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状元府的都市守望
2008-04-29婳漪
婳 漪
穿越城市腹地,在繁华闹市深处,一座老屋显得格外静谧内敛,安定祥和。周围是都市钢筋水泥“森林”,她却带着百年沧桑沉睡在永不老去的阳光里。
这座位于重庆渝中区桂花园路12号的老房子,就是晚清四川惟一的状元骆成骧的同乡为其修建的状元府邸。
『老建筑变身新用途』
在重庆的闹市中心区,居然保留了一处近百年历史的川东民居,更为传奇的是这座民居还是晚清时期四川惟一的状元骆成骧的府邸。若不是记者因故探访重庆教育科学研究院,着实难以发现这座民间俗称“状元府”的古老建筑。
状元府现为重庆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在地,属重庆市文物保护建筑。状元府院外曲径通幽,漫步在葱茏的黄葛树下,没有呼啸而过的汽车和高声喧哗的路人侵扰,也无须裹挟在现代都市的快节奏里一路仓皇向前。状元府整体环境幽雅,节奏舒缓,氛围安详,风格低调。
虽然这座名为“状元府”的府邸,并没有迎来过它真正的主人入住,但其古老的建筑特色、悠久的历史价值以及它在周围老街坊心目中的神圣地位,足以让人细细品味一番。
『韵味独特的川东民居』
状元府老宅为三重堂古民居建筑,复四合院平面布局,由前庭、穿堂、后庭和厢房组成。前庭现在作为研究院的办公室和娱乐室,外墙和门窗均被刷上了红色和绿色的油漆。曾经门庭若市的前庭大门,如今已经被新砌成的砖墙堵住了2/3,仅留下1.5米左右的通道作为进入大院的门户。
迈进状元府大院门,一座红墙绿窗的老宅直映眼帘。没有任何特别的标识,却明显与周围的现代建筑形成强烈对比。从老街坊那儿打探到,当年状元府门前种有一排桂花树,花园里种有各色各样的名贵花木,如碧柏、蔷薇、玉兰树、梅花等。进门有一塘荷花池,一座小石桥越池而过。
从通道深入状元府,看见前庭和穿堂之间的空间已被一排临时住房所占据。穿堂已经失去了穿行的功能,不能通行。府邸的后庭为木结构,抬梁与穿斗混合式,面阔九间36米,进深10米,由正房、厢房以及一个大天井组成。天井小院里种满了芭蕉、紫贝草、百里香、麻竹等各种植物。由于年代久远,整个大院的地面、台阶、花台以及石缸上都铺满了一层薄薄的青苔,散发出清新的自然气息。
绿草茵茵的地面,间或栽种着高大的银杏和桂花。银杏体现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感,桂花则体现了其韵味。左右两侧各有一方一圆的大石缸,意在“没有方圆不成规矩”。如今,荷花池和花园已被填平成了停车场,只有左侧的方形大石缸还依旧坚守在那里,上面的石刻浮雕还能依稀辨别出亭台楼榭和一些动物的图案。
细细观察不难发现,这座以木结构为主的百年老宅,是一座传统的对称式穿斗结构建筑。红色大木柱、雕花的挑梁是主结构,至今保存完好。老宅周围古老的黄葛树与之相呼应,越发衬托出状元府历尽世纪沧桑。
状元府处处可见历史遗留的斑驳痕迹。从建筑风格来看,木结构的撑拱、雀替、驼峰等具有典型的川东建筑特色。撑拱上的龙、狮木雕皆为镂空之物,屋角的飞檐吊角显露出往日的奢华,柱头和隔断的雕花栩栩如生。从这些精美雕刻中,不难想象状元府曾经的富丽堂皇。
『四川惟一状元的重庆府邸』
状元府的“主人”骆成骧是一个颇富传奇色彩的文化名人。他考秀才是案首,举人是经魁,进士是状元;他是清光绪三十五年(1910年)的状元中惟一的四川人,又是四川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民选议长;他是文状元,却又喜爱武功,创立了“射德会”,并被选为“武士会”会长……他的精彩人生,流辉溢彩。
骆成骧,字公骕(1865-1926),四川资中舒家桥七里沟人。1895年中会试后,接受光绪帝策问。他提出整军练兵、惩治贪官、厉行节俭、兴修水利之策,光绪帝深为欣赏,钦点为状元。在晚清的状元群中,成就最大是“资本家状元”张蹇,而影响最大的正是骆成骧,因为他是大清王朝中惟一的四川籍状元,破了四川的“天荒”,四川人对他备感亲切。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诱饵是“学而优则仕”,骆成骧也不例外。他当过很多官,全都是同读书人打交道的学官。他的生平无外乎办学和教书,实为一位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
骆成骧还是一位求新求变的志士,1898年任京师大学堂提调,支持变法维新。1906年受清政府派遣赴日本考察宪政,1908年回国后受聘主持广西法政学堂,1910年任山西提学使,辛亥革命后历任四川省临时省议会议长、国史馆纂修、国学专门学校校长等职。
骆昂与骆成骧同为资中县人,早年经商发家致富,被同乡状元的事迹所感染,于1911年出巨资为其在重庆建造府宅一座。先前在正堂中供奉骆成骧牌位,故取名“状元府”,又称“骆家花园”。骆昂为何把状元府建在重庆?据分析,他是在骆成骧仕途不得志时,为其准备的退路,但骆状元最终未入住重庆府邸。
『鲜活的重庆教育“博物馆”』
1918年,状元府成为重庆联立高级中学(重庆联中)校址,邹容、杨沧白等名人在此就读或任教;1923年,时值新文化运动浪潮,肖楚女、恽代英等在联中演讲,声言要铲除5000年传统文化遗毒。联中里的8位少年却要融贯中外古今,不肯盲目跟随潮流。于是,8人在状元府一亭子结为兄弟,包括吴竹似、唐君毅、陈先元、高介钦、游鸿如、宋继武、映佛法师等8人。其中,吴竹似是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生父,在联中读书不到一年转学上海,约20岁时在南京创办了《新民报》。
1938年的一次空袭,炸弹在联中附近爆炸,随后联中搬出城区。抗战胜利后,联中改名为重庆中学,也就是七中的前身。当年初中不少,但高中奇缺,而偌大的重庆城仅有这一所高中。
重庆解放后,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建“西南博物馆”,筹备地选在状元府。直到西南局撤销,状元府又因修建大田湾体育场,成为重庆体委过渡办公场所。1958年,重庆中学的进修校搬入状元府,它再次成为教育基地。
现在的状元府虽然显得有些破败,但周围很多居民都不愿搬走,大家认定这里因状元府的传奇而风水极佳。据住在附近的老人介绍,状元府四周居民大多从事教育行业,优良的人文居住环境,使得他们培养的子女知书达理,许多孩子都能进入国内外一流高等学府深造,整个社区可谓人才济济,而这些“正是托这宝地之福”。
状元府虽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当地的居民更希望恢复状元府的原貌,因为它见证了近一个世纪重庆教育业的发展历程,是重庆教育史的一部分。重庆市社科院邓平研究员则建议,状元府与重庆近现代教育紧密相关,应该建成一个教育博物馆。
状元府,已历经了百年的风雨洗礼,如今,她还在静静地守望着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