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政府主导下的产业成长
2008-05-14王婧
王 婧
如同WCDMA、CDMA2000等世界上任何一项3G标准的发展历程一般,初期的TD终端和业务均无法称得上“完美”,但却因为商用伊始即接受了世界顶尖赛事的考验而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可视通话、高速上网、视频会议——这些原本在计算机上才能实现的功能,如今一部TD手机就能轻松解决。
“3G时代确定要来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而对中国来说,标志性的事件便是TD手机的社会化测试和试商用的开始。这项在中国政府主导下的产业从4月TD手机试商用至今,市场的反应不甚理想,但TD无疑是在向3G时代做最后的冲刺。
中国移动:超常规推动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曾对媒体表示:“TD应该由一个经济实力、管理水平等各方面都具有一定实力的运营商来单独运营。”而中国移动毫无疑问是最合适的运营商——首先,它拥有世界最大、最好的专业网,同时客户超过四个亿,客户规模居全球第一;其次,这家公司仅2007年一年的净利润就达到了871亿;再者,中国移动有丰富的移动通信运营经验。而资金雄厚无疑是最根本的保障。于是,当TD必须要成功成为中国决策者们不可动摇的意志后,中国移动有了如下的一系列行动:
2005年3月,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香港公布中移动2004年财报时表示,“我希望中国移动在切入3G时,直接从现有最好的技术入手,从3G的起点做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当时最好的技术”,显然指的是WCDMA。当时业界也普遍认为,中国移动从现有的GSM网络升级到WCDMA,可实现平滑过渡。
但2006年3月,王建宙在香港称,中国电信业有责任支持国产TD制式的发展。
一年后,这位负责人首次证实了中国移动将主导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秦皇岛等8个城市的TD网络建设。不久,中国移动TD系统设备招标。
中国移动在加快网络建设的同时,于2007年5月启动了TD的市场运营准备工作,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进行市场方案的规划和运营体系的设计,在组织保障、业务资费、服务渠道等方面以超常规的手段加快推进。
而当北京奥运火炬开始传递时,4月1日,中国移动在8个城市正式开展TD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业务同时起步。这标志着中国已经依靠自身科研力量向3G时代做最后的冲刺,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加速之势。
2008年5月,电信重组启动,运营商被合并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家,同时也明确了各自未来的3G演进路径:收购了中国联通CDMA网络的中国电信将发展CDMA2000、相对弱小的中国联通发展最为成熟的WCDMA,而中国移动则承担振兴民族产业,发展国产3G标准TD-SCDMA的历史重任。
奥运期间,中国移动又开始筹备TD二期网络建设。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所何廷润预测,中国移动二期TD建网总投资可能超过300亿元,其中基站投资为182.79亿元。
2008年8月18日,中国移动在全国扩大TD-SCDMA网络并开展试商用的申请获得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业内解读,这意味着中国移动已经获得3G业务经营许可证,相当于发放了中国第一张3G牌照。
事实上,从1998年大唐电信集团的母公司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提出TD标准,并开始技术研究和仿真验证开始,到2008年4月中国移动开始进行TD手机的试商用,TD仅花了十年的时间,是发展速度最快的3G国际标准。而在“发展速度最快”的背后,是产业链上的研发企业的大力付出。
产业链:不计成本的付出
TD-SCDMA标准尽管起步较晚,但是在中国国内,在政府的主导下,包括芯片、终端、系统、测试仪表,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都有国内的厂家在做。而这些厂家的研发产品,最终都需要通过中国移动对TD的公开招标才能投放市场。
主做TD芯片研发的凯明没能撑到中国移动对TD的第二批集中采购。凯明的产品线单一,只做TD的单模产品,这是凯明先天的局限。因为在运营商没有把网络全面升级成3G之前,需要GSM和TD的双模手机,因此,凯明的终端客户很少。在中国移动今年3月初的6万部手机和1.5万部数据上网卡的首轮终端招标中,凯明公司颗粒无收。凯明的公司相关年度会计报表显示,该公司2003年、2004年及2005年3个会计年度的亏损额分别为3859万元、6088万元和5766万元,最终董事会决定决定解散公司。一位在TD产业链条多年的人士表示,“凯明停止运营的一个背景是国外投资机构的报告一律是不建议投资TD,外资在这个节骨眼上撤资,就是想让TD死掉。”
而研究终端的大唐移动从2002年公司成立以来,就一直没有改变投入大、产出少的尴尬局面。比如,“为了推动TD的产业化进程,我们投了一亿元资金建立了终端开放实验室。”大唐移动总裁谢永斌说,“最初我们免费让终端厂商测试,后期象征性地收一些费用,只收个水电费,根本不赚钱。”据电信专家估计,中国移动首次TD招标确定后,尽管大唐移动获得了超过1/3的份额,但其资金缺口已达到50亿元左右。2007年,大唐移动从国家开发银行获得了46亿元、期限为15年的免息贷款,大唐移动以公司的知识产权作为质押。此举被业内称为“卖身”。
而TD产业链上的明星企业天科技CTO张代君表示,天科技成立6年来一直靠股东投入运营,共投入了三四亿元,在中国移动的第一次招标中,采用天芯片的三星手机只有4500部,加上三星送给奥组委的15000部手机,全部加起来也不到2万部,仅获得1000多万元的收入。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9月30日,天资产总额为4.43亿元,负债总额达1.17亿元,上年度净亏损1.17亿元。张代君认为,“从投入来看,一款芯片要达到200万至500万片销售才可以有利润。”在中国移动的第二批TD-SCDMA终端招标中,天科技有5款手机和一款数据卡参与了竞标。此次中移动采购的终端也仅有10万部,但却有19家中外TD终端企业的30款产品取得了TD入网证,芯片企业也有4家,平均在每个芯片企业身上,只有2万多片的市场份额。
“TD要想进入良性运营,需要有8000万到1个亿以上的用户,在此之前,无论是TD运营商,还是终端设备商、芯片软件商,都没有赚钱的可能。”张代君坦言。
在TD的成长过程中,产业链上的企业遭遇了重重困难。这是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都面临的“后来者劣势问题”——即使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开发上取得了突破,同跨国公司相比也往往更不容易被市场接受。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力支持,这项新技术将很难开展。
政府:全力支持民族产业
在业界看来,TD建设伊始就带有明显的政策色彩。
1997年,在信息产业部组织下,国内主要通信制造企业对移动通信领域的新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自主创新的技术为基础,在1998年6月向国际电联提交了中国3G候选方案TD-SCDMA。2000年5月即被国际电联接纳为3G国际标准之一,与之并列的是欧美的CDMA2000和WCDMA标准。这是中国首次在通信领域争取到的拥有重大影响的3G国际标准。
2002年10月,中国政府颁布了3G频谱规划,为TD提供了总共155M的频谱资源。同月,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科技部、信息产业部牵头成立了包括大唐集团、南方高科、华立、华为、联想、中兴、中国电子、中国普天八大企业参加的TD产业联盟。
随后,中国3G技术考察团出访欧洲。经过半个月的欧洲之行,考察团的专家们亲身感受到了3G在欧洲市场的发展并不顺利。当时,欧盟还明确反对中国使用TD技术。欧盟官员不断在各种场合呼吁中国避免采用自家的手机标准,并表示统一规格将有助于降低成本,造福消费市场。一些欧盟官员表示,3G市场已经有两种主要通讯标准,中国应避免采用自行研发的规格以免进一步分裂市场。
不过,2003年8月中国政府承诺对TD投入7亿元的研发经费支持后,欧盟恍然大悟。“WCDMA如要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就必须同时对TD-SCDMA标准予以支持。”全球GSM 协会高级顾问黄宝忠说。
欧盟的判断来源于“TD-SCDMA2003国际峰会”,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张晓强、ITU电信标准局局长赵厚麟等人云集于此,虽然讲话内容各不相同,但其主旨是一样的:“支持TD-SCDMA的发展,支持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对TD-SCDMA的支持态度可见一斑。
国外的运营商和设备商都明白了一个道理,TD-SCDMA 一天不能商用化,中国政府就会推迟一天发放3G牌照。“换句话说,想要中国政府加快3G进程,首先应当帮助TD-SCDMA尽快成熟起来,如果它自身的发展动力不足的话。”黄宝忠如是强调。
2005年4月,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曾明确表示,3G何时推向市场,不取决于政府,是取决于技术、应用和市场的成熟性。他说,一旦技术成熟,政府会及时发放3G牌照。而众所周知,三种技术中只有TD-SCDMA还没有成熟,因此3G牌照所等待的毫无疑问只有TD-SCDMA。如果没有TD-SCDMA的话,考虑成熟较晚的WCDMA的情况,2003年是发放牌照的最佳时机。
而2007年,中国移动为TD建设试验网时,北京市政府就召开了专题会议,副市长陈刚做出指示:“对于北京市各委办局及相关单位内的基站建设,有关单位要全力支持,选址确有困难的,相关单位应协助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在其周边地区另行选址。”随后,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也听取了中国移动关于TD网络建设的汇报,并对中国移动给予大力支持。奚国华副部长在考察中国移动时就明确表示,“要通过信产部、运营商和设备厂商的三方协商,制定明确的功能研发时间表,并实事求是地制定业务发展高级目标和初级目标,确保明年3月份前实现部分重点业务。”于是,2008年4月1日,TD迎来了试商用。
事实上,对于TD的发展来说,奥运会有着极其特殊的推广意义。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把TD上升为与神舟六号和杂交水稻同等的地位,并提出要加速TD市场推广力度,确保完成奥运会前后的阶段性目标。
据北京移动的一位人士介绍,在2007年3月一期设备集中采购完成后,负责网络整体建设的北京移动TD小组迅速成立。为了实现奥运通信要求的性能指标,就必须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将TD网络建设赶上有13年历史的GSM的规模。
在奥运前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专门召集数位资深电信专家以及中国移动高层,听取TD发展建议和中国移动阶段性工作汇报。李毅中明确表示:“TD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工信部还积极与相关部门协商,出台推动TD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资源配置、财税政策、扩大TD增值业务、完善网络建设等。与此同时,则要求TD产业链的各企业加强开发、制造和运营之间的合作,共同攻关。
TD产业的现状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晚,北京地区有近7000名用户使用了TD-SCDMA网络,其中视频通话的次数达到800多次。“为奥运提供3G服务!”中国政府对奥组委许下的承诺,终于在某种程度上兑现了。只是,TD用户手机甚至无法接通视频通话,直播视频亦有缓冲停滞情况。对此,《华尔街日报》报道表示:“TD在这场电信奥运中的表现值得关注,不论得不得金牌,重在能完成比赛。”
中国移动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8月底,中国移动累计发展TD客户17万余户,其中试商用人数约1万人;在终端销售方面,累计销售约5千部终端。试商用累计实现业务收入约30万元,试商用客户平均月通信消费为23元,平均月通话分钟数为不到60分钟。客户投诉反映的问题主要包括、终端性能不稳定,TD和GSM网络切换不佳等。
从国外3G的发展历程来看,终端决定3G市场发展的进度。从WCDMA的发展历史看,正是由于Nokia等诸多终端厂商坚持不懈的推出各种GSM/WCDMA的双模手机,WCDMA手机才渐渐的在消费者中普及开来,各种3G业务才逐渐为消费者们所用、所喜爱。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初期都只能是亏本赚吆喝。8月28日,王建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产业链合作伙伴尽快解决TD手机终端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能在现有2G手机增加TD功能。
如同WCDMA、CDMA2000等世界上任何一项3G标准的发展历程一般,初期的TD终端和业务均无法称得上“完美”,但却因为商用伊始即接受了世界顶尖赛事的考验而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