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技体育的发展看体育运动学校生源的特殊性
2008-04-29张建廷
张建廷
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对我国竞技体育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多年来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竞技体育后备人材,为体育运动的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体校是二、三线队伍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材的基地,是竞技体育运动从选材、基础训练到成材的系统工程必经之路。发展至今,各学校一般具备有较先进的选材训练监测器材,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居住条件,严格的管理制度,是运动员成材过程中,体工队、业余体校不能替带的中间环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可能有些人认为,这种体制已不适应我国目前发展趋势,都在积极寻求一种可替代模式。这种积极的意识是积极的,且部分已见效果,但目前在探索过程中,还没有一个完整、有效、规范的形式来替代,中等体育运动学校仍在对竞技体育发挥着巨大作用。现就中等体育运动学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及特点做一分析,以强调其专业人才选拔和培养方面的经验,丰富和完善其自身在专业人才的选拔和输送方面的管理工作。
体校兼具体育、教育两方面的特征。前者突出人才效益,以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为己任;后者以培养社会体育骨干为宗旨,是社会效益的体现。竞技体育本身具有的特殊性使得体校的一般教育行为,具有相对于其他学校不同的强烈目的性和客体特殊性。在生源控制上,这种目的性和对客体的特殊要求,使得体校的生源管理有别于一般的学校。
通常说来,体校的教育工作不仅要完成教育所需要的必要的文化课程的培养,而且还要投入相当的资本在专业人才的技能训练方面,即通常所说的专业培养。这种培养就凸显了目的性和客体的制约性。
一、客体选择的先天性
竞技体育对人才本身自然条件的严格要求,使得能踏上成才之路的人天然有限,能出类拔萃成为“竞技第一人”的少之又少。这就是造成了相对于其他门类的教育机构,体校在生源选择面上相对比较狭窄的重要原因。体校必须把“天赋”作为重要的考察条件,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由于天赋作为一种资源,具有天然的稀缺性,从而带来了巨大的回报效应,也使得社会对体育教育产生强烈的向心力,进而提供相对丰富的人才库基础。因此,在生源选择方面,体校一方面面临着“自然资源”的天然限制,制约“扩招”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受经济效益的吸引,体校也受益于社会提供的相对丰富的人才选择基数。从竞技体育实践的经验来看,双方角力的结果是体校获得相对丰富的生源供给,有利于提高本校学生的素质。在目前的发展状态下,经验表明,这更有利于学校资源集中有效的投入。
二、体校功能中的竞技性应当成为体校生源管理中的品牌资源
在招生工作的宣传过程中,学校的品牌效应不应忽视。这就是竞技体育所带来的对需求的拉动作用的表现。在实际操作中,表现为品牌效应的建立和作用。所谓品牌的建立,就是能够从输送的专业体育人才中,产生具有代表意义的高水平的运动员,或者有较高的专业人才输送比例。在横向和纵向的竞争中是一种切实而有效的积极证据,可以吸引家长和更多有志于从事体育运动的青少年,扩大体育人才的选择面。从间接意义上来讲,也可以扩大体育事业在社会的影响力,在一定范围内带动对体育的热情,从而扩大体育事业的群众基础,使人才的培养、选拔和训练形成良性的循环。
三、实行政策倾斜,保证输出渠道的畅通,促成输入渠道的充分
目前,国家的特招政策和加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了体育学生的特点,或者突出成就,或者参加高考且成绩相当的学生。但是,从实践中考虑,还应当加大这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就竞技性教育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要求的回报。这其中,建立体育院校之间各级教育体系的沟通机制是首要之策,保证升学渠道的畅通和有效。从目前工作来看,校与校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拓宽各校的招生渠道,保证重点项目传统优势地区的同时,加大向基础较差的地区的渗透和影响,从而拓宽生源基础,同时也调动了省市城市之间的体育互动和体育院校的影响力。有利于增加体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竞争力。体校还应当加强与各体育协会、俱乐部和体育企事业机构的合作,保证人才输送的到位。不仅保证高精尖人才有充分发挥作用的位置,也要保证学有所长的体育人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空间。只有输出渠道畅通了,才能保证输入渠道的充分流入,在动态中保持良性循环和发展。
总之,目前我国还有几百所运动体校存在,这也能说明在现阶段他还是具有较强盛的生命力,也说明其人才培养的优势,奠定其存在价值。所以,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及优势,不断研究、探索其改革、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问题,使其仍能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发挥巨大作用,而不可忽视其现存在的价值和特殊性,形成很大的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