万随即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金融时报》,指出在开放国债市场首日,人民银行总行发出的“欢迎公民随时买进随时卖出”的鼓励。“我是公民,我做的事情就是随时买进,随时卖出,那就应该是‘合法的。”

抑制贪欲把最后的利润留给别人

如果说成为杨百万有一定的偶然,但

在股市的一路起伏中岿然不动,确实是要智慧的。杨怀定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嗅觉,大多数情况下,不仅是买国债、玩股票、买房产能赚到钱,甚至在“大哥大”、车牌这些生活用品上,他也总能在高低价之间找到最合适自己的点,完成华丽的转身。

对于自己大多数情况下的好运气,杨百万称只因自己比别人多一个心眼。

“当年‘大哥大一度是身份的象征,且买卖还要登记,价格一路上扬,但在1992年价格达到6万元一部的时候,我看到有人开始安装固定电话了。电话是一种很容易生产的东西,它的出现肯定会影响到‘大哥大的价格。”

“2005年我之所以卖掉房子炒股票,是因为在2005年1月。印花税从2%下调到1%,这明显就是政府鼓励老百姓买股票。”而对于被股民们称为“神来之笔”的准确预言“5·30”大跌。杨百万说,道理说穿了也很简单,把最后的利润留给别人,同时把风险也留给别人。“人挤得水泄不通,就要出事了,因为贪婪的人进来了,好比房子卖得发疯了,就要离下跌不远了。”

在当年上海的第一代股民中,曾经有8位“大哥级”的人物,备受股民追捧,被称为“八大金刚”,如今,只有杨百万硕果仅存。“这么多年我能不倒。重要的一点是信奉‘落袋为安,赢了钱就从股市抽出来。而不是全投进去,这需要抑制自己的贪欲。”这是杨百万对自己在股市近20年遨游的一个总结。

当然,哪怕是股市“常青树”,也有“发黄”的时候。1993年股市大跌前,虽然杨百万卖了大部分股票买房子,但留下的股票,在大跌第二天开盘就亏了8万元,“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一晚上亏8万元。”而在去年,他也有失手,中了四千股中国石油之后,杨百万又在低位买入了一点,而后中国石油继续下跌,不断破位。但在谈及失败时,杨百万很坦然,“我们老股民有句话,牛市挣钱,熊市挣股,这样想,心里就坦然。”

点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在《劝学篇》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就是说,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引申开来,就是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做什么事情不都是如此吗?

很多朋友开始做股票的时候。只关注眼睛里看到的东西。首先看到的就是数字,数字背后的财富在翻飞。用一位投资者的话说,那块显示屏好大啊,装着1000多只花花绿绿的股票,全是数字在上下翻飞。而这些数字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财富。比如某个股票当前的价格是8.30元,只有高过了就开始盘算赚了多少。幻想买车买房子。跌了就套了,仔细计算多少损失,然后无比郁闷。其实自己所买入的股票,到底做什么行业,有多少价值可能根本就没搞清楚。

随后经过一段时间随大流或者自己学习体会之后,一些朋友开始注意研究股票的信息了。这个时候知道了股票股本、利润的含义,知道注意资金的动向,明白价格是有趋势的。但是仍然比较相信眼睛所看到的东西,比如市场利多、利空信息,短期价格波段的冲击。这个时候已经不会盲目地买入、卖出,但是市场的变幻莫测还是不容易把握和琢磨。这个阶段的朋友已经不容易亏损和轻易被套住,但是想要稳定盈利甚至积累财富,还需要不断的努力。

我们可以看看“幸福很简单”这位朋友的投资经历。从他的叙述里可以发现,他的投资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4年上半年买钢管股份100股。当时买了12.6元/股,后来股指从1000多跌到300多点,第一笔投资1260元就变成300多,后来1994年9月出了个救市政策。128元卖了,后来最高涨到18元。这位朋友得出的第一次阶段的经验教训是:炒股最好是有个大的挫折,经历过大的熊市,对于个人特别是新股民会比较好。实际上对新股民来说。开始先甜还是先苦不必刻意追求,关键还是他后面的那句话更合适:就是当时投资的钱比较少,这时候吃亏,可以积累经验但又不会对以后的投资或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确实说到了点子上。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4年到2001年的投资,基本上每年都有50%以上的投资收益。于是就进了一家证券营业部,亲戚朋友慕名而来,开始为很多人开展代客理财业务,管理的资产有100多万,可是随之而来的5年熊市把他的梦想和骄傲都打碎了,到了2003~2004年股市低迷的时候,除了房子以后基本上没有什么现金。他得出这个阶段的经验:就是不要把股票当作生活的全部。此外,炒股票的心态很重要,能真正达到那种“手中有股、心中无股”是最好的。其实这个体验比较正确。

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可以看出这位投资者已经经过了努力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对市场有了很多经验和领悟。但是。这些其实只是保证你长期在这个市场存活不赔钱的基础条件,想要稳定赚钱,还要继续努力。

第三个阶段就是2005年到现在的大牛市。可以看出,这位投资者盈利纪录应该还是不错的。尽管他本人比较谦虚地说一般。具体看,2006年不怎么赚钱,主要的原因是换股频繁,一个股票没赚多少就跑掉了。他得出的经验就是:炒高的股票坚决不买。而公司产品价格上涨,意味着该行业开始从低谷向行业景气转折。确实,这种股票是最好的,往往有巨大的涨幅。

应当说,这位朋友经过10多年的艰苦跋涉,现在已经对市场包括风险,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更难得的是跌倒了仍能重新站起来。所有行业不能一步登天,股票投资也同样如此。他现在比较困惑的是,怎么样才能更进一步?尽管他在第三阶段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其实仍然是在自己的实践经验上。如果想在股票投资上稳定赚钱和积累财富,仅有经验和领悟是不够的,还需要提升基本面价值研究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说,要有明确的投资模式。如果股票和大盘没有完全同步,需要能严格按照模式确定和调整自己的风险回报比,从而明白自己应该走,留,还是换。这,应该是这位投资者下一步努力的目标。

猜你喜欢

国库券桑德斯肯德基
美国“找不到”肯德基
“老男孩”之战
蒙古国肯德基致247人食物中毒
桑德斯宣布再次选总统
过圣诞,360万日本家庭吃肯德基
又有人号称自己获有肯德基的炸鸡配方了,不信你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