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08
2008-05-14杨中旭
杨中旭
关于民生的八大展望
民生,注定将成为2008中国核心的关键词。
教育、医疗、社保,房价、物价、税费每一个词的背后都隐含了中国百姓对于生活质量提升和分享改革红利的渴求。在“中国号”列车高速前行了30年的当口,我们在研究如何发展的同时,同样回避不了如何分配。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这是执政党的政治宣言,这是民众的集体诉求,也是一个大国复兴之路上的关键一步。
“希望看病的门槛再低些”
一个老人的经历证明,“魔鬼在细节中”确是真理
无论从哪项标准衡量,宁兴钦都有资格参加北京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他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生在79年前的民国。1958年,曾是首钢工人的他失去了正式工作;60岁之后,他和老伴一起,以低保度日。
已经存在了10年的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从字面上即可看出,它与就业挂钩,宁兴钦不在其列。
这一切在2007年的夏天获得了改变。在全国79个城市开始试点的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被一些没有工作的老人俗称为“一老一小”。政府要求,对没有就业能力的老人和儿童要做到“应保尽保”,宁兴钦在这一年的7月21日跨进了这个门槛。
在“致全市城镇老年居民的一封信”中,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这样描述缴费方法:城镇老年人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是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而来的,筹资标准是每人每年1400元,您个人只需缴纳300元,余下的1100元全由政府补助,也就是说,“每天缴纳九毛钱,大病医疗保一年。”
就在宁兴钦跨进这个门槛的当天,《中国新闻周刊》曾经采访过他。看起来,他比其他参保人还要兴奋些,北京市西城区三塔社区居委会的陈姓工作人员告诉他:由于您是低保户,您自己的那份儿,政府替您出。
“还是政府好。”宁兴钦把记者领到只有区区一居室的家中,他的老伴杨大娘和他坐在一块儿,反复念叨起这句话。
整个2007年,宁兴钦看病没有花自己一分钱,几项针对低保老人的机制在背后帮扶着他。
居委会上,执行着市里面对低保老人的一项政策:每年报销这些老人医药费的一半。
尽管老人花得越多,报得也越多,但宁兴钦一分也不敢花。他和老伴两个人加在一起的低保金,每个月也只有656元人民币。过去的一年,物价飞涨,两位老人需要压抑自己的看病需求。
宁兴钦和老伴,主要靠着“粉本儿”求医。
半年之前,宁兴钦曾经在居委会拿出一个某慈善机构和政府共同颁发的手册,向记者“炫耀”它的功效:憑借这个“粉本儿”,我每年可以报销500元医药费。
2007年,宁兴钦花费了这个“粉本儿”里的498元人民币。和第一项政策一样,他还是一点也不敢超支,超支的每分钱,都要挤占他每月的衣食开销。
他盼望着的大病医保随着“一老一小”政策的出台而来临。根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到各个社区的解释,宁兴钦这样的老人,每年的报销上限可达7万,儿童可达17万。
按照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指点,宁兴钦办完了参保的手续,如愿领到了北京市城镇老年人大病医疗保险手册,但被告知因大病住院需要先支付1300元、政府才能报销其后的6成费用的时候,他打起了退堂鼓。
对于宁兴钦和老伴来说,两个人的2600元是一笔巨款,4个月的生活费。而这,还只是迈进医院病房的门槛,如果加上住院之后自己需要支付的那四成费用,就远远不止4个月的生活费那样简单。
于是,对于两位老人来讲,这个大病保险有同于无。
8年之前,宁兴钦不幸染上结肠癌,在借款两万进行手术之后,身体逐渐恢复,但相关的药物却再也不能离身。同时,他的白内障、耳聋、高血压、糖尿病均需长期服药。2008年1月5日下午,《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来到宁兴钦家中,要求再看一眼他赖以求医的“粉本儿”,却被告知“已经被收上去了”。
“收上去”,是“粉本儿”每年必经的“换本儿”程序,“发下来”要在两个月之后。宁兴钦说,每年的年底和次年的年初,他不敢迈进医院的大门。
谈到2008年,宁兴钦最大的愿望有3个:第一,“一老一小”的1300元不再需要自己预付;第二,“一老一小”别光顾着大病,不管小病;第三,北京奥运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