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保护性耕作前景广阔

2008-04-29

农家参谋 2008年4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植保

一、河南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小麦产量全国第一,以一年两作种植模式为主。一年两作,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粮食产量。但长期过度使用耕地,加上农民采用传统的“精耕细作”,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也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环境污染、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等问题,对河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面对上述问题,作为全国农业大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河南省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从2002年开始,河南省农机系统分别在安阳龙安区、郑州新郑市、三门峡灵宝市建立了三个对比试验检测点,进行多种技术模式的对比试验研究,通过对大量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了适合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的两种保护性耕作最佳技术模式和工艺路线。

1、还田免耕。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或玉米人工摘穗)同时秸秆粉碎还田一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施肥、播种小麦一机械植保一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一机械深松(3~5年一次)→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施肥、播种玉米→机械植保→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或玉米人工摘穗)同时秸秆粉碎还田。

2、直立免耕。玉米人工摘穗→直立玉米秸秆地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施肥、播种小麦→机械植保→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机械深松(3~5年一次)→免耕覆盖施肥播种机施肥、播种玉米→机械植保→玉米人工摘穗。

三、对比试验情况

1、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检测数据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两种技术模式的土壤含水率均高于传统耕作模式。原因:一是秸秆覆盖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二是免耕能减轻农机具对土壤的压实作用,土壤孔隙相对增多,从而透水性及蓄水保墒能力提高。

2、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检测数据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原因:由于免耕时大量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加速了耕层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3、土壤容重的变化。检测数据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土壤的容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说明,保护性耕作实施初期,土壤自我疏松能力不足,因此土壤容重稍有增加。

4、杂草、病虫害的影响。实施保护性耕作三年来,没有重大病、虫、草害发生。三种耕作模式下常见病虫害(如小麦穗蚜危害、纹枯病、锈病)级别相同,差异不明显;田间杂草的数量、大小及重量也不存在明显差异;杂草和各种常见病、虫、草害得到有效控制,对作物生长没有负面影响。

5、作物生长情况。(1)小麦生长情况。小麦测试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由于秸秆覆盖,出苗情况较差,但播量较大,故基本苗与传统耕作相差不大,后期由于肥力集中和边行优势的发挥,667平方米成穗数比传统耕作多0.6万~1.5万个,穗粒数比传统耕作多1~3粒,从而使产量增加。小麦还田免耕比传统耕作667平方米增产32.3千克,小麦直立免耕比传统耕作667平方米增产25.4千克。(2)玉米生长情况。玉米测试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由于秸秆覆盖地表,后期土壤保墒性好,玉米穗大粒多,在同等条件下,每667平方米比传统耕作穗粒数多24-32个,从而使产量增加。保护性耕作还田免耕比传统耕作667平方米增产30千克,直立免耕比传统耕作667平方米增产21千克。

6、作物生产成本对比情况。测试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由于采用免耕播种,减少了作业工序,小麦667平方米节省成本63.5元,玉米667平方米节省成本30.5元,小麦玉米合计667平方米节省成本94元。

四、推广应用前景

试验数据证明,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河南省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是可行的。具有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蚀风蚀,保护有限耕地;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避免秸秆焚烧带来环境污染;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等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此,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其推广应用将对河南省乃至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450008河南省农机推广站董国辉)

猜你喜欢

保护性耕作植保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耕作深度对紫色土坡地旋耕机耕作侵蚀的影响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植保无人机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草地耕作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