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邮件何时不再蹂躏人们的眼睛
2008-04-28李琦
李 琦
如同无所不在的白色垃圾污染着我们的环境,无孔不入的垃圾邮件也在持续危害着互联网的信息安全和用户利益,成为我们邮箱里最大的“污染源”。
今年两会上,代表们纷纷指出,信息化这把“双刀剑”在推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挑战,其中垃圾邮件的问题尤为突出——作为互联网带给人类最具争议性的副产品,垃圾邮件的泛滥已经使整个网络不堪重负,大大降低了邮件的效率和可靠性。
事实上,在信息化社会当中,几乎没有任何企业能逃脱“赚钱信息、成人广告、商业网站广告、电子杂志”……这些垃圾邮件的骚扰。充斥邮箱的垃圾邮件已成为企业不堪之忧。
占用网络带宽,造成邮件服务器拥塞,进而降低整个网络的运行效率;盗用他人的电子邮件地址做发信地址,严重损害了他人信誉:被黑客利用成助纣为虐的工具:传播色情、欺诈等内容,危害社会安全……垃圾邮件的危害可谓罄竹难书因此,垃圾邮件也成为互联网检验综合治理能力的课题。
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7年国内每一个企业用户平均每天要花36分钟处理垃圾邮件,这严重降低了企业运转的效率,提高了企业运营成本。垃圾邮件不仅给网民造成很大损失,给邮件运营商造成的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算,而追究损失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对邮件系统采取“反垃圾”措施。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4200多万,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但他们的信息化率还不到10%,真正建立独立网站的企业只有37%,信息化建设的落后使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国家有关部门指出,中小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亟待提升信息化水平,并号召IT及通信领域的厂商“量体裁衣”,对这一规模庞大、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群体进行细分,根据不同类型提供特定产品、服务,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
然而,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垃圾邮件肆虐”已经成为一大阻碍。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是垃圾邮件重灾区,境外每天向国内发送海量垃圾邮件,而大量自建邮局的企业用户只能被迫收取。同时垃圾邮件的泛滥导致国内网络连接不畅,信息交流受阻,影响了我国互联网业务的正常运转,损害了广大网民的利益和声誉,甚至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相关数据显示,仅在2007年,垃圾邮件给国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亿元。
为解决这个问题,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电子邮件服务企业曾在2002年共同联手对垃圾邮件宣战,虽然有效控制了垃圾邮件的增长势头,但仍然难以将垃圾邮件拒之门外。
反垃圾邮件为什么这么难?业内专家指出,由于利益机制的原因,反垃圾邮件是一场长期的、永不停止的战斗,需要邮件服务企业的持续投入。
垃圾邮件和垃圾短信不同,垃圾短信有一定的成本,它需要知道接收者更多的身份信息,而垃圾邮件则不然,如果不考虑如何开发垃圾邮件技术,只考虑带宽费用的话,垃圾邮件的成本非常低廉(甚至几乎没有成本),所以,垃圾邮件发送者尽可以对邮件系统进行“大量轰炸”。
另外,在直接利益的驱动下,垃圾邮件的发送者会不断破解反垃圾邮件的技术,将垃圾邮件进行演化、变化,生成各种“变种”垃圾邮件。因此,可以说现在没有任何一种技术是包治百病、能够抵御所有垃圾邮件的。致力于“反垃圾”的邮件服务企业也必须每天查阅、获取大量的垃圾邮件,总结其特征和短期爆发形式,进行相应的技术更新和升级,才能阻止垃圾邮件的侵扰。
垃圾邮件每天都在蹂躏着人们的眼睛,其危害也是一天强过一天。难道就没有办法解决吗?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反垃圾邮件中心和263网络通信在日前举办的“每天抢救36分钟——反垃圾邮件服务公益活动”上,宣布863技术成果的反垃圾邮件网关,能杜绝垃圾邮件的传播。
据863项目课题组专家李翔介绍,2004年底,受国家科委及863工作组的委托,互联网协会、263网络通信与上海交大共同承担了智能反垃圾邮件的项目。经过一年半的整体开发、研究后,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在263邮件系统中进行了整体测试和调整之后,成功开发出智能反垃圾邮件网关。“网关”采用多层次过滤、多模式识别、自适应的内容过滤等多项先进技术,将垃圾邮件的阻挡率提升至99%,而误判率则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
这对于每天遭受垃圾邮件蹂躏的消费者来说,确实是一件幸事。现在,希望反垃圾邮件网关能如专家所说的那样——将垃圾邮件拒之门外,还用户一个清平世界。